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基于并行组合模拟退火的全局优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优化方法求解非线性多极值优化问题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并行组合模拟退火算法。在分析算法性能的同时用并行组合模拟退火算法对两个算例进行了求解,并与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把波分复用环网中的业务疏导问题归结为组合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业务疏导算法,该算法可用于单向环网或双向环网,并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业务需求,数值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性能优于贪婪算法,总体和模拟退火算法相当,甚至在某些方向还优于模拟退火算法。  相似文献   

3.
模拟退火混合遗传算法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基本遗传算法在全局搜索和收敛速度上存在不足,通过把基本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提出的模拟退火混合遗传算法能够大大提高收敛速度,并采用一个多峰值函数验证了模拟退火混合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一种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并将该算法应用于TSP问题的求解之中,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了这种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优于普通的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  相似文献   

5.
将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调度算法,算法分成两步,首先利用遗传算法快速搜索一组较好解,然后利用模拟退火进行群体寻优,这样,既能克服遗传算法过早收敛的弱点,又能加快模拟退火的收敛速度,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求解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以出行总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在一定土地及人口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形态和交通结构的组合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新的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融合了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动态惩罚函数法的优势,并在求解过程中引入Gray编码和非均匀变异算子.计算实例表明,该算法能够克服传统遗传算法容易过早收敛以及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全局搜索能力不足的缺陷,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和求解质量.  相似文献   

7.
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分别进行结合,形成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以及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并作性能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算法都在进化代数和全局寻优能力方面有较大突破,在找寻最佳个体解的效率士,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更突出。  相似文献   

8.
将模拟退火算法和级联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合级联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承认物种进化过程中的局部失败和倒退,它允许进化中的波折而不是非要物种进化一直是上升的、成功的,模拟退火算法能使搜索过程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级联遗传算法假设问题的最优解总是靠近于问题的局部最优解的,据此,级联遗传算法通过不断缩小解空间达到快速收敛的目的。综合运用这两种算法,可克服模拟退火算法收敛速度慢、级联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差的缺点。利用本算法构造CL多小波前置滤波器的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不仅计算速度快,而且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是保证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有效手段.针对常规遗传算法收敛速度慢、易早熟等缺陷,并结合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特点,在遗传算法(GA)和模拟退火算法(SA)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有效的算法即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使用该文提出的算法对IEEE-14节点系统进行了无功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应用于无功优化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规模网络中的流量工程问题,设计了结合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以及结合遗传算法与爬山法的两种混合算法.仿真实验表明,结合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的混合算法在整体性能上较单独使用遗传算法有明显的提高,结合遗传算法和爬山法的混合算法在处理超大规模的网络和海量业务要求的流量工程问题时具有时间上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空间网格结构风振抑制的阻尼器位置与数量寻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空间结构振动抑制问题,基于经典遗传算法提出改进算法,进行阻尼器的位置寻优和数量寻优.通过对变异概率的调节,增强了改进算法跳出局部陷阱的能力,使之可准确找到全局最优解.通过提高编码效率、筛选初始种群分布等有效措施提高了算法收敛速度.所构造的适应度函数,可实现阻尼器杆件数量和位置的同步寻优.对影响结构振动抑制的各参数进行数值分析,并以空间网壳结构为例,利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寻优计算和结果讨论,得出在一定荷载条件下空间网格结构阻尼器杆件的优化布置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地震动非平稳性对大跨度空间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完善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简便的、近似计算非平稳地震激励下结构峰值响应均值的算法,数值模拟了某体育馆大型网壳结构在平稳和非平稳地震激励下的随机地震响应.研究表明,考虑地震动的非平稳性后,各杆件的峰值响应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约7.51%~23.3%;同时考虑行波效应和地震动非平稳性时,在地震激励的初期阶段,结构响应方差会发生变化,但不会给结构的峰值响应均值带来明显差异;不同地面视波速时,峰值响应均值的减小程度不同.由此得出,所提出的近似算法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大跨度空间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计算量;对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尤其当结构的阻尼比和自振频率很低时应考虑地震动的非平稳性;在分析地震动非平稳性的影响时,应同时考虑地震动的行波效应.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粘弹性阻尼器的优化设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遗传算法(GA)来确定在被动控制高层建筑中每一层阻尼器合适的安装数量。根据阻尼器的耗能特性及建筑规范对抗震结构的要求来设计评价函数。其中选取了建筑物各层在整个反应时程加速度响应的方均根值、建筑物顶层位移响应的最大值、阻尼器的数量、及阻尼器的耗能情况来分别考虑高层建筑的震动控制、位移控制、经济性和各层阻尼器的工作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表明,用这种方法能得到一种在被动控制高层建筑中阻尼器分布的优化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空间结构的气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网壳及索膜结构由于外观形状复杂,结构的振动也不是以单一振型为主,因此传统的节段模型气动稳定性判别式不再适用,根据大跨空间结构的特点,考虑弛振临界风速与相应来流攻角的关系,并同时考虑了侧向气动力以及侧向气动力与竖向气动力的相互作用,推导了采用体型系数而不是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表示的临界风速判别式,通过算例结果分析表明,如果忽略来流攻角和侧向气动力,对大跨空间结构的驰振临界风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将具有良好耗能特性的铅挤压阻尼器加设到大跨空间网壳结构中,通过LS-DYNA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减振效果分析.以施威德勒球壳为例,分析了铅挤压阻尼器不同布置位置对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减振效果的影响,其中阻尼器的布置分别为交叉支撑布置、斜撑布置和混合支撑布置,综合分析表明,在混合支撑布置铅挤压阻尼器的条件下,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的减振效果最佳,结构顶点位移被降低60.0%.同样在混合支撑布置铅挤压阻尼器的条件下,通过使用IDA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减振系统对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倒塌临界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整体倒塌临界荷载提高了0.33倍.  相似文献   

16.
单层柱面网壳的风振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脉动风作用下单层柱面网壳结构的风振响应与一般高层高耸建筑的响应有较大的区别,其主要贡献模态一般不是第一模态,而往往分布在前数十阶模态.寻找对网壳结构风振响应有主要贡献的模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采用考虑高阶振型共振响应的综合模态法,计算了单层柱面网壳的风振响应,分析了自振频率、阻尼比等因素对共振响应的贡献,讨论了计算综合模态时所需的振型数;针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密集性,揭示了考虑振型互相关性的必要性、影响振型互相关性的因素和计算振型互相关性所需的振型数,并给出了具体结构的位移风振系数和内力风振系数.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由网壳、索系和塔柱构成的索系-空间杂交结构协同工作体系的动力特性,并进行参数分析.采用空间杆单元和空间梁单元分别构建网壳杆件和塔柱构件的力学模型;采用空间索单元并引入等效弹性模量对拉索进行力学建模.分析和比较网格形式、索系布局、结构支承、矢跨比、杆件截面及其尺寸等有关参数对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索系-空间杂交结构体系自振模态可分为塔柱在网壳结构切向的振动、塔柱在网壳径向的振动、整体结构协同振动和网壳结构自身振动等4个组群;结构各组群振动的自振频率相对集中,其出现顺序依赖于该类结构的具体构形及网壳、索系和塔柱的刚度.  相似文献   

18.
考虑城市暴雨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特点,选用合适的地表径流系数计算雨水口汇集的待排水量.将暴雨在雨水口汇集、管道传输和泵站排出的过程看作为一个多级串联的排队系统,同时根据城区不同重要等级确定其排水等待时间约束,通过计算防汛泵站及管网的建设与运营费用,构建以总成本和最长排水等待时间为双目标的城市防汛泵站选址模型.通过嵌入禁忌搜索算法改进遗传算法,求解复杂的防汛泵站非线性选址问题.实际案例分析表明多级排水理论可以较好地模拟城市排水系统,也指出排水泵站数量、泵站地址及暴雨重现期等对城市排水系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壳等大跨度空间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静力稳定性是结构安全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研究静力荷载作用下网壳结构的稳定性,以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尺度有限元建模方法,通过分别采用薄弱区域节点细化模型、薄弱区域杆件细化模型和全梁单元模型对结构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杆件细化与节点细化的多尺度模型可以跟踪杆件的局部凹陷和节点变形等,更接近实际,在结构静力稳定性的数值模拟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网壳风振随机响应有限元法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网壳的空间三维受力特点,考虑多自由度空间相关性,多模态以及模态互在性作用的影响,提出了网壳结构的空间三维风振随机干扰有限元模型,并基于随机理以及振动理论,推导了脉动风作用下网壳结构响应的计算公式,编制了网壳风振计算分析专用程度Gwind,通过大量算例分析表明,计算效率较高,可应用于网壳实际工程风振设计,文中还给出了几种典型工况下单层球面网壳的风振数值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