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诗煌 《科学》2007,59(4):1-2
近读好友倪既新的一篇博客《雨中寻访普林斯顿》,说的是去年他在美国探访杨振宁曾工作、生活过的普林斯顿大学,一段颇有感触的经历.他希望我读后也能谈点什么.  相似文献   

2.
据说,在美国最让老牌的哈佛大学害怕的院校不是耶鲁、不是普林斯顿,而是1891年才建校的斯坦福大学。1997年,克林顿总统的女儿切尔西回绝了哈佛、耶鲁等大学的录取,而选择了远离白宫的斯坦福大学。真是冤家路窄,克林顿的死对头  相似文献   

3.
位于哈佛大学心脏地带——哈佛园的佛格艺术博物馆,专门收藏从中世纪到当代的西方艺术品。不久前,她迎来了中美两国著名大学的校长们,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聚会使哈佛园的秋色别样灿烂。 1999年10月29日~30日举行的第一届“中美大学校长论坛”,是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界规模空前的盛会,被会议主办者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教授定位为“坦率、富有探索性、非正式的论坛”,其目的在于促进中美大学校长间的沟通与交流,借以推动双方探讨21世纪高  相似文献   

4.
正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理念是自由地、不受约束地研究科学,许多世界一流科学家都在那里工作过.它是学人们向往的圣地。在美国纽约和费城之间有一座别具特色的乡村都市——普林斯顿,它位于新泽西州,东濒卡内基湖,西临特拉华河。整座城市绿树成荫,景色幽雅,清澈的河水环绕着小城静静地流淌。闻名遐迩的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相似文献   

5.
王巍 《世界科学》2008,(6):32-35
哈佛大学2007年成立了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这是继70年前该校成立肯尼迪政府学院以来首次成立新学院,物理学家卡文特斯·纳拉亚姆蒂担任学院的首任院长.哈佛大学校长德鲁·G·福斯特表示,新学院的成立表明哈佛认为工程和应用科学是学校非常重要的部分,其拥有巨大的潜能,并希望学院成为哈佛未来的"创新发动机".  相似文献   

6.
查尔斯·法弗曼只有29岁,他的数学才能很早就显露出来。早在1967年他就发表了第一批论文,196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1年曾是芝加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同年他获得塞勒姆(Salem)奖金。1973年以来,他一直是普林斯顿大  相似文献   

7.
被电话线围绕起来的哈佛大学程敏玖译孙琦校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想法听起来可能颇异想天开,实际上它是被人们所认真企望的,而且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不需要任何庞大的升降机和推土机。其起源说起来可能是非常平凡的,在1990年,哈佛大学为了提高校园电话的档次而铺设了...  相似文献   

8.
    
“年轻人,坐下吧。”上校说。 “谢谢您。”进来的人说。 “我知道一些你的情况。”上校用和蔼的语调说。“说实在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们说,你心情烦躁,什么事也做不成。我听说已有几个月了,今天决定同你谈谈。我考虑过,你要不要换个服役地点。也许,你想去海外,到一个遥远的战区去?办公室你呆厌了吧?或许,你要上前线去?” “不,我不想去。” “那你到底想要什么?” 中士耸了耸肩,看了一眼自己的双手。 “我想要没有战争的生活。我想在一夜之后,全世界所有的大炮都变成废铁,细菌炸弹都变成无害的,坦克全掉进公路上的大坑里,像是沥青中的史前怪物。这就是我的愿望。”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自然愿  相似文献   

9.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他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我认为还没有一个理论像它这样受到猛烈的攻击,我也没有想到它要对付如此众多的其他理论。”厄恩斯特·迈尔说。“可是,进化论始终岿然不动。” “岿然不动”也正是哈佛大学生态学名誉教授迈尔本人的写照。他毕生为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作出了贡献。康涅狄格大学科学史专家约翰·格林说,“无疑,迈尔是20世纪中至20世纪末一位主要的生物学家。他是现代新达尔文主义的创始者之一,他使自然淘汰在进化论中恢复了它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耶鲁大学     
如果把美国的著名大学用线连接起来的话,大致有从北往南的3条:西线的伯克利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中线的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珀杜大学、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东线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布朗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杜克大学。东线西北还有西点军校、康乃尔大学、卡  相似文献   

11.
沈农夫 《科学之友》2006,(11):29-31
有人说:人类已经停止进化了;有人又说,人类进化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孰是孰非,看看科学家们的争论吧!人类仍在进化的证据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史蒂文·平克说:“人类仍在进化吗?从道德与智力水平提高的意义上来说,我想是的,但在生物意义,即基因库的改变上,就没法这样说。”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8月24日到10月5日,渭河遭遇了“小水酿大灾”的巨大灾难。此后国内有关方面的一些专家与水利部高官在总结水灾时把矛头直指三门峡水利工程。渭河之灾在于渭河变成了悬河,而“渭河变成悬河,主要责任在于三门峡水库”,这是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的总结。由此对在河流上建造大坝的水利工程再次引发了一个争论高峰。因为,主要针对三门峡大坝的  相似文献   

13.
黄隐 《大自然探索》2006,(11):20-27
库克·派瑞特在“卡特里娜”飓风中失去了一切。他过去的家位于美国密西西比州90号高速公路旁,这里是飓风从墨西哥湾登陆后经常光顾的地方。对当地居民来说飓风并不十分陌生,但是在2005年8月,当“卡特里娜”登陆时,谁也没有料到它会带来如此重创:顷刻间,时速达270千米的狂风和10米高的风暴潮将库克的家变成了一堆“柴火”;新奥尔良积水齐膝,一片汪洋;库克的一些邻居更是惨遭不幸,在风暴和巨浪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库克非常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已久的地方,他希望能在故土重建家园。但是面对残破的一切,他茫然若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又如何去做,因为他的房子修建于飓风少发时期,而从此以后,平静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气象学家警告说,未来可能更糟糕,种种迹象表明人类可能即将进入“飓风时代”,至少在墨西哥地区最近几年中飓风会来得更频繁和猛烈,因为一些过去位于海洋中的岛屿都被狂风和巨浪“夷为平地”,失去了对狂风和巨浪的阻滞作用。那么,地球真的即将步入“飓风时代”吗?  相似文献   

14.
体格检查太经常了,花钱太多;体检的范围也太广,然而并非很可靠。这个指责意味着定期体格检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美国宗教仪式一模一样。体检曾一度被认为对于完好的医疗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哈佛大学医学博士R.Spark说,作这类检查“既复杂又辛苦,但实际上又徒劳无益”。从验血、验小便(五十美元)到整个检查程序(五百美元),要在大医院门诊室花三天时间。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的现状确实是令人担忧的,有人说“长江有变成黄河的危险”,可以肯定,这种警告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没有根据的。经过考察之后,我们认为:它的生态条件已经变得恶劣,并且在继续恶化。有的地方已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生态灾难,“天府之国”正在失去它丰腴的面貌;下游“鱼米之乡”也正处于被毁灭的危险中。此时此刻我们再也不能等闲视之,再也不能任其影响“四化”建设而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16.
“宝石”与“牛粪”,是两种不可比的物质。说到宝石,人们常会用“价值连城”的字眼来形容它;而牛粪呢,一般只用来做肥料而已。可祖籍在浙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毛河光,却能用世界顶尖的高压技术将“牛粪变成宝石”。  相似文献   

17.
脑银行     
王凡 《大自然探索》2001,(11):12-12
有这样一个银行,存在那里的东西是得不到利息的,就是连本金都无法退还。这个银行的工作人员希望更多的人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大脑存进去,这就是“脑银行”。 位于哈佛大学麦格里医院的脑组织研究中心,就是一个“脑银行”。这个银行里所存的东西是人的大脑,而不是金钱。 数十年来,“脑银行”一直在不懈地寻找他们的“客户”,希望并鼓励人们死后将自己的大脑存入他们那里,尤其特别欢迎那些患脑病的人将自己的大脑送上门。对于此事,“脑银行”是非常认真和严肃的。 很多人绞尽脑汁地猜测为什么“脑银行” 对收集人脑如此感兴趣,如…  相似文献   

18.
人造蜜蜂     
最近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会跳迪斯科的舞蜜蜂来迷惑欺骗真正的蜜蜂。这种人造蜜蜂每秒振动翅膀250次,每秒摇摆臀部15次,它可在蜂箱内壁上反复以整齐的8字形飞舞.它甚至能从口内吐出甜水.据普林斯顿大学的杰姆斯·古尔德说,这是蜜蜂研究上的一次“真正突破”。德国生物学家卡尔·弗里茜30多年前就发现蜜蜂之间是利用“摇摆舞”来传递花蜜所在地的信息的。蜜蜂所跳8字舞的方向表示花蜜所在地的方向,而持续的时间长短则表明距离的远近。从那以后,包括古尔德在内的许多研究人员都试图造出一种以似乱真的人造蜜蜂,以使真的蜜蜂能按人造蜂所指示的预定方向飞行,研究人员希望这样的装置能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了解蜜蜂是怎样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的。  相似文献   

19.
“愚弄我一次,你要害羞;愚弄我两次,我该害羞。”《星际旅行》里的斯科特先生明智地说。不幸的是,斯科特从来不说清楚对愚弄两个以上的人,谁应该感到羞愧。瞧一瞧1996年10月颁发的第6届贻咯诺贝尔奖吧,只好假设有许多人齐羞共愧了。 本年度颁奖典礼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举行,获奖者一如既往是“其成果不能或不应重复的个人”。两位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德利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致使爱滋病病毒急剧繁殖的控制机制,这一机制使病毒以千倍于其它病毒的速度发展,导致爱滋病(AIDS)成为一大绝症。哈佛公众健康学院的海斯汀医生在最近的一期“细胞”杂志上报道了他的上述发现。他说,尽管这一发现不能够给防治爱滋病带来直接的疗效,但从基础研究角度上看,意义显然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