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设,是一种潜在的已知信息,或是交际双方共同认可的背景知识。语用预设和翻译关系密切,对原文预设的处理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考虑预设的复杂性,能够准确把握源语的前提信息,透彻理解原文,从而依据具体的情况对源语预设信息进行处理。以几种不同的语用预设为例,对科技英语英汉互译中语用预设的不同处理进行简要分析,对预设思维的性质和语言特征及其转换形态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谢玲 《海峡科学》2007,(9):45-46,57
语言、思维和翻译三者是紧密联系的.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给翻译带来了不少难题,该文从语言、翻译和思维的关系入手,分析中西思维及翻译理论的不同,提出了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言思维与翻译关系密切,翻译本身也是一种语言活动。本文就英汉思维差异入手,从几个方面阐述这些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英汉思维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海静  彭雪亮 《科技信息》2012,(28):181-181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的过程需要语言表达。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过程,必定涉及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对翻译活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角度浅议其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思维支配着语言,影响着翻译。英汉思维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在语言上也有诸多不同的表现。英汉翻译时应考虑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尤其是词、句子层面的翻译,以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重视英汉思维差异的对比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在明白思维和语言关系的基础上,对比英汉思维形态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进而探索如何在翻译中消除思维方式差异带来的消极干扰,培养学生实际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语言都体现一定的文化特征,故文化因素对不同语言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从中西文化的相似形和差异性,包括不同的生活方式、认知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两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依靠语言来表达,语言则是思维的载体。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语言结构的差异,从而成为影响翻译策略选择和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其对翻译的影响,探讨准确翻译句子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君  周美青 《科技信息》2007,(10):146-147
思维支配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反映。在翻译过程中,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不能使用固定的翻译方法来翻译所有的内容。本文从分析英汉思维差异入手,探讨翻译中必须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在语言结构、语言背景、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导致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作为译者,应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从翻译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并给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对于旨在翻译领域发展的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和汉语中均存在表达被动意义的形武.由于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的差异,英汉互译中常有不对等现象.在翻译和教学的过程中,应了解其不同,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蕴涵着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隐喻的翻译尤其复杂,为了在隐喻翻译过程中保持隐喻特征,并成功传递文化内涵,本文提出了直译法、转换喻体法和解译法三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宇琬 《科技信息》2011,(32):217-217
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中西方不同的语言思维方式决定了两种语言在表达上有许多的不同。翻译不仅是语言交际活动也是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而语言表达方式是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翻译过程中要把英汉不同的思维模式考虑进去,才能翻译出使目标语读者容易接受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将互文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从文本的体裁、话语和语篇出发,采用移植、补偿或省略等翻译手法,处理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语言学顺应论与翻译实践的结合,探索一个描述性分析模式,从五个方面即情景思维、双关语隐含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称呼语、中国传统民族性格来考察社会文化语境下译者主观能动性在翻译时的发挥。研究结果表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贯穿了翻译过程的始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语言手段去顺应相关因素,以实现预设的交际目的。而且,受原文不可摆脱的限制时,译者往往会从全文的整体出发,有意识地采取变通的办法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原则,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以及思想观念表现不同,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7.
商务合同英语作为一门专用英语,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在翻译商务合同时,除把握源语、目的语语言的词汇和句法特征外,还应把握商务合同语言的特殊性及其基本翻译准则,注重这种文体独特的词汇和句法特征,避免解释歧义和产生纠纷,保障各类商务合同顺利有效地执行。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但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是翻译活动的基础,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们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许多困难,正是由于中西思维差异而造成的。本文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对汉英翻译过程中主语的转换进行探讨,一斑窥豹,以说明思维因素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是该民族哲学、文化传统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思维方式特点决定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还是思维方式的转换。在翻译中,应注重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从民族思维特征看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有着彼此不同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及思维特征。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在各自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在两种语言互相转换的翻译过程中,应该了解英汉民族思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