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学习题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解题技巧、解题方法,更重要是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消除学生思维定势影响,培养求异思维;鼓励创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克服思维呆滞,培养直接思维,提倡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防止知识负迁移,培养对比思维.经过多年的试验,发现这样教学,学生灵活迁移知识能力与思维素质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创造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传统教学往往只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即聚合性思维,而忽视学生的求异思维,即散发创造教育。几年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了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他们的思维逐渐流畅、灵活、求异、深刻,并促使了开拓创新思维的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论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各学科教学都要以学生的智力为基础,智力的核心因素是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具体到语教学上,则表现为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同步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同步进行要求用启发式的语言训练,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性;在科学的思维训练中通过学生的置疑问难、教师激思设问、课堂上的讨论与辩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训练。为保证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高层次和有效进行,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非智力因素。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同步进行的目标是培养出善思善辩、敢思敢辩的“智能型“学生。  相似文献   

4.
数学思维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策略和思维模式,其培养可从元认知、思维场、概念、思维图、思维策略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反向思维,属于多向思维的范畴,是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反向思维,往往超越人们思维的一般轨迹,从一个“意想不到的侧面对思维对象作出异乎常规但却台符常理的判断”。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维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而且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培养学生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审慎、缜密的观察、分析、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但要取得有效的思维成果,就必须给学生思维的动力,充实思维的材料,且要善于引导、疏通思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铺路架桥。如何才能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以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呢?  相似文献   

7.
徐辉 《科技信息》2008,(32):270-270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是思维,学生个体思维活动特殊性的外部表现,心理学上称之为思维品质。人的思维品质就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一般表现为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评判性等方面。数学思维品质属智力因素范畴,认识理解这些因素,有意识地在数学教学中加以培养,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当成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打破思维的单一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破思维的盲从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打破思维的保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启发学生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点,由于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只有经过认真思维,数学知识才能转化为技能、技巧,各种能力也才能提高和发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内容,融会贯通,才能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呢?一、认真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的思维。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人们认识事物总是既要分析、又要综合。通过认真分析可以认识事物的组成或特性;通过全面综合,则可以获得对事物的完整…  相似文献   

10.
注重形象思维训练,有益于培养思维敏捷的开拓性人才。语文课文中蕴含的形象,主要依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作用,才得以在学生头脑中再现。教学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幻灯、录相等电化媒体,运用语感训练,运用幻觉思维、延伸思维、换位思维、逆向思维和表演思维等训练策略再创造形象,对补充丰富欣赏艺术形象,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可以收到极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