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把野生水稻品种与商用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后,能使产量提高10%~20%。研究人员说,这种水稻杂交的方法具有无法预料的价值,包括可抗病毒的能力。 纽约康奈尔大学的苏珊·麦库奇和她的同事在最近伦敦召开的自然生物工艺学组织会议上公布了这项技术及研究结果。麦库奇说,在成千上万种已知的水稻中,作为商品生产的只占25%。 所有作为商品生产的水稻都来源于sativa水稻的两个亚种:日本水稻和印度水稻。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的其余国家偏爱日本水稻,日本水稻短而口感较粘,其他地区通常种植颗粒较长的印度水…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闰良  吴京华 《科学》2000,52(6):51-53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有8亿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产量的稳定与持续增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杂交水稻的优势利用1973年,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而后杂交水稻在我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研究50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64年袁隆平在洞庭早籼南特号中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以来,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50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杂交水稻领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成为世界杂交水稻研究的强国,为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回顾了我国杂交水稻50年研究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成功经验,为我国未来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6.
很多水稻产区往往因遭受水灾制约着产量的增长。最近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科研组发现一种水稻基因,即使在水位猛涨的洪灾中,仍能以惊人的速度让叶子窜出水面.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正1966年2月,《科学通报》发表了袁隆平先生撰写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科研论文,报道了他在1964~1965年在安江农业学校工作期间于田间发现的水稻植株的雄性不育现象,并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育种的设想.文章发表受到了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此拉开了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序幕.虽然当时国家财力有限,但一大批行政领导、科技工作者和农技推广人员充分发扬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拘教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南繁北育,杂交水稻的研究如火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对于"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来说无疑是丰收之年:他们研发的"超级水稻"四期最高亩产(1亩≈666.7 m2)突破1000 kg,打破了之前的纪录.尽管出生于北京,但袁隆平从青少年起就生活在长江流域,中学就读于武汉,大学就读于重庆,毕业后分配到位于怀化的湖南省安江农校,在这里开启了他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这也很好解释了这一选择,因为他所居之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发现而建立起来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成功以后又一个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雄性育性转换是受到幼穗分化期环境光温调控的孢子体阴性核基因控制的.用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有利条件是,配组自由容易选配到强优势组合,育种程序简化、育种周期缩短、可以快速育成新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不育系类型丰富易于培育多样化的杂交水稻类型.本文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资源、育性转换特性、遗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以及不育系和组合培育、制种技术、推广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进一步发展两系杂交水稻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研究以及其他作物的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正杂交水稻的发展,目前开始进入第三代:第一代的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第二代的是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第三代的是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三系法杂交水稻是经典的方法,优点是不育性稳定,不足之处是其育性受恢保关系制约,恢复系很少,保持系更少.因此,选到优良组合的机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汕优63杂种纯度的RAPD鉴定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陈洪   《科学通报》1996,41(9):833-836
目前,全国杂交水稻播种面积已占水稻播种总面积的40%,产量则达到水稻总产量的50%以上.随着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原种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种子纯度问题显得日趋重要,杂交种子纯度无法单纯从种子形态上分辨,往往需要将种子播种后至成熟期方能辨别,使用纯度低或真实性差的种子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简便、快速、准确和早期地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方法将为稳定杂交水稻的增产效果提供保证.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针对全国播种面积最大的由雄性不育系珍汕97A为母本,恢复系明恢63为父本制成的杂交水稻汕优63(F1),利用RAPD随机引物扩增筛选出F1与父本相同或与母本相同或与父母本相互补的RAPD特异扩增谱带,并以此特异谱带做为分子标记首次对杂交水稻杂种纯度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1978,23(5):318-318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关于发展杂交水稻一系列重要指示鼓舞下,我国自力更生在短期内培育成功并首先应用于生产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科研工作也有了新的可喜进展。 为了适应我国杂交水稻高速度发展的新形势,第六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  相似文献   

14.
15.
水稻与芦苇杂交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德水 《科学通报》1986,31(6):464-464
远缘杂交不仅是丰富遗传变异,创造新物种类型、新品种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于解决生物学领域的许多理论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远缘杂交育种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先后育成了小黑麦、小偃麦、小冰麦等远缘杂种,已经达到生产应用的水平。以水稻为母本的远缘杂交,除以高梁为父本外,还开展了水稻与稗草、五节芒~(**)竹子、菰草、狼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在国外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概述了杂交水稻技术在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越南和美国等主要杂交水稻生产国家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分析了各地区杂交水稻研发的典型特征和限制杂交水稻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分析认为,杂交水稻在以上不同国家的推广应用基本上都经历了从引种到本地化育种以及性状改良等发展阶段,杂交水稻技术在这些地区的成功应用主要得益于新品种培育、制种技术的突破和农艺性状的改良.但是,当前杂交水稻在国外的发展仍然面临以下问题: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同质化程度高导致热带杂交水稻的产量优势不如温带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种子来源不稳定;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低和种子质量难以保证;杂交水稻的抗性和米质等一些主要性状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科研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因此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新技术来扩大杂交水稻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利用杂种优势群组,精细育种等科学理论来指导热带地区杂交水稻的培育,并紧密加强公益机构和种业的合作,创建互补双赢的科研和商业化结合的机制,对于促进杂交水稻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国际水稻研究所组织成立的全球杂交水稻协作网有望为热带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三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首创的籼型杂交水稻技术开辟了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新途径,为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回顾了野败型雄性不育的发现与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简称三系)配套及发展的历程.水稻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在我国大面积生产应用,除野败型外,还有岗型、D型、印水型、矮败型、红莲型、K型不育胞质.其中红莲型的恢、保关系与野败型不同,其他都与野败型相似.杂交水稻不育胞质的多样性解决了胞质单一可能带来的生产风险.在骨干亲本的选育方面,本文介绍了优良不育系珍汕97A,V20A,Ⅱ-32A,金23A等,以及优良恢复系IR24,明恢63,蜀恢527等的选育和应用情况.目前,我国三系杂交水稻主推品种已经由过去的高产品种,转变为优质、高产、抗病兼顾的新品种为主.但是,三系杂交水稻面临产量潜力提升较慢、优良保持系创制效率较低、杂交稻种子生产成本较高,以及不完全适应轻简化栽培等诸多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议以培育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的绿色杂交水稻新品种为目标,以分子技术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为手段,以选育适合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三系亲本为方向,全面提升杂交水稻的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cDNA缩减杂交法克隆水稻花粉发育有关的cDN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庄楚雄  徐是雄  卢永根  邱志平 《科学通报》1999,44(17):1842-1846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花粉发育和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 .为了克隆此时期水稻花粉发育的基因 ,以可育系安农N及其温敏核雄性不育突变体安农S 1为材料 ,先抽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穗的mRNA ,然后采用cDNA缩减杂交法 ,成功地克隆了RP 1 ,RP 2和RP 33个cDNA .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 ,这 3个cDNA相对应的mRNA都只在花药中表达 ,而不在叶中表达 ,而且在安农S 1中的表达量 ,也明显低于在安农N中的表达量 .其次 ,在高温 (≥ 2 8℃ )下生长的安农S 1的表达量也明显低于在较低温 (≥ 2 5℃ )下生长的安农S 1 .经序列同源性分析 ,尚未发现与RP 1 ,RP 2和RP 3序列同源的基因 .以上结果显示这 3个是新的与水稻花粉发育有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天空放晴了一阵子的长沙又下起了细雨。我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在此不久前,这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杂交水稻事业发展中作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还带病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坚持科研工作。这一天,老先生却带着对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科研目标的希冀以及对其钟爱一生的杂交水稻事业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