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红芳  王海芳  刘元方 《科学通报》2001,46(13):1057-1058
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是20世纪70年代末才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超灵敏的核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测量样品中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和稳定核素的同位素丰度比,从而推断样品的年龄或进行示踪研究.与传统的衰变计数法相比,它具有灵敏度高(可达103~105个原子/样品),所需样品量少,测量时间短的特点.近年来,AMS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十分引人注目.自1990年,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LLNL)首次采用14C-AMS方法研究致…  相似文献   

2.
考特尼·谢泼德(Courtney Shephard)今年8岁,身高4英尺,她是医学上出现的一个奇迹。她出生时就存在着基因缺陷,身体内缺乏产生足够的生长激素的能力,长到成人时身高也不会到0.9米。但是在这五年内,她接受了在实验室中通过基因操纵所产生的生长激素,现在她有希望能够长到正常人的高度。位于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分院的小儿内分泌学主席塞尔纳·卡普兰(Selna Kaplan)医生说,我的病人能够生长到1.5~1.8,差不多比他们以前所能达到的身高要高出2英尺,卡普兰医生是一位最先使用人  相似文献   

3.
Alison  Abbott  郝建纲 《世界科学》2001,(10):42-43
9月 1 1日在纽约和华盛顿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后 ,科学家们与普通大众一样 ,在痛苦地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的同时 ,也为之潜在的后果而感到深深的忧虑。尽管大多数人的情绪都被震惊和悲痛所占据了 ,但是一些科学界的“领袖”们则已经开始考虑这一事件是否会使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发生变化 ,从而改变过去的科学研究方式。恐怖事件发生后 ,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迅速向美国的同行以及恐怖袭击的受害者们表达了同情和支持 ,为了表示哀悼 ,科学界已经取消了一些学术活动。 9月 1 3日 ,美国科学院在其网页上公布了他们所收到的来自其他科研组织的…  相似文献   

4.
邢进 《世界科学》2003,(2):27-29
埃博拉 ,这个梦魇般的神秘恶魔正肆无忌惮地席卷着无辜的生灵 ,就像尼罗河水怪那样神出鬼没、幻影无踪。同仇敌忾的人类已经奋起反击。但反击之后 ,又不能不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索 :难道真的是“人类统治地球的最大单一威胁来自病毒”吗 ?(诺贝尔奖金得主乔舒亚·莱德伯格语 )“蓝色尼罗河”———幽魂隐现的闪电杀手1 967年夏季 ,德国马尔堡———这个位于法兰克福北方的小村镇正像世界上任何一个平静惬意的角落那样 ,在一片甜爽凉谧的空气中 :观光游客你来我往、欢笑嬉闹。就是在这里 ,一种源自非洲雨林的幽灵病毒即将出现……8月 ,当地某…  相似文献   

5.
6.
去年12月.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委员会(NSABB)决议认为,关于禽流感(H5N1)变异研究论文的全文发表.可能会引起生物安全危险。NSABB建议不要将论文完整地向公众发表.而是建立一个新机制.将论文中一些重要细节不对公众发表.只对公共卫生官员以及病毒研究者公开。  相似文献   

7.
8.
Joshi  RL 岑益群 《世界科学》1991,13(10):19-21
高等植物基因转移技术的发展已经导致了植保工作的重大进步,同时促进了DNA重组技术的应用.除了植物基因工程外,植物生物工程学者们对利用植物病毒来表达外源基因的可能性引起了兴趣.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谙熟所使用的工程病毒的组成是一项重要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病毒微小RNA的发现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万忠  李志  伦照荣 《科学通报》2007,52(23):2705-2714
病毒微小RNA (microRNA, miRNA)是新发现的一类miRNA. 它通过诱导mRNA切割降解、翻译抑制或其他机制调节宿主细胞和/或病毒自身靶基因的表达, 改变宿主细胞的生命活动或病毒自身复制, 从而对抗和逃避宿主免疫监视, 达到保护病毒自身的目的. 寻找病毒miRNA分子、作用靶标基因, 以及鉴定其生物学功能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本文回顾了病毒miRNA的研究历史, 分析了它在基因组中分布特点、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以及病毒miRNA与其他生物miRNA的异同点, 最后展望了病毒miRNA的研究方向和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病毒miRNA的鉴定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必将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尤其为病毒病的控制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齐义鹏 《科学通报》1993,38(19):1794-1794
昆虫杆状病毒(IBV)是防治农林害虫的生物杀虫剂,由于其杀虫速度慢、宿主范围窄,限制了它的使用。从80年代初开始,人们不得不转向利用IB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ocu)构建转移载体,表达外源基因。80年代后期,学者们再次用基因工程技术把IBV的研究转到了杀虫剂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改造DNA片段,创造出了多种基因工程植物或动物,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掌握生命的机会。"搭建生命积木的合成生物学"一文作者、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专家詹姆斯·柯林斯  相似文献   

12.
13.
物种丧失 数百年来,物种、种群(包括作物、家畜和家禽品种)以及自然生境的丧失过程都在明显加速。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为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包含在物种个体之中,故此处只谈物种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 生物物种的灭绝是自然过程,但灭绝的速度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大大加速。有些科学家估计,自1600年以来,人类活动已经导致75%的物种灭绝。众所皆知的渡渡乌、毛象、塔斯马尼亚狼和恐鸟都是由于人类捕猎而灭亡的。有些种因被过度商业利用而处于灭绝的边缘。如在肯尼亚…  相似文献   

14.
100年前,在哈佛大学的一个实验室里,一名年轻的学生正忙于观察一对对近亲交配的老鼠。当时,这个在校园里广为人知的“鼠人”的克拉伦斯·C·利图尔(Clarence Cook Little),正试图培育出第一例近交系实验室动物——一个拥有稳定且相同基因的老鼠品系。尽管他的教授认为这不可能,然而“鼠人”却成功了。今天,我们都得益于那些近交系老鼠繁衍的后代,正是它们帮助研究人员对众多的人类疾病找到了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陶然 《世界科学》2000,(3):24-24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生物伦理学中心主任阿瑟·开柏兰博士最近对新千年中可能引起生物伦理学问题的若干生物学新科技,作了如下预测:基因诊疗 到2100年,基因扫描将成为医生的诊疗方法之一。医生将对从面颊或皮肤摘取的少量细胞DNA进行扫描,然后根据其结果,提供一份健康风险报告,并推荐一种经过基因设计、可以释放预防性药物的食物,以及可以减少疾病风险的新的生活方式。 隐私权将成为主要的伦理学问题:谁能看我们的DNA风险报告?如果诊出问题的话,是否一定得接受治疗?人们是否有公平的机会来接受基因测试和获得经过基因…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基因时代的到来,科学家渐渐认为人的很我行为皆有基因的因素,并且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与命运,于是就有了“第二次命运”的说法。科学家最新发现了几种基因,它们决定了我们的“第二命运”——  相似文献   

18.
19.
克隆了禽减蛋综合征病毒纤维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及所编码产物的结构分析,结构表明禽减蛋综合征病毒纤维蛋白的具有所有哺服民类腺病毒纤维蛋白的特征结构,但是与除羊腺病毒以外的其他腺病毒纤维蛋白在核苷酸及所基酸列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