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庭坚作为宋代最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已经被充分研究。但是黄庭坚不仅是一个诗人,同样也是一个出色的词人。北宋中后期,词的发展走上了追求雅致的道路。但黄庭坚的咏物词却和大背景反向而行,越来越具有世俗化倾向。该文将对黄庭坚词的世俗化倾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池莉是几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注重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表现了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产态度。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倾向以及九十年代文学精神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旨在从我国当代化的多样性、多元化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大众传播多层次的价值取向。通过对“以人为本”的人精神的深入思考,来看大众传播中“受众本位”意识回归的必然性,从而提出当代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取向——“世俗化”倾向。从人的需求的层次性和大众传播“平民化”、“娱乐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论述了“世俗化”倾向的合理性。同时,也对“世俗化”倾向的极端——“媚俗化”进行了适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呼啸而至的影视传播时代让大众文化如虎添翼。在追求商业性、通俗性、娱乐性的文化语境中,1990年代以来整个文学艺术的生产义无反顾地走向了世俗化。文学世俗化固然有着划时代的积极意义,但在审美范畴上也存在着诸如丧失真、背离善、消解美等明显缺失。而倡导道德自律、实施行业监管和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则是净化文苑、建构和谐文化生态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如今人们已不满足于浮浅的,有限的信息,而要求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内涵丰富,更有价值的信息,要求看到更多的形象生动“新闻背后的新闻”,需要深度报道,这就出现了新闻与文学“合流”现象,如报告文学,大特写,文艺性通讯等,它快速,真实,艺术地反映现实,切近生活,贴近读者,深得读者的青睐。但它们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即应遵守真实性原则。“新闻与文学的合流是指题材上,技巧上的合流,而不是本质上的混同。”  相似文献   

6.
宗教美术在隋唐时期作为政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得到巨大发展,到了宋代又因为政治社会生活的改变出现了一些新的面貌,这主要表现在美术题材的世俗化上,本文就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结果以及在艺术上的表现等诸多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旨在对这一艺术类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中国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时代。在其纷繁的不断变化的文学现象内部,沉潜着两种基本力量交织构成的两个发展向度,即商业氛围支配下的“即时性”文学走向和道德理性支配下的理想主义文学走向。它们在现象上有各不相同的明晰的表现,在价值内涵上显示了90年代中国文学不同的文化选择和因此而生的矛盾与冲突。90年代文学的这种状态给我们提供的启示在于,文学发展虽然受生活的制约影响,但作家主体行为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寻找时代精神资源,深入把握生活基本状态,这是理解90年代文学和寻求新世纪文学发展规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论佛源外来词世俗化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在佛教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大背景下,大量佛源外来词被译借到汉语中,并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我们称这一过程为佛源外来词的汉化;汉化过程中,佛源外来词必然经历由佛教词语渐渐被世俗生活接受的过程,可以认为,佛源外来词的世俗化是佛源外来词汉化的重要步骤,一般经历了由教内到世俗、增加世俗生活意义、完全进入世俗生活以至迷失佛源等步骤。具体一个佛源外来词世俗化往往是几种情况互相交织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公民政治文化变迁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意识在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发展,同时世俗功利主义也在形成,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世俗化进程的开始。这种世俗化的存在会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推动政治发展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存在一种缺陷,孕育着一种政治困境。所以,我们要合理、理性地引导政治文化世俗化。  相似文献   

10.
欧美现代派文学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倾向 ,其作家作品注重内在心理自然真实 ,描写丑陋意象与生理情欲 ,以及创作中的实验革新精神 ,与自然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沿袭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会世俗化不仅是基督教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也是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内容。基督教会世俗化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明代,齐云山道教信仰世俗化构筑了齐云山信仰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从齐云山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随着世俗群体在齐云山的活动 日益频繁,士绅充当了齐云山道教与世俗之间的桥梁,继而推动了齐云山道教信仰的世俗化.士绅在齐云山的活动,对于调节齐云山道教信仰与世俗之间的关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素质、思想道德以及文学创作都发生了L型转弯。在市场经济语境和消费主义主导之下,中国文学吹响了世俗化的号角。厘清造成这个时代文学步入困境的复杂因素,为新世纪文学突破困境,再造U型文学精神发展轨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以新状态为代表的后现代文学的一般情况,并进行了评价。通过这些介绍和评价,企图达到对新状态文学有一个比较客观辩证的认识,既了解它的背景成因,又看到它的发展流向,既看到它的合理和创新之处,又看到它的流弊消极所在。  相似文献   

15.
明晰化就是将源语中含蓄隐讳的信息在目的语中明白无误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技巧。本讨论了明晰化翻译策略的分类,并指出在学翻译中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语用明晰化的倾向。本结合实例,讨论了这种倾向的形成原因和利弊。  相似文献   

16.
略论贬官士人的特殊心态及其文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贬官士人之作品和言语窥视贬官士人在特定情境中的生存样态及其精神表现,揭示其贬官后的特殊心态;透析其在理想和现实中窘迫、奔突、异化与自省的痛苦求索和精神裂变,揭示其心态变革中的痛苦历程及其文学表现;探讨贬官士人多样性文学表现中的共性因素,揭示贬官文学的某些历史特性并追溯其成因。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角度,揭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与文学忧患意识之间的必然联系,并进一步从中西文学、文化的对比中,探讨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以及忧患意识的表现特征,从而确定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相互交汇、碰撞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日益突出的位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故事新编》以“油滑”之笔,打破了人们对神、圣的崇敬,还原了神、圣们“人”的面目,由此展现出普通人尴尬的生存境遇,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二士世纪九十年代对中国文学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和变动为文学提供了新的语境,文学也因此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求必须以新的范式和思路来进行研究。在政治方面,政治不再直接干预文学艺术领域,而是采取间接的方式进行影响,文学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经济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价值规律影响了文学生产的各个环节。在社会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世俗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但也产生了许多影响其认同的深层次不利因素: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不足,导致了政治冷漠和认知失调,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众文化的崛起,催生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滋长了消费主义,裂解了文化的同质性,塑造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的次级价值体系;社会分歧减弱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信任强度,蚀耗了达成价值共识的社会基础。通过制度化参与渠道的构建,公共利益的倡导与维护,以及社会分歧的排解与控制,能减少或者消除上述不利影响,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