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浙江省岛屿潮间带平均生物量为804.48 g/m2,生物密度为698.89 d/m2.生物量以甲壳动物居首位,软体动物次之;生物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位,次为甲壳动物.生物数量的分布与种类多样性分布的规律基本上一致.生物数量海区的分布是浙南海区>浙北>浙中 ;不同类型底质的生物量分布是岩礁>砂泥滩>沙滩;不同生境的生物分布是开敞海岸>屏蔽海岸>河口.不同潮区的生物量分布是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生物密度是中潮区>高潮区>低潮区,季节分布是春季>秋季.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 Ⅱ.数量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江省岛屿与潮间带平均生物量为804.48g/m^2,生物密度为698.89d/m^2。生物量以甲壳动物居首位,软体动物次之;生物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位,次为甲壳支物。生物数量的分布与种类多样性分布的规律基本上一致。生物数量海区的分布是浙南海区>浙北>浙中;不同类型底质的生物量分布是岩礁>砂泥滩>沙滩;不同生境的生物分布是开敞海岸>屏蔽海岸>河口。不同潮区的生物量分布是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生物密度是中潮区>高潮区>低潮区,季节分布是春季>秋季。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舟山沿海马蹄螺科种类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及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其中单齿螺、锈凹螺的分布最为广泛,是潮间带生物群落组成的优势种类。本文另还就环境因子与生物分布、季节变化与生物适应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广西海岸潮间带草本植物区系和群落类型,为广西滨海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海岸东段、中段及西段潮间带选择典型的地段作为研究样地,各段设置5~8个样地,采取样方法进行调查,记录组成种类和群落类型,分析植物区系成分,编制群落分类系统。【结果】广西海岸潮间带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共有29种,隶属10科18属,莎草科、禾本科、水鳖科和丝粉藻科的种类较多;根据中国湿地植被的分类系统和分类原则,结合广西海岸的具体情况,将广西海岸潮间带草本植物群落划分为4个植被型和16个群系。【结论】草本植物科、属的区系成分简单,具有很明显的热带性;潮间带草本植物群落结构简单;高潮区和河口区分布的群落较多。  相似文献   

5.
一、本文报告我国福建沿海潮间带星虫类Sipuncuidea 11种,隶属于1科、4属,其中2个种为我国首次记录。二、本文对我国已有记载的个别错误种类给予更正。三、分布于福建沿海潮间带的星虫随纬度的增加其种数逐渐递减。其中Sipunculus nudus和Phasolosoma esculenta二种分布广、数量多,为本海区的优势种。四、星虫分布与底质有密切关系。分布于沙底质的种类有3种,泥沙底质的种类有7种,泥底质的种类有2种,红树林区的种类有1种,岩礁区的种类有4种。星虫分布与潮区有关。分布于高潮区的种类有4种,中潮区的种类有9和,低潮间的种类有7种。  相似文献   

6.
厦门及其附近潮间带生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内港具有岩岸、沙岸及泥沙岸等不同类型的潮间带,前者生物的垂直分布交替基本上符合瓦揚对潮间带的分区原则,后两者生物的垂直分布则和底质成份有密切的联系。 按生物量的周年平均值大小,这三种海岸排列如下:岩岸(511.5克/米~2)>泥沙岸(40.6克/米~2)>沙岸(39.7克/米~2),岩相中以(?)牡(?)、白绞藤(?)、藻类和苔(?)虫等固着生物为主,泥沙岸及沙岸以腹足类、短尾类及环虫类为主。 在初步鑑定的401种生物中,植物占29种,无脊椎动物占361种,鱼类占11种,这些大多是热带及亚热带种属。 综合利用潮间带,应全理利用野生资源(如铁钉菜、星虫等)同;时应利用潮间带各个潮区,大力发展海塗养殖事业,本文对这两方面提出了初步意见。 潮间带生物的垂直分布反映了水生生物对陆生生活不同程度的适应,岩相生物的分(?)现象,以及泥沙岸生物的镶嵌分布现象反映了生物本性与无机环境及有机环境有着错什的规律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对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种类的水平分布主要受海岸开敞度的影响;垂直分布主要受潮汐和浪击度的影响,不同潮区的种类数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季节变化与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晋江市潮间带底质,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福建省晋江市潮间带底质、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底质重金属除总Hg之外,Cu、Pb、Cd和总Cr含量在河口、半封闭海湾明显高于紧临台湾海峡的海湾及开敞海区,并且,近年来底质的这些重金属含量大多数呈递增趋势;底质的重金属除总Hg之外,其他的含量都与底质类型及有机质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3种经济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分别为:牡蛎,缢蛏和蛤对Cu的富集系数分别为n×104,n×103和n×103;3种贝类对Pd和Cd的富集系数均为n×102.  相似文献   

9.
潮间带地处海洋与陆地相交地带,环境恶劣,该区生活的生物具有明显的两栖性。对浙江沿海潮间带生态学的研究,见有一些报告,但对舟山朱家尖岛尚未有研究。随着朱家尖岛旅游地的开发和对外开放,搞清该岛生物分布及其资源状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显得十分紧迫。为此我们于1986年2月至1987年1月对该岛潮间带的软体动物进行了采集调查,获得了一些生态学资料,岩相生态已另行发表,现就该岛潮间带软相软体动物的群落组成、垂直分布以及主要经济种类的数量分布、季节变化提出简要报告,为潮间带生态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并供水产部门和环保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历年的海滨动物采集中,整理出洞头岛潮间带贝类108种。不同底质条件下,以岩礁相的种类、生物量、栖息密度最高;砾石块石相次之;泥滩中生物较贫乏,沙滩中最少。本文还就贝类在潮间带的生活类型、在不同潮区的分布及数量分布作了描述,对几种经济贝类的利用、资源保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古代舟山群岛宗教美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原始信仰阶段、道家美学阶段和禅宗美学阶段。舟山群岛原始信仰文化审美的主要内容是鸟图腾与龙崇拜,"有为"与"自然"是舟山群岛道家美学特征,而善的价值取向则是舟山群岛禅宗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2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渔场官山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虾类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春、秋两季共捕获并鉴定出虾类14种,隶属于7科、9属,其中春季为11种,秋季为12种:春季优势种有安氏白虾、中国毛虾和细鳌虾等3种;秋季优势种有安氏白虾和中国毛虾等2种。根据虾类的生态习性分析得知:分布在该海域的虾类可分成两种生态类群,以广温低盐性种类为主(如安氏白虾、细螯虾),广温广盐性种类为辅(如太平洋长臂虾和细指长臂虾。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长涂西南侧海域和官山南侧海域,均匀性指数(J′)则在整个调查海域较为均匀。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对调查海域虾类的群聚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调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具有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分异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厦门岛东海岸沙滩底栖甲藻的春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春季,对厦门岛东海岸黄厝沙滩底栖甲藻的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初春甲藻数量少,而春末夏初数量显著增多,由春初的0-20个/1000g湿砂增加到春末夏初的几千个/10g湿砂,相差3个数量级以上;Amphidinium britanicum和Adenoides eludens为春季优势种;Gyrodinium viridescense和Peridinium quinquecorne在5月份数量明显增多,与温度升高以及工栖藻类各类群总量增加有密切关系;底栖甲藻的总细胞密度和主要优势种的细胞密度呈由高潮向中、低潮带增加的趋势,还探讨了超声波处理在野外底栖甲藻定量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了解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旅游者夏季选择旅游地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根据浙江省11个站点1971—2007年夏季(6、7、8月)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及模糊评价方法,研究了浙江省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6月旅游气候舒适度状况由中西部向外逐渐变差,7、8月份金衢盆地舒适度状况最差,其他地区均属于最舒适、舒适、较舒适区;整体上看,气候最宜人的地区是浙江西南部山区,其次是东北部舟山群岛与嵊泗列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闽江口梅花港潮间带蟹类的种类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梅花港潮间带有蟹类14种,隶属于3科9属,沙滩种类贫乏,多样性指数小,且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也小,冬、春季沙滩蟹类完全消失,夏、秋季韦氏毛带蟹为优势种,泥滩蟹类夏、秋季密度高,而冬、春季生物量大,冬季多样性指数低,泥滩蟹类的物种构成和数量在一年中变化较大.沙泥滩蟹类夏、秋季密度高,而冬季生物量大,春,夏季多样性指数低而优势度高。沙滩和泥滩、沙泥滩的群落相似性很低,而泥滩和沙泥滩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分别于2011年4-5月(春季)和9-10月(秋季)对浙江舟山海域(29.513 3-30.909 8 N,121.717 0-123.160 0 E)23个采样站位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监测到浮游动物16大类131种。春季优势种组成为:中华哲水蚤和五角水母;秋季优势种组成为:中华哲水蚤、肥胖箭虫、百陶箭虫、背针胸刺水蚤、精致真刺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双生水母、中华假磷虾和拟细浅室水母。两季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236.1个/m3,生物量均值为221.8 mg/m3。中华哲水蚤密度均值为164.2个/m3。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为1.84,秋季为3.49,均值为2.66,表明调查海域春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低,种类单一,群落结构不稳定;秋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高,物种丰富,群落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广东闸坡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东省闸坡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调查采获的潮间带生物标本共55科80种,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出现的种类最多,两者占了总种类数的85%,其中部分属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潮间带生物总平均生物量为7 420.92 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3 929.93 ind/m2。全年各类群生物中,平均生物量及栖息密度都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其Shannon-Weaner多样性指数(H)属中等水平,分布范围在1.657~4.226,平均为2.848;均匀度(J′)为0.390~0.721,平均为0.612;种类丰度(D)为2.062~4.234,平均为2.964。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带值的方法调查了海南东寨港和清澜港的红树林群落结构组成状况,比较了4种非胎生红树植物(瓶花木、海漆、榄李和老鼠簕)的繁殖体散布特征(大小、质量和漂浮性)和萌发的初始时间和萌发率的情况.4种非胎生红树植物在潮间带的位置从海到陆依次是:瓶花木、海漆、榄李和老鼠簕.繁殖体的大小按长度依次是榄李>老鼠簕>瓶花木>海漆,按质量依次是老鼠簕>榄李>瓶花木>海漆.瓶花木和榄李有很好的漂浮性,其次是海漆,老鼠簕的漂浮性最差.榄李的种子具有休眠的特点,因此萌发实验用50 d湿处理对榄李进行解除休眠.盐度高于30时榄李不能萌发,而老鼠簕对盐度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在30盐度以下,萌发率都很高,甚至达到了100%.4种非胎生红树植物繁殖体的散布特征和萌发情况,对于了解红树植物在潮间带的分带现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海岸,人工引种的互花米草正在成为盐沼植被的优势物种.为了了解互花米草引种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调查了互花米草盐沼底栖动物的组成特征.在王港地区互花米草滩由西向东设置的4个站位上,进行了夏初和秋末两个时期的野外调查,采集了40个样方内可见的全部动物样本,记录了环境特征.在实验室鉴定了样本的种属,测量了动物介壳的长度.对所获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区互花米草盐沼中有7种大型底栖动物,夏初和秋末生物种类相同,但秋末生物量明显高于夏初.在代表性种属中,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的壳长从初夏到秋末有明显增大,而秋末粗糙滨螺(Littorna scabra)和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a)比初夏小且少.在互花米草盐沼的不同部位,腹足类物种分布有显著差异.现场观察数据显示,一些当地盐沼动物已经适应于在人工引种的互花米草盐沼中生存.  相似文献   

20.
宝兴的91.13%陆生脊椎动物为恒温动物。鸟类季节相与我国东部南北均不相同,川滇及喜马拉雅山地的区系成分多达30.5%.根据其各植被带夏季的陆栖脊椎动物区系的相似率将分别为3个垂直带.探讨各垂直带的动物区系的现状和起源演变后认为:当地阔叶林带的动物区系的历史和现状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致相同;其余则受新构造运动和更新世冰川进退影响较大;生物进化过程的加快使之川滇喜马拉雅山区可能成为某些分类群的次级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