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因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事故,工伤职工只能获得工伤保险待遇或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工伤与第三人侵权竞合的情况下,工伤职工可以同时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和侵害人的民事赔偿,即可以得到双重赔偿。  相似文献   

2.
从立法例方面论述了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提出了在两者间竞合时如何处理的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工伤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法律现象,由于我国法律规定不尽完善,仍存在许多法律难题。该文把工伤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雇主对劳工侵权造成的工伤责任,主张应区分雇主的过错责任,实行区别的处理。二是第三人对劳工侵权造成的侵权责任,论证了"双重受益模式"的合理性。三是雇主与第三人共同对劳工侵权造成的工伤责任,建议根据雇主的过错,实行"双重受益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工伤事故理论出发来分析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人身赔偿的竞合关系,并结合我国立法与实践情况,为我国工伤事故救济适用模式提出建议:首先确立"工伤保险优先原则",以达到对受害职工的及时救济,再从侵权主体的角度将工伤事故法律关系分为"本单位侵权"与"第三人侵权"两种情况,并确定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具体适用,以保证职工利益最大化并维护用人单位利益。  相似文献   

5.
责任保险第三人是指责任保险合同约定的当事人和关系人以外对被保险人享有赔偿请求权的人。传统的责任保险是建立在合同相对性理论基础之上的,作为受害者的第三人不能直接请求保险人为给付行为。当前我国立法对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规定还不完善,有必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离婚损害赔偿的性质是侵权责任。赔偿的义务方涉及到第三人共同侵权的,可以让第三人作为无独立请求权人参与诉讼。离婚损害赔偿应该是在财产分割以后进行。婚姻法有关财产约定制度的规定是不符合法理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请求权制度.但是,法律和法规并没有对基金请求权的性质及运作作出详细规定.实质上,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求助基金请求权是一种债权,在请求权人范围和具体运作方式上均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作为一项债权请求权与民法上的其它请求权共同构成民法的请求权体系,各项请求权要素按一定结构,在互动协调中实现民法的整体规范功能。对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其它请求权的关系应当合理定位,以充分展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价值。本文论证了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合同上的请求权、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的互动协调关系,力求构建我国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其它请求权竞合的合理构架。  相似文献   

9.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在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上的局限性、矛盾、不合理,造成了司法实践中地方法院对该制度存在诸多滥用情形.本文从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契机,针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参诉方式、参诉标准、诉讼地位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对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进一步明确了保险活动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并且更加注重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被保险人赔付的金额越来越高,破产、死亡、逃逸等现象层出不穷,这样就给受伤害的第三人造成了重大损害,第三人的利益往往不能获得及时、迅速的救济。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并且更加偏向保护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明确的设立是必要的。本文主要从我国现今立法状况出发,结合各国的立法状况,从理论和实际立法两方面分析责任保险的第三人直接请求权,详述我国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是行为人实施的某一个违法行为同时具有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的双重特征,从而产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法律现象.本研究通过对两者的概念及其竞合特征进行分析.阐明了两者的区别及其竞合相关学说,探讨了国内外相关立法模式,指出我国司法实践关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制度适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顾名恩义地指出侵权产生的是责任而非债,且契合我国立法体例。但这是一种简单化的处理,未明确从权利人的角度指出其中物权请求权与次生请求权的区别,并给请求权规范基础的寻找造成不便。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有效地解决了请求权规范基础适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并纳入人格权请求权制度,从立法层面对学界争论已久的人格权的地位及人格权请求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定位做出回应.人格权请求权独特的性质、侧重于事前预防的救济目的及其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区别,决定了人格权请求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独立定位.但我国《民法典》尚未明确人格权请求权的种类,司法适用上的...  相似文献   

14.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竞合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本结合我国立法现状与司法实践,从责任竞合产生的原因出发,比较、分析了各种典型学说和两大法系对该问题的解决办法,认为责任竞合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正常现象,同时,鉴于我国法律未能很好解决责任竞合问题,因此要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立法必须允许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就如何获得经济赔偿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且基于法律的稳定性和公平性,应对债权人选择请求权予以明确限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与德、日的辅助参加人 ,以及美国的第三当事人诉讼制度 ,是形式不同 ,但功能基本一致的法律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应将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统一修改为由有关当事人引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关于遗失物拾得人是否应该享有报酬请求权,国外立法和学界皆存有争议。有别于一些国外的立法,我国法律没有赋予拾得人法定报酬请求权,《物权法》仅规定拾得人享有约定报酬请求权。这一规定不仅有其理论渊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符合现阶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情和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infringemen"和"tort"的区分以及对知识产权、物权、人格权请求权等绝对权请求权和侵权责任的比较分析,认为将知识产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纳入侵权法一体规定,弊大于利。我国未来民法典的立法选择上,应选择确立绝对权请求权,即将知识产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分别规定在知识产权篇(法)、物权篇、人格权篇,从而与侵权之债即损害赔偿请求权相互配合,形成对绝对权的一个完整而周延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8.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然而该制度在理论上的分歧和立法上的粗略,导致了其在司法实践中常常被滥用、错用,损害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乃至实体权利。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内涵、诉讼地位、诉讼权利及其保护机制方面,对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权利保护作一初步的探讨,以进一步完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切实维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建议修改相关法律或制定《民法典》,使惩罚性赔偿适用于侵权与合同两大领域,合理规定惩罚性赔偿的数额及其归属,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物权请求权作为民事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从物权请求权的历史演变谈起,逐步分析了物权请求权的性质、种类以及我国《物权法》关于物权请求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