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力、能量、熵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统一的角度论述力、能量和熵三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指出物理概念的发展标志着物理学从“存在的物理学”发展到“演化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2.
熵、信息和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理学角度探讨了熵、信息熵、信息概念的物理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熵、信息、能量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中的熵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熵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熵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入手,讨论了3种熵的来源,探讨了负熵的概念以及其在开放系统中的重要意义。用熵理论分析了能量的品质,指出高熵值的能量是低品质的,而低熵值的能量是高品质的。用负熵的理论分析了生命的运动规律,指出负熵的存在是生命能够维持正常活动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4.
运用荷兰物理学家Erik Verlinde的最新基本假设推出了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Poisson方程等物理学的基本定律,论证了Erik Verlinde引力是"熵力"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温度与熵     
温度和熵是热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讨论了温度和熵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中的基本定义关系,并从温度和熵对比的角度思考了熵的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卢勇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8):20+17-20,17
本文主要从物理学角度和能源角度介绍了熵并拓宽至各领域,指出熵定律在许多领域都起支配作用,树立低熵的新概念从事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7.
从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观点说明:系统熵的增大就意味着能量可利用程度的减小,或者说伴随着熵增的是能量的贬值。  相似文献   

8.
 地震作为复杂瞬态断裂破坏物理过程,其机制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问题;同震断层处应力/能量积累释放规律,为从断裂角度研究地震机制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应力强度因子(应力角度)和应变能强度因子(能量角度)是断裂力学/物理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本文应用非线性边界元和主部分析法,将汶川地震断层破坏过程转化为解以断层位移间断为未知函数超奇异积分方程组问题,定义了断层处应力强度因子;利用有限部积分概念及体积力法,为方程组建立了数值解法,编制了Fortran程序,得到断层处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结果;通过研究应力强度因子随断层位置变化规律,分析了汶川地震断层破坏过程;结合应变能强度因子理论,通过对宏微观电磁破坏过程进一步深入模拟研究可得到电磁辐射破坏变化规律,为地震短临预测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热力学熵增加原理,分析了湖北省能源现状,运用物理学中熵增原理说明能量只能不可逆转地沿着一个方向转化,论述了湖北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能量角度导出熵参数的基础上,改进了定义熵参数的途径,从而在教学中使能量贬值原理,熵、熵增原理等物理意义简明系懂,从根本上摆脱了教学中熵抽象、难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统计物理学角度用“有序化”和“熵”的概念解释了抗寒的微观机制,提出了“旋子模型”和“旋子流假说”,较科学地阐明了气功的外气现象;应用热辐射有关理论和生物物理学提出“皮肤温度下降”和“产热率提高”等基本观点,并以此作为抗寒理论的两个支撑点。根据上述论点,本文首次提出了两种生命过程(顺过程和逆过程),为人体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找到了某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操作预习系统”,并以系统中的静电场描绘实验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用flash软件开发仿真的大学物理虚拟实验课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的是在原物理实验“示波器的使用”这一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实测内容,测定音叉的频率。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达到了“示波器的使用”目的。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是中国文化同时也是中国语文教育与生俱来的一个特点。直到今天,模糊理论在语文教学领域的运用,仍是一门年轻的学问。阅读教学是模糊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重要阵地。在模糊理论的指引下,语文教学更重视对“汉语语感”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热力学熵概念的内涵及熵增加原理,倡导"低熵生活"的生活理念,进而提出一些实施‘低熵生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仁科芳雄被尊称为"日本现代物理学之父",在东京帝国大学电气工程学毕业后最终转向物理学.欧洲留学八年后,把先进的量子力学引进日本,并对宇宙射线,X-射线和核物理深有研究,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和朝永振一郎也是在仁科的帮助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日本的物理研究环境、教育事业、以及战后经济复兴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分析研究了物理学科中有关正负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论述了负温度、负熵、负能量与负质量以及“第五种力”中势能的正与负,提出了物理量取值的“正负时偶性”原理。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其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在其指导下提出了可用于翻译实践的一些策略方法。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把翻译视作交际过程,既包含静态的代码模式,又有动态的推理模式。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在交际过程中寻找与原语作者和译语读者双向的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