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尧后火德”说本是为了证明汉家天子具有君临天下的本钱而炮制出来的,但在西汉末年,此命题为觊觎帝位的王莽所利用,不仅没有起到维护皇权的作用,反而成了瓦解社稷的催化剂。王莽的做法是:按“汉家尧后”说裁制“王氏舜后”说,再按“尧汉火德”说裁制“舜新土德”说,然后以五行相生说为据,制造“火德销尽,土德当代”的舆论,最后在“符命”帮助下,一步一步接近权力顶尖,最后以“受禅”方式篡夺了汉祚。  相似文献   

2.
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刘邦的政治史观是模糊而功利的,在汉初政治、经济衰敝的形势下,不得不沿袭了秦的水德之制。汉武帝时,其政治野心及对升仙的喜好,使之选择了土德之制。汉武帝晚期的"尧母门"及汉昭帝时期眭弘的"汉家尧后",使西汉中后期政治史观产生了巨大变化,五行相克被五行相生原理取代,汉为火德的政治史观逐渐确立。王莽巧妙地利用西汉后期政治史观的这一变化,建立了土德之制。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的每次变化,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对西汉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学者都是以一种西方哲学的态度来看待中国哲学,对于阴阳家更是如此,如“五德终始说”,有的学者片面的称之为“历史循环论”;但笔者认为阴阳家则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哲学价值。本文主要从阴阳家缘起、“四时之序”说、“五德终始”说,这三个方面加以论述,旨在说明阴阳家哲学价值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五行学说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等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 ,“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1 ]。五行之间有其内在的变化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反应为五行的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五行的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用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的这种抽象特性 ,来归纳各种事物、阐释宇宙中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关系及协调平衡 ,而形成了五行学说。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 ,是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五行相生 ,说明了…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经学史上,庄述祖是庄存与到刘逢禄之间的中间环节。庄述祖的经学思想既有以汉学为根株,又具有说经宗西汉的双重性格。对后来经学的发展来说,庄述祖的说经宗西汉更具有历史发展意义。他说经宗西汉、攻刘歆作伪、以《公羊》为主遍说群经、重视今古文经学的区分等,都给刘逢禄以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书·五行志》记述自春秋至西汉末年自然灾异现象和汉代儒生与方士对灾异的阐释。因该志所记内容充斥大量五行灾异思想,使该志自著述以来受到历代诸多学者评判,但因《汉书·五行志》是班固对当时社会意识的记述,历代学者也认为该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历代关于《汉书·五行志》研究的一些问题,并对有关研究论著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7.
曹操"挟天子"只可让少数诸侯服从其令归顺朝廷,却难以命令多数诸侯。主要原因有六:汉朝天子的合法性权威丧失殆尽;皇朝更代的五行学说让天下人从心理上感受到汉朝即将灭亡;曹操汉相身份受到天下人的质疑;天下诸侯都拥有私人军队,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霸业;社会志士多在寻找新的主人建功立业而非拥汉;次等君臣关系的固化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曹操"挟天子"也产生了集团内部拥汉派反对他代汉的严重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8.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火”欠妥。系统分析“火”之形音义,发现“火”之甲文象火焰上升之形,“火”与“煅”实为同源转语,“火”之本义应为“物燃而生之光焰”;笔者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火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班氏一家父子兄妹历时三、四十载撰成的《汉书》,对我国传统史学的巨大贡献,古今皆有肯定。现代史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汉书》,成就远远超过前人。略嫌不足的是对它的十《志》部分,除《食货志》外,甚少专文探究。特别是其中的《五行志》,评论《汉书》者大多以之作为作者“五德相生”、“天人感应”唯心史观的集中表现,而予以否定。这是值得研究的。确实,《汉书》作者把儒家经典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制造了一种准宗教式的油彩,这层油彩特别使《五行志》神秘化了。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面。在这神秘化  相似文献   

10.
公元917年,南汉高祖刘龚在广州称帝时,将大容山封为"南方西岳",大容山的封禅盛典是有着深层次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因素的:"五德终始说"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帝王的巡狩制度是其基础,山岳崇拜信仰确定了其仪式的基本形制,儒家学说和道教文化丰富其内涵,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割据形势是其产生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方仙道炽热弥漫。董伸舒吸纳秦汉方仙道炙热背后所弥漫的祥瑞灾异说,将其与阴阳五行结合。借助祥瑞灾异论,董仲舒一方面为其大一统的“忠君”理论张目,一方面又力图贯彻儒家的“王道”主张。  相似文献   

12.
[]?在西汉中后期政治、文化舞台上,刘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精忠不渝,历事宣、元、成三朝,三度被废,三度复起,一生捍卫刘氏宗族,与宦党、外戚坚持斗争.在早年的政治生涯中,初元二年的使外戚上变事是决定刘向一生政治命运的转折点.萧望之、周堪、刘向等与宦官石显、外戚许、史围绕灾异展开交锋,最终经生集团落得大败.刘向的变事既体现了他捍卫宗族的忠心,也反映出早期刘向在政治斗争中的不成熟.而历西汉元帝朝,围绕刘向的这次上书而发生的种种争斗实际是经生集团与宦官、外戚集团争夺权力的缩影.本文通过记述刘向使外戚上变事的始末,并分析刘向在变事写作上的得失,试图勾画出西汉元帝朝初年的政治格局与变动,以及揭示刘更生前期的奏议写作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3.
汉初统治者和思想家从中国农业社会家庭本位角度出发,选择了经儒家改造过的"孝"作为内在精神支撑."孝"能使家族和谐,也就意味着稳定了建立其上的整个政权.同时,通过"孝"把家族秩序与国家秩序结合起来,能使整个社会秩序化.汉初刘邦有意识进行"孝治"尝试,至文景时期把"孝治"发展到西汉的一个高峰,"孝治"构成"文景之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严羽针对当时受理学浸染和江西诗派影响的诗学现状,充分吸取传统话语资源,兼容并蓄,把已有的"识"、"参"、"悟"等范畴纳入其严密的诗学体系中去,将零散的、片段式的观点串联成一个互文的有机体系,赋予其辨证色彩,在"突围"中求"新变",体现了继承传统和独特创新的统一。同时,他的艺术理想同宋代诗风及文化氛围格格不入,与时代的错位注定其孤军奋战,也塑造着他成为批评史上的理论斗士。严羽诗学的悲剧意蕴折射出其理论的超前性和思想的跨时代性。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诗歌在宋代的接受从整体上来说可以概括出三个层面:一、陶、柳诗风异同论:即苏轼对柳宗元诗风的发明之功,以及陶、柳诗风对宋代诗学精神演进历程的影响;二、韩、柳诗风不同论:韩、柳诗风在宋代接受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背后所反映的宋代诗学精神的演变;三、柳诗深得骚学论:柳宗元诗歌的内在气质以及宋人对柳宗元诗歌气质的扬弃。  相似文献   

16.
汉长陵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之陵墓。在长陵陵园内并置吕后的陵冢,这在西汉帝陵布局中是唯一的。从中可以窥见吕后在西汉初年为稳定和巩固西汉政权所做的重大贡献。吕后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助刘邦诛杀异姓诸侯王,稳定了汉初的政局;刘邦死后,吕后继续执行刘邦在位时期的政策,保持了汉初政策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17.
荀子学说的历史命运复杂而多变。自汉代以后,荀学日渐衰微;但同时也哺育、影响了为数众多的思想家和学者。对荀书首先加以校理的是西汉的刘向。唐杨倞校注《荀子》后,历经宋、元、明,直至清代校勘、考订者有多家,而王先谦的《集解》堪称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