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乙酰基转移酶拆分3-(今噻唑基)-DL-乙酰丙氨酸可直接得到供合成多肽药物使用的L-型氨基酸.该方法合成路线短,分离效果好(e.e.值在99%以上).类似地合成并拆分了3-(2-R-4噻唑基)-丙氨酸(R=CH3,Ph),获得同样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阿斯巴甜(以下简称APM)是一种由L-天冬氨酸和L-苯丙氨酸组成的二肽甜味剂,其甜度相当于蔗糖的200倍,同一般甜味剂相比,具有口味纯正、热量低、后味好、不需胰岛素参与代谢、可提供人体必需氨基酸等优点,在食品、饮料、医药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被世界公认为是一种安全、无毒、无副作用的营养型甜味剂。  相似文献   

3.
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310.15 K下,甘氨酸、L-丙氨酸、L-缬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和L-脯氨酸6种α-氨基酸分别与N-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的焓变,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得到了各级焓对作用系数,并比较了各级焓对作用系数.结果表明,氨基酸与N,N-二甲基乙酰胺的焓对作用系数大于与N-甲基乙酰胺的焓对作用系数.由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CH3基团的增加,对丝氨酸的焓对作用系数改变较大.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正>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氨基酸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有合肥和秦皇岛两个生产基地,是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氨基酸工程技术中心。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丙氨酸系列:L-丙氨酸、DL-丙氨酸、D-丙氨酸和Beta-丙氨酸,天冬氨酸系列  相似文献   

5.
L-半胱氨酸盐酸盐水合物属氨基酸类化合物,可作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的代用品。它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国内尚处于开发阶段,市场潜力很大。宁波东海化工厂利用自产原料胱氨酸开  相似文献   

6.
生产植物奶的目的是要寻求一种既能代替牛奶,同时又能弥补牛奶之不足的营养饮料食品,配制出老少皆宜的理想乳饮。植物奶的配制是根据人体必需的“五大营养要素”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8种必须氨基酸,计算出其比值,从粮、谷、果、蔬中提取与人体生理比值相平衡的营养成分,并以食用中药为引,生产出一种营养饮料食品,取名为植物平衡营养奶,简称植物奶。  相似文献   

7.
采用氨基酸钠游离的氨基引发ε-己内酯单体开环得到酯肽齐聚物,并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扩链剂,将这些齐聚物扩链合成4种聚酯酰胺.将4种天然氨基酸(L-丙氨酸、L-亮氨酸、L-谷氨酸、L-赖氨酸)引入到聚(ε-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中,合成和表征了4种含有氨基酸残基的聚合物.通过1H-NMR、FT-IR、水接触角、水吸收率和降解实验对该聚酯酰胺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氨基酸改性PCL的亲水性和降解性得到了改善,其中含有L-赖氨酸残基的聚酯酰胺因亲水性最高,降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8.
QQ不倒问     
“绿色食品”是绿色的吗 前几天,我跟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偶然发现有些食品上贴有“绿色食品”的字样,可仔细瞧瞧,这些食品的颜色有红有白、有黄有蓝,并不全是绿色的,那为什么要称它们是“绿色食品”呢?Q: 其实,“绿色食品”中的“绿色”一词是一个现代专用名词,它含有尊重生命及生态环境的意思,目前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都通常以之冠名。“绿色食品”与天然食品、保健食品不同,它是以环保、安全、无污染、无毒、有营养为首要条件,也就是说食品的原料产地必须是安全而无污染的,食品必须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  相似文献   

9.
啤酒妙处多     
《科技潮》2006,(8):62-62
啤酒营养丰富,素有“液体面包”、“液体蛋白质”、“液体维生素”等美称。啤酒除富含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的氨基酸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不仅如此,啤酒还能作调味品,烹出的食品风味别样,味美可口。  相似文献   

10.
生活贴士     
《科技潮》2003,(6)
应该拒绝脂肪吗?不需要。相反,应该正确对待脂肪食用脂肪,但不要过度。完全拒绝脂肪不符合营养需求,因为我们需要脂肪来维持生命。而且,脂肪是细胞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尤其对于大脑细胞和神经系统更是如此。它能够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和E(可溶于脂肪),以及身体无法制造但不可缺少的必需脂肪酸。此外,脂肪提供的热量大约是蛋白质或者糖份的两倍。根据全国营养健康规划(PNNS),应该学会有鉴别地选择及食用脂肪,同时也应该懂得分辨容易忽略的高脂食品:某些猪肉食品的脂肪含量多达40%,核桃、榛子和花生位于50-65%之间,薯片…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赖氨酸是人体内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之一,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得到。天然界的氨基酸都是 L 型的。它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目前赖氨酸已被食品加工行业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而广泛添加于食品或副食品中,但赖氨酸在食品中的简易,准确的检验方法,目前报道较少。本实验就是在改善实验条件的基础上,整理出简单易行的纸上层析检验方法,以适应食品中赖氨酸的测定。其原理: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四苯基卟啉meso位的可调性合成一种新型不对称卟啉, 通过酯键连接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的L-苯丙氨酸(L-BOC-Phen-OH)而使卟啉具有手性识别的能力, 并研究了该手性卟啉对L-丙氨酸甲酯和D-丙氨酸甲酯分子识别能力的不同. 结果表明, 该手性卟啉对D-型氨基酸甲酯的识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混合系统测定了298.15K时甘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L-缬氨酸、L-脯氨酸和L-苏氨酸分别与甘露醇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的焓变,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得到各级焓作用系数,并与6种氨基酸在纯水溶液中的焓对作用系数h2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甘露醇对缬氨酸和丝氨酸的焓对作用系数值改变较大,而对侧基极性或非极性都不明显的氨基酸改变值较小.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温和条件下,用硫酸钕与水杨醛缩氨基酸Schiff碱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钕的两种双核配合物Nd2(Sal-a.a)2SO4*2H2O(Sal=水杨基;a.a=L-丙氨酸,L-赖氨酸),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其组成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植物性食品,其营养价值与营养成分的含量密切相关.氮和钾是蔬菜生长的营养限制因子,二者合理施用能促进蔬菜的生长,提高产量,改善蔬菜的营养品质.本文论述了氮肥、钾肥对蔬菜营养品质(维生素C、糖分、氨基酸)的影响,探讨了氮和钾的交互作用及其对蔬菜营养品质成分的效应,以期为氮肥、钾肥的合理施用和蔬菜的优质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螺旋藻氨基酸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螺旋藻的游离氨基酸和全氨基酸的组成成分分析表明大螺旋藻有较高的氨基酸营养,全氨基酸成分与极大螺旋藻及钝顶螺旋藻的成分很相似.因此大螺旋藻与极大螺旋藻、钝顶螺旋藻同样,可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谈营养素在加热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新 《石河子科技》2004,(5):32-32,41
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可产生香气,如煮肉或者炒制时,常能闻到肉的芳香,蛋白质在无水加热中(如烤制),氨基酸与糖类混合加热可发生美拉德反应,使食物表面发生的褐色变化,同时产生十多种联基化合物,并产生香气。在水中加热,部分氨基酸溶解于水中,同时,氨基酸溶于水产生鲜味,整个营养未损失,也未遭破坏。所  相似文献   

18.
杨恺 《广东科技》2003,(1):40-41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改善食品色、香、味,调整营养结构,改进加工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以及延长食品的货架期等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有着几千年“药食同源”的传统,开发天然、营养、多功能的食品添加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食品添加剂行业起步晚、起点低,在时间上较国外晚几十年,在技术和人才上更是有很  相似文献   

19.
海南某地成熟椰子水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椰子水是椰子坚果腔内的液体胚乳(endospern),与人的体液等渗,它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天然饮料。对增强肾脏血液循环和利尿均有良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辅助治疗肝炎和肠胃炎;微生物学上可作为微生物培养基,在食品工业上可利用研制多种食品,如“Nata de coco”、椰子酒、椰子水饮料等。  相似文献   

20.
氨基酸系列希夫碱的生成与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甘氨酸(Gly-Schiff base)、DL-丙氨酸(DL-Ala-Schiff base)、L-苯丙氨酸(L-Phe-Schiff base)、L-谷氨酸(L-Glu-Schiff base)、L-天冬氨酸(L-Asp-Schiff base)及L-色氨酸(L-Trp-Schiff base)等6种氨基酸水杨醛希夫碱及其金属铜配合物,研究了其紫外-可见电子吸收光谱.分别在酸碱条件下对氨基酸水杨醛铜配合物进行了分解实验,并选取DL-丙氨酸代替人工信号转导系统中的脂双层膜,与5’-磷酸吡哆醛进行络合形成类似天然磷脂和磷酸吡哆醛的复合体,为下一步构建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可逆的化学模型作了相关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