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传统的散文随笔相比,艾云把叙述复杂化了,叙述不再是常规的有秩序地进行,而是秩序的重组,叙述的路线出现了种种可能,这无疑是一种富有生机的写作,是叙述的加强。与所谓的新散文相比,艾云在语言技巧的使用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难能可贵的是艾云的节制,她在语言上的张扬给人的感觉总是恰到好处,其中镶嵌了一种必要的柔和。艾云作品最大的优势,是她表现出的绵密而连贯性的理性思考,Y=-~L出的大全大智的写作事实与实力。她代表了一种写作的信仰,她的文字饱含悲悯的情怀和真实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艾云天生是一个思者,为了语言和思想,她竭尽心力,真诚地表达。至今,她已经写出了《女人自述:艾云随笔》《此岸到彼岸的泅渡》《细节的四季》《退出历史》《理智之年》《欲望之年》《南方与北方》《赴历史之约》《艺术与与生存的一致性》《哈拉在叙述的风中回顾》和《用身体思想》等十多部著作,还在各种文学刊物发表了难以统计的作品。比较容易统计的是:  相似文献   

3.
从唐河庄稼地走出来的散文作家曲令敏,她的文学视野首先投注的就是那片庄稼地。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让她梦牵魂绕。她的作品深深扎根在故乡的土地上,极具自然之美。同时她还尽情讴歌乡野民间的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她对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关注,使得她的作品饱含着对弱者的深切的依恋之情和同情之心。她的作品短小精悍,每篇文章仿佛都是一枚圆润的珍珠,内涵丰富,同时又能折射出广大的外部世界。这是因为她非常重视细节描写,她把细节描写明朗为一种写作倾向,成形为一种自觉的写作方式,这就是:细节化写作。  相似文献   

4.
女作家乔叶始终关注着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她通过女性生命中的自我探寻、两性战场上的情爱博弈、异质文化下的城乡碰撞三个维度,写出了现代人的情感和生存状态,体察着社会中复杂的人情人性,并注入宽容仁慈的女性情怀。  相似文献   

5.
女性写作终要实现它写作上的话语意义,女性写作的文化和美学价值获得保证,才有可能为妇女的特殊存在作证。对女性经验的强调,世界真正妇女经验的深广度及其获取话语的形式,可以说是衡量女性写作成熟与否的标志。林白是新时期女性文学话语真正复归的代表作家,她的《一个人的战争》可以说是一次女性话语独立的“成人礼”。  相似文献   

6.
性是林白小说创作的一个重大母题,林白从现代商品经济时代女性性意识的异化这一角度入手,以她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抒写着女性的生命史,述说着当代女性努力摆脱被男权文化叙述的命运、实现女性本我价值的愿望,然而“夏娃”们近乎宿命的悲凉结局又预示着这一愿望的最终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奥斯丁的创作显示出与女性小说家的"说教传统"之间既微妙又复杂的关系。她继承了此传统,把其生活和思想道德局限在一个为男性所认可,所感兴趣的领域内。她对这个传统的继承显示了她对当时父权中心文化一定程度上的妥协。这种妥协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要想立足文坛的无奈选择,是她的一种生存策略。与此同时,奥斯丁从未停止过对这一传统的反叛。奥斯丁通过既遵从同时又颠覆父权制文学标准取得了真正的女性文学的权威性从而超越了对作者身份的焦虑,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稳固地位。她的创作为女作家在男权社会创作提供了一个范式,为女性写作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图景。  相似文献   

8.
2012年第三届“在场主义新锐奖”颁给了艾云的《黄金版图》,笔者不禁想起当初读完这篇大散文后,那份难以排遣的沉重。有人不无戏谑地称历史是位随意打扮的小丑,但当历史的迷雾拨开,被遮蔽的历史现场重新呈现在眼前时,又将带给人怎样的冲击和思索?《黄金版图》的颁奖辞是这样的:“试图以丰富多彩和小心翼翼的虚构,不动声色地为我们还原事物、事件本身,找回历史片段记忆。叙述结实饱满,同时兼具纤弱光润的女性肌肤特质。  相似文献   

9.
谭淑红 《科技信息》2008,(5):197-197
蘩漪是曹禺先生《雷雨》剧作中最具“雷雨”性格、最丰满的角色。她是一个性格复杂、内涵丰富并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她渴望自由的爱情,但又摆脱不了家庭的牢笼,她既具有旧式女性柔弱的性格,同时又有着现代女性的抗争精神,她紧紧抓住与周萍一种阴鸷的爱,却又被无情的抛弃,最终导致了她对一切的报复。文章充分揭示了在当时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作为一个女人,无力与强大的封建势力相抗衡而实现自我理想,即使反抗,也将以悲剧告终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铁凝一直标榜一种无性别立场的写作,认为惟有如此才能跳出性别赋予的天然的自赏心态,女性的本相和光彩才会更加可信,才可能对人性、人的欲望和人的本质展开深层的挖掘。但通过解读铁凝的小说,我们发现她小说中最光彩四溢、微妙灵动的女性、男性形象,却是其用女性目光叙述的作品,无意识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作品主人公焕发出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囿于特定生存环境和传统写作规范的影响,张爱玲经历了作为作家与作为女性身份的双重焦虑。张爱玲通过日常生活和女性生存的书写建构女性身份。她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重视,使日常生活重返写作场域;她从女性视角书写女性,让我们看到女性作家如何做到忠于其生活、历史文化现实及其自身的性别特质。  相似文献   

12.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个性的一位女作家,她在创作中既流露出女性美的自然的清丽、细腻,又自觉向粗犷、荒诞、幽默等多种美学领域突进,以她的创作实践改变了一般的关于女性写作的狭隘理解,丰富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3.
肖红小说所呈现的审美风范表现为一种鲜明的女性特色。女性的生命经验和心灵感受成为肖红观察、审视生活的起点 ,也构建了她独有的写作方式和创作基调。本文从题材的选取、写作方式与话语、创作基调等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肖红小说的女性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个性的一位女作家 ,她在创作中既流露出女性美的自然的清丽、细腻 ,又自觉向粗犷、荒诞、幽默等多种美学领域突进 ,以她的创作实践改变了一般的关于女性写作的狭隘理解 ,丰富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5.
於梨华小说《在离去与道别之间》既延续了她小说创作的三个主题——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商文明的冲突、女性意识的表达、儒林众相的塑造,又有所超越——对三者形而上的思考。构成她写作的“历史和传统”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而不是她所在的美国。  相似文献   

16.
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经历法国存在主义盛行的时期,受到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却又不苟同于存在主义的所有主张。她以自己边缘的写作阐释着在每个人心里都会存在的来自生活本身的主体感受——渴望和绝望。以她独有的方式存在,模糊了文学与生活的界限,拉近了现实与想象的距离。杜拉斯是彻彻底底的体验型作家,不需要任何道德范畴来规范,也不需要任何荣辱标准来评判,仅仅是一种状态存在,一种她独有的状态存在。本文试图以杜拉斯的作品里的欲望与绝望并存的爱情主题为线索,剖析存在于她一生里具有疏离倾向的生存状态和孤独的心理体验,旨在探究杜拉斯与写作的渊源,写作是她最适合的存在方式和必然归属,是她独有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7.
袁昌英是中国最早留学国外并接受西方文化的现代作家之一,她因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并吸收其精髓.而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现代意识的新女性。她的新文艺思想,她较早的女性意识,她开放的写作心态以及她对西方现代派艺术方法的借鉴和融合,都使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对后来的女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五四”以来,女性写作在不断向前发展,从争取个性解放到女性意识的张扬,一直到近年来的身体写作等,女性写作丰富了文学创作的经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女性写作与女性身体是本文重点讨论的一个主题,在探讨了女性写作与身体的关系的同时,也探讨了女性写作向何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悦 《科技信息》2011,(22):I0186-I0187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小说史上唯一一位以文学魅力和广泛吸引力而著称的女性小说家。她的绝大多数作品描写了她所熟知的奢华的美国上流社会生活景象。1921年出版的《纯真年代》获普利策最佳小说奖。该作品中华顿大量运用对比反差这一写作手法,生动演绎了美国社会中纽约人与非纽约人之间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态。本文试图以此为例,从布局场景、人物塑造和小说结构等三方面分析女作家这一独特写作手法,进而为作品的理解提供一个新角度、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傲慢与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嵘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4):46-47,50
在女性文学写作的历史上,简.奥斯丁做出了开拓性的努力。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的性格是具有时代反叛精神的,使女权主义在文学中确立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作家拒绝传统的以男性为主体的写作范式,完成了对文学经典叙述模式的超越,传达出被男性话语遮蔽与覆盖的真实生命经验,撑起了一方女性写作的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