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临界CO2与环氧丙烷和甲醇催化反应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负载型氧化物为催化剂,研究了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条件下,与甲醇和环氧丙烷一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性能。发现反应中的DMC是由PO和二氧化碳环加成合成的PC与甲醇进行酯交换所生成的,甲醇对PO和二氧化碳合成PC具有促进作用,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负载型氧化物为催化剂 ,研究了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条件下 ,与甲醇和环氧丙烷一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性能 .发现反应中的DMC是由PO和二氧化碳环加成合成的PC与甲醇进行酯交换所生成的 ,甲醇对PO和二氧化碳合成PC具有促进作用 ,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SHBWR状态方程,建立了计算加压下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时参加反应的甲醇合成反应热、平衡常数和平衡组成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计算压力,温度和组成对于反应热和平衡常数的影响。列举了719电子计算机的计算实例,并在甲醇合成工业所用的温度、压力、组成范围内,用文献上相应的P—V—T实验值或计算数据,与本文计算值进行比较,证明了以SHBWR状态方程为基础,计算加压下甲醇合成系统热力学函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以Ce0.4Zr0.6O2作催化剂,二氧化碳与甲醇为反应物,在超临界条件下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碳酸二甲酯的最佳合成条件:当催化剂铈锆固溶体(Ce0.4Zr0.6O2)与甲醇用量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为1∶50(体积比)时,反应温度为180℃,反应压力为9.5MPa,反应时间为8h。在此最佳条件下,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得碳酸二甲酯的产率为7.48%。  相似文献   

5.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环境友好化学品,主要由甲醇氧化羰基化法(非光气法)和甲醇光气法(光气法)合成,这两种方法都使用了剧毒或有毒的光气和一氧化碳.而酯交换法是一种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方法.为此研究了Sa len-A l配合物体系催化碳酸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的行为.证明了Sa len-A l配合物体系不仅是环氧烷烃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乙烯酯的优良催化剂,而且也能很好地催化后续酯交换反应.发现最佳催化剂是Sa len-A lC l/n-Bu4NB r,它们间存在协同效应.测得最佳反应条件是温度120℃、反应时间2 h、n(M eOH)∶n(PC)=8∶1、催化剂摩尔分数为0.4%.  相似文献   

6.
使用常压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在Cu—ZnO—Al_2O_3工业催化剂上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动力学,得到了速率方程,并提出反应机理。考察了二氧化碳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发现随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速率方程中的参数有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研究CuO/ZnO/ZrO_2催化剂上CO_2+H_2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上,通过TPD-MS测试及表观活化能的测算,探讨了CO_2+H_2合成甲醇的反应途径以及第三组份ZrO_2对合成甲醇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CO_2+H_2反应过程存在合成甲醇及水煤气转换这两个平行的竞争反应。ZrO_2加入CuO/ZnO双组份催化剂中,改善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反应体系的热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有效利用二氧化碳资源,对二氧化碳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进行了研究.在对二氧化碳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反应体系进行的热力学研究中,用逸度系数校正了压力的效应,模拟计算分析了反应体系达到热力学平衡时各组分的组成及其与温度、压力和H_2与CO_2的比之间的关系.经计算得出,在533 K、3 MPa和H_2与CO_2的体积比为3的反应条件下,当体系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时,CO_2的平衡转化率为26.49%,二甲醚的平衡收率为14.9%.研究结果表明,为获得较高的目标产物二甲醚的收率,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控制CO的生成量,充分发挥催化剂中甲醇脱水组分的作用,及时脱除反应中生成的水,使平衡向有利于二甲醚的方向转移.  相似文献   

9.
现行费托合成技术主要是依靠煤炭和天然气蒸汽混合进行深度脱硫技术而得到的不同的液体燃料的一种先进技术,费托合成技术获得燃料油具有高效清洁的作用.费托合成反应的进行,催化剂的影响较显著,对于生成的烯烃、烷烃、副产物甲烷和乙醇等等,其组成成分服从ASF分布规律,对于不同的反应条件,使得系统的反应呈现不同的趋势,该文采用壳牌气化炉技术,将粗煤气后经一氧化碳变换器变换,由低温甲醇洗脱除二氧化碳,得到适当H2/CO比的合成气,经由费托合成反应生成目标产品,本文针对费托合成技术对产品分布影响分析,全面而系统的阐述费托合成技术中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H2/CO比例、合成气空速等对合成产物的影响等,并根据生产实际进行标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满足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揭示甲醛超临界水气化的转化机理,了解各中间产物转化关系,建立了相关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该动力学模型对甲醛超临界水降解产物的生成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甲醛降解过程中,氢气主要通过甲醛直接分解、甲酸脱羧以及甲醇脱氢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主要通过甲醛直接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负氢离子转移以及甲酸脱羧反应生成;Cannizzaro以及负氢离子转移反应是甲醛、甲酸和甲醇生成或消耗的主要路径;通过甲醇脱氢及酯化反应生成了较为明显的甲酸甲酯;少量甲缩醛通过醇醛缩合反应生成.此外,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当[HCHO]0<2 mol/L时,随着甲醛初始浓度的增加,氢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升高,一氧化碳含量和气体产物高位发热量明显降低;当[HCHO]0>2 mol/L时,随着甲醛初始浓度的增加,气体含量及发热量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甲醇合成反应过程研究进展,包括液相合成过程、流向变化强制周期反应过程、流化床反应过程、膜反应、二氧化碳加氢法、超临界合成反应器、甲烷一步法氧化合成甲醇等技术,简评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出为了降低我国甲醇装置的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研究甲醇合成的反应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间歇搅拌釜中甲醇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氧化碳与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是一条对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吸收力的工艺路线。本文在间歇式反应器中筛选出镁粉作催化剂,测试了各种反应条件的影响,得出了适合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甲醇镁作用下的碳酸二甲酯直接合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道一种在甲醇镁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及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二氧化碳压力、镁的含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碳酸二甲酯的生成均有影响;产物中碳酸二甲酯选择性较高,甲酸甲酯是唯一的副产物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甲醇合成反应过程研究进展,包括液相合成过程、流向变化强制周期反应过程、流化床反应过程、膜反应、二氧化碳加氢法、超临界合成反应器、甲烷一步法氧化合成甲醇等技术,简评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出为了降低我国甲醇装置的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研究甲醇合成的反应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用阶跃过渡应答法研究在Pd-Ag/Al2O3催化剂上甲醇,氧,二氧化碳的吸附行为以及甲醇完全氧化反应应答,结果表明,甲醇为慢吸附,不可逆吸附,氧和二氧化碳为快速,可逆吸附;吸附态氧与吸附态与甲醇的反应为快反应;甲醇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是甲醇完全氧化反应的慢步骤。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PAA-AM-Mn高分子金属络合物,以此为催化剂,在环氧氯丙烷存在下,由甲醇和二氧化碳在热压下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了配位体配比、金属离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反应物甲醇与环氧氯丙烷配比及催化剂用量对DMC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无水乙醚为溶剂,用苯甲酰氯与新制的苯基格氏试剂为原料,在加热搅拌下回流反应1h,然后依次经过饱和氯化铵分解加成产物、蒸馏、水蒸气蒸馏、抽滤、重结晶等步骤合成了三苯甲醇,产率为69.5%。与苯甲酸乙酯法合成三苯甲醇相比较,苯甲酰氯法反应活性高,产品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M-2型Zn-Cr催化剂是我国合成甲醇的主要催化剂。本文通过高压动力学试验,为在此催化剂上进行的合成甲醇反应,求出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其表观活化能,可供合成甲醇的设计和生产控制参考使用。 实验对合成甲醇工艺参数的考察结果,可供生产控制的合理化或进一步强化生产进行参考。 所有实验数据对甲醇合成反应机理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实验对高压反应系统中的气体取样,尤其是含有高沸点物的气体取样问题进行了探索,基本上解决了高压合成甲醇中的气体取样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卤素交换氟化反应,以对氯苯甲醛(PCAD)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在添加助溶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合成对氟苯甲醛。研究结果表明:氟化剂、反应时间、反应压力、超临界二氧化碳及其助溶剂对反应结果有重要影响;四丁基氟化铵为氟化剂,甲醇为助溶剂,在反应时间为4h,反应压力为9MPa时,产物对氟苯甲醛的收率可以达到48.1%。  相似文献   

20.
由氢化诺卜基溴(RBr)与镁反应制成格氏试剂,再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经稀酸分解合成了氢化诺卜基甲酸(RCO2 H),后者与亚硫酰氯反应制成酰氯(RCOCl),再分别与氨、二甲胺、二乙胺、二异丙胺、六氢吡啶、吗啉等反应合成了6种氢化诺卜基甲酰胺类化合物,各化合物都用IR、1 H NMR、13C NMR与MS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