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谑性改编是米兰·昆德拉小说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戏谑性改编,在主题上一方面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嘲讽了现代人的存在境况;在小说史意义上,一是拓展了小说创作的可能性。二是让小说史真正成为“史”。即各时代的作品具有了关联;在现实意义上,则是对“元叙事”的质疑,对现代社会处于“被缩减的漩涡”的反抗。  相似文献   

2.
《八月之光》远远不是或不仅仅是一部反映南方社会问题或种族问题的作品。作为一部“远未读懂”的小说,其作品中对人的存在、人的精神问题的深入关注,使作品具有了存在主义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3.
好的短篇小说应该有“好的结尾”,应该有“余味”“余音”,这对提高和深化小说的思想意义、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短篇小说的结尾,有的是深化主题,完成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最后刻画;有的是渲染气氛,以加强作品的感情色彩,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有的则是带有哲理性的抒情,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相似文献   

4.
《劝导》是英国19世纪初杰出的女小说家简·奥斯丁的最后一部作品,尽管有些人认为这是她最乏味、最缺少喜剧气氛的一部小说,但在戴维·戴彻斯看来,它是“所有有经验的奥斯丁读者最终最为推崇的一部小说”,也是“最具洞察力和最成熟”[1]的一部作品。那么,这部小说的“洞察力”和“成熟”表现在何处呢?依笔者之见,它的重要表现之一即在于它那不同于作者以往作品的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一、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18世纪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理性时代”,它的主要特征是“人是理智的而社会是理性的,特别是当人受了正当的教育,社会经过贤明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谁是“窥视者”?──“新小说派”作品研究之二张佑周"新小说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坛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于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当时大体上仍保持传统小说写法的马尔罗、萨特、加梁等人的名气太大,如日中天,他们的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的作品又特...  相似文献   

6.
好的短篇小说应该有“好的结尾”,应该有“余味”“余音”,这对提高和深化小说的思想意义、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短篇小说的结尾,有的是深化主题,完成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最后刻画;有的是渲染气氛。以加强作品的感情色彩,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有的则是带有哲理性的抒情,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相似文献   

7.
谭佳 《科技信息》2012,(32):I0108-I0109
菲茨杰拉德在其诸多作品中真实地记录了那个让他既感到陶醉、又感到厌恶的富人生活,表达了传统的理想主义在物欲横流的20世纪20年代的失败。《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人在“爵士时代”的道德沉沦和“美国梦”的彻底破灭。它引发美国人去思索自己所追寻的“美国梦”,去重新衡量向命运宣战的力量,让自己从“美国梦”的幻想中走出来,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8.
王朔小说常被人以“痞子文学”一言蔽之。本文力图在深入王朔小说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归类分析,探寻三种人物模式各自意义并整合出一条不同形象间相承和嬗变的轨迹,由此发掘出王朔小说荒诞表面下的严肃意义,即认为痞子形象是社会转型时期既有的人的构想破碎后对新生活模式的一种努力尝试,虽然这种偏激化的尝试注定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9.
罗冰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1):121-124
本文通过对大江健三郎在以“性一政治”为特色的创作阶段发表的小说《性的人》的分析,不仅见出存在主义对大江创作的影响,同时探讨大江作品中反思“存在”的普遍意义,指出《性的人》在大江的创作年表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昭示着大江创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菲茨杰拉德是位将生活艺术化的小说家。他带着美国“爵士时代”特殊色彩的传奇经历,以及他小说中炫丽与忧伤相裹挟的诗意性感受,都使人相信,他的作品就是作者个人的自叙传。这一看法,至今还影响着人们对菲茫杰拉德小说世界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李奕奇 《科技信息》2008,(20):165-165
本文通过对米兰·昆德拉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分析,揭示出作者对于人的生存的一种注视;同时以存在主义哲学理念渗透于作品解读中,使整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分析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小说情节所揭示的作品内涵看:二是从“媚俗”这一概念看。两者结合起来分析,不难看出,作家于作品中所赋予的对于存在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12.
“救救被‘四人邦’坑害的孩子”多出七个字 不止一个人将刘心武的《班主任》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有限制的相提并论,因为它们都开启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而且,这两篇相距七十年之遥的作品还有一处巧合:《狂人日记》以“救救孩子……”的呼声结束小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数量众多,历代史志小说家面貌庞杂而混乱。从目录学角度来看,《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列有小说家,只能说明小说家是诸子之一,具有与诸子一样的性质,是一种学说派别。《汉志》小说观强调的是作品之“用”,而并不关注作品的题材类型、写作手法等文体因素。《汉志》小说观给后世小说目录以深远影响,历代史志小说家的芜杂面貌和作品收录上的混乱可以在《汉志》小说观中找到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色空观”并不能涵盖作品的内容,它与作品扬“情”的意图是矛盾的。明确宣示一种思想现念,却并不为表现这一思想观念,正是一种戏剧化的表达方式,以之融入整个作品的语境,使其情味化。这正是小说中的思想表达不同于社会思想表达之处。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鲁迅研究中较少涉及的一个论题。但这并不能掩盖“我”的重要性:从叙事意义上而言,“我”承担了叙事功能的角色并使作品与读者之间产生间隔这一特殊效果;从人物塑造意义上而言,“我”又与作品中的其他人物构成精神同构的关系。这不仅增强了鲁迅小说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并赋予其作品文化内涵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小说的史学视界批评涉及作家、作品、读者、历史(史学)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古代小说批评领域唯一的一种较为成熟和稳定的批评方法,史学视界批评的背后隐藏着相对稳定、清晰的思维模式,包括“以史学观小说”的统领式思维、“以小说攀史学”的比附式思维、“借史学观小说”的对照式思维、“借史学辨真伪”的考辨式思维等四种,与其背后隐含的三种核心功能相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线路和多样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以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全面、深刻、生动地塑造妇女形象的,当推唐代传奇小说。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街谈巷议”、“残丛小语”的古小说发展到唐代体格一新,它不但改变了六朝志怪小说的荒涎不经,且“叙述婉转,文辞华艳”,“篇幅曼长,记叙委曲”,成了有意识的小说文学创作,成了我国小说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唐传奇中以描写爱情题材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大。如《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茑  相似文献   

18.
《老残游记》系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作品通过摇串铃的江 湖医生老残在山东行医时的所见所闻,暴露了当时官场的丑闻。在作品《自叙》 中他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他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棋 局已残”的现实,为了“补残”,作者从批判现实鲜为人知的现象“清官尤可恨”入 手,以挽救垂死的封建主义制度对“清官”的丑恶本质的揭露,是作品不蹈袭前 人而能言人所未言的创新之处,也是它的最大特色。“历来小说皆揭赃官恶,有 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该书16回原评)。作品塑造了两个所谓“清 官”的形象:玉贤和刚弼。以“才能功绩卓著”而补曹州知府的“办盗能吏”玉贤,  相似文献   

19.
以“70年代以后”作家群的“新都市小说”创作为着眼点,分析其小说所展现的人物形象群落--“空心人”,概括这一创作现象的具体美学持征及精神走向,探寻“空心人”人物形象群落的现实,化存在依据。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人神恋小说是此时婚恋小说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类别。如果将此时人神恋作品按照主人公是否为士子进行分类比较,可以发现以非士子为主人公的人神恋小说表达的是当时普遍的一种社会心理。相反的,以士子为主人公的作品则着重表现了当时文人士子的特殊心态。具体来说,正是由于作者和小说主人公身份的同一,使该类作品对士子风流自赏的心态有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