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术新教材、新课标把美术课定位在美的欣赏与体验,让学生通过美术课体会到美就存在于生活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亲情、友情的珍贵,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关爱亲人,珍惜生命,心灵充满着美。如何让学生的心灵充满着美,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2.
刘海芳 《奇闻怪事》2005,(11):18-18
理念:注重艺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艺术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生活,充分感受生活,大胆创造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张艳 《科技信息》2012,(15):342-342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枯燥无味、冷漠缺乏情感体验的以知识技能传授为本位的美术活动回到真实、鲜活、丰富的儿童生活世界中来,是让儿童美术活动绽放光彩,释放儿童生命活力,实现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生活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最好教科书,也只有回归儿童生活世界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美术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的创意美术是以幼儿的技能发展和个性发挥为核心,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以课程的主体为线索的通过结合多元化的美术表现方式促使幼儿进行创造性美术的设计的美术活动,它同时注重对于幼儿情感的陶冶和自我探索能力的提升。我园“创意美劳室”以得天独厚的环境、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让大班幼儿的美术创意得到尽情的挥洒。  相似文献   

5.
王海燕 《科技资讯》2010,(7):190-190
美术教育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本来抽象的美术教学具体化生活化。初中美术教学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标准,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从文本中提升美、从实践中创造美,真正让初中美术教学走近生活,提升学生的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生活、社会非常密切。新世纪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去敞开胸襟,把化学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实现“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笔者实践体会如下,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7.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课程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课堂。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割断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它将是空洞的、抽象的、苍白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呢?其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一教学—生活”的循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体现生活化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孙田君 《科技信息》2008,(19):284-284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而现代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的手段,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课堂上充满了情趣,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就像为美术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提升了美术教学的品位。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就是说,学校教育,包括学校的课堂与课外教育,都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大力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让课堂回归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应当成为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宋志霄 《科技信息》2007,(20):192-192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美术教育最终的目标是“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即培养学生的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人生观、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学生通过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具有一定的鉴赏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把审美教育在心理上的积淀转化为道德美、语言美、行为美,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通过思维,创造出美的画面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真正体味到大胆表现的喜悦,为个性气质的发展与创造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楠溪江为例,来说明如何结合本地资源进行乡土美术的教学。认为要利用楠溪江流域资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欣赏、认识为平台,以美育为核心,以创造表现为灵魂,开展美术教学。借此培养学生的美术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以及参与环保的意识,达到让学生多角度地发现并创造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的“美”要用教学表现出来,让教师和学生能从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自己对语文的感受力。本文就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探讨语文学科中渗透的“美”,以及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从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回归生活”是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品德教育的灵魂,也是新课程的生成点。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应力求让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其回归生活的过程。鲁洁教授也曾用“回归生活”来概括德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教育理念决定了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课程理念,对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与教学提出了挑战。现行的美术学科教学论对教学目标整体性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自觉的课程资源意识,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很难适应美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应当重新确立“美术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归属,优化“美术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内容,加强同基础教育的纵向联系,从而对其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变革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美术教学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初中学生在绘画尤其是速写过程中由于受成人眼中的“标准评价模式”的影响,往往不敢下笔,也就缺乏自信和绘画热情.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形成速写习惯,不仅可以使学生增添新的表现手法,还可以唤起学生绘画的新鲜感和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记忆能力.笔者通过立体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来感受和体验速写,通过写生训练来增强学生速写表现力,通过速写日记让学生表达生活和情感体验,最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黄海珠 《科技知识动漫》2009,(24):153-153,106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让语文“回归生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语文教学须回归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联系和渗透学生的生活。文章就语文教学生活化方式提出了几点实践意见。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和开放的社会。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他们除了在校园进行正常学习生活外,还要走出学校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具备生活所必需的化学知识和安全意识是必要的。而新课程理念强调化学要为大众服务。“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化学的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自然界和化学实验等,并通过应用服务于社会。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教育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学校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现实世界的屏障。化学课程与生活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和认识化学。同时,通过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静 《科技知识动漫》2009,(17):148-148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可以直观地让儿童认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术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表现美妙的大干世界。另外,美术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可以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赵方 《科技信息》2010,(5):196-197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实质是一种工具和媒介,决定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当前英语教学,已趋向注重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中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实际运用听、说、读、写各种技能,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这一工具.来应付各种生活上的一般需要。为此我们一直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贯穿英语教学的每一步骤,让学生“学生活中的英语,在英语中学生活”,最终使得学生能获取富有生命力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地理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合理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或生活体验密切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体会地理学的价值和魅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让生活更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