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厚重的历史与民间文化深刻影响着藏族女性汉语小说的写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现代文明和本土民族文化的双重语境中,藏族女性汉语小说写作日益呈现出某种混杂性,生成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性女性话语。当代藏族女性汉语小说的本土化书写主要体现在藏族女性生命历程与藏民族文化记忆之间的互动、藏民族民间习俗的性别内蕴以及在现代化浪潮中藏族女性基于本土文化的多样抉择等方面,显示出当代藏族女作家对女性民族历史、女性主体重构的努力以及对本土民族文化女性化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
关鹏 《科技信息》2011,(1):I0174-I0174,I0180
新时期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后,以"官场"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不断涌现,成为当下文坛一道新奇独特的风景。伴随着政治的宽容和文学对国家文艺政策的呼应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揭示国家政治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批判当代官场腐败,描写官员生存本相,探究官场腐败背后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官场小说,同时借助于传媒的宣传和推动,官场小说成为了90年代以后文坛的一大阅读亮点,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本文对新时期官场小说兴起的原因做了具体分析并从多方面探讨了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3.
海岩作为当代的通俗作家,在小说的创作上,既有意识地表现了当代精神的消费特征,又自觉地走出一条读者化写作道路。这对研究当代大众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尤其是海岩在小说中的叙事意识和对时代特征的把握,必将深化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被研究。文章以海岩的文本特征为依据,对近年来海岩小说中的“当代性”内容作了归纳和总结,由此分析了海岩作为一种新型的当代作家其成功的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4.
西部乡土小说是西部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西部文学的起步性整体研究,关注西部小说的研究极少。20世纪90年代的重在突出西部小说的地域和文化研究,注重作家作品分析研究,提出西部作家的乡土小说创作。21世纪以来在西部小说研究专著中有章节对西部乡土小说作重点评述。从资料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西部小说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但关于西部乡土小说的研究仍然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现代工业、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它为我国上世纪90年代乡村小说带来新的创作资源和新的创作格调。它在三个方面促进了乡村小说的变化:城市化所致的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城市文化对乡村的进逼使部分作家拒斥城市、皈依乡土;城市化使乡村的人文状况受到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传统价值观的处境、乡村在经济、政治方面显现出来的文化劣势是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化带来了近年乡村小说审美格调的变化,如城市生活描写成为乡村小说的有机构成部分、乡土色彩淡化、文风趋向质朴平实等。我国乡村小说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李准是当代文坛上有较大影响的河南作家,其创作受中原文化影响明显。土地情结、家庭伦理、民族情结(爱国主义)是中原文化最典型的特质,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对李准195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以期梳理出中原文化和李准小说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7.
李准是当代文坛上有较大影响的河南作家,其创作受中原文化影响明显。土地情结、家庭伦理、民族情结(爱国主义)是中原文化最典型的特质,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对李准195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以期梳理出中原文化和李准小说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8.
陈应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是一种贫困叙事,这种贫困叙事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这种贫困叙事表达了一种底层关怀:展示了乡村极度的物质贫困及由贫困所致的精神贫困.其次,贫困展示负载着深沉的文化思考:对作为乡村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城市的文化思考,在文化层面对底层农民生存出路的探寻.  相似文献   

9.
如何处理审美原则与现实原则之间的关系,这是当代乡土小说一直面临的困境。对乡土中国现实和历史的“苦难”存在的焦虑成为主导情绪支配着作家和批评者,它不仅使作家的创作呈现出种种问题,也导致批评的方向产生巨大的偏差。阎连科的《丁庄梦》以一种简单、富于象征性的结构和语言给乡土小说带来新的启示,也为乡村重大题材的书写展示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文学”的研究在“重写文学史”的语境中需要巨大的学术勇气,董之林在以《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1949~1966)》为代表的学术论著中,撬动了对“十七年文学”的一些凝固了的结构和定论。董之林通过对周立波、赵树理、李辈、路翎、王蒙、邓友梅等作家在“十七年”中的创作所作的透视性解读,真实地呈现了“十七年”创作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董之林在研究“十七年文学”时,把文学现象放在历史脉络中加以分析,她敏锐地注意到了1940年代到1950年代文学环境的转换,注意到了“十七年文学”中农村日常生活的突变和乡村生活经验的更新,并且她对“史诗”的含义进行了有益的辨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界对所谓“正统”历史题材小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升温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的话语权、话语策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90午代以来批评界的某些变化以及社会思潮图景的某一侧面,这将对今后的文学史写作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提出"元小说"一词以来,欧美作家对此颇有剖析,虽然他们的说法各有侧重点,但都认可了元小说贯穿小说历史,也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实践创作中,美国当代元小说更是着重于语言任意性、小说虚构性、作者矛盾地位,以及互文性等主要观点,充分体现了元小说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桂艳平 《科技信息》2012,(22):145-145
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琳达.哈琴在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文坛的后现代小说潮流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编元史小说"的概念。《天秤星座》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的具体代表性的作品。它以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为题材,通过重访历史,对历史叙事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提出了质疑,并同时对历史知识的可能性做了问题化处理。它指出了叙述历史的多种可能性,从而体现了编元史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由"新写实小说"重新开启的日常生活叙事,对1990年代之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新生代"作家和以王安忆等人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作品大致表征了日常叙事的两种不同路向。"新生代"作家在肯定人的欲望合理性的同时,也把日常生活简化为"原欲"或"物欲",以至于沉溺在欲望的表演中无力自拔。王安忆则对日常生活采取了一种回望的姿态,着力于在历史的幽深处打捞出日常人生的点滴诗意与优雅。这两种不同路向的创作都为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某种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有些小说营构了一个“家族”,它是作家创造的文学世界,也是作家对自己家族历史的隐晦表达;同时,她的另一些小说关涉上海这座特殊移民城市的历史形成。不同于在个体中实现历史的投射,这些“家”、“城”小说,通过想象和理解,建构起了王安忆的另一种历史。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以来是女性文学繁荣的时期,许多关注女性命运的优秀女性作家,着力于挖掘人的精神世界,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女性小说中人格分裂现象的书写进行分析,从而认清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真实的生存处境和面对社会环境变迁引起的精神心理动荡。  相似文献   

17.
处在边缘化位置的少数民族文学,由于迥异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使它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单纯对新疆新时期以来回族小说的创作进行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理解和阐释这一边缘地域回族文学和文化,并依此透视处于边缘状态的文化观念:通过民族文化认同层面去研究、解读新疆新时期以来回族小说的创作,可以窥见在新疆这一特殊地域,一种与传统主流文化有异的、别样的回族民族文化和文学形态。  相似文献   

18.
文艺思潮是指某一历史时期特定的艺术创作、理论、批评以及阅读鉴赏背后的起支配性作用的文艺观念.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有三个部分:现实主义思潮,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90年代以来的大众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9.
多克托罗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后现代小说家之一,至今发表了10部长篇小说。在其中彰显着作者激进的犹太人文主义思想和对小说的历史回归性的坚持,在创作模式上作者对各种写作手法驾轻就熟,技巧高超,或以历史与虚构结合,或将小说与诗歌、散文相结合,或使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相结合,或小说与音乐相融合,充实和拓宽了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叙事风格上发生的从写实到反讽的明显转型:当代作家重新调整了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叙事立场,从“自赏”转为“自审”。90年代以来,“反右”“文革”小说叙事风格的演变,是作家从政治反思到人格反思,从“感谢苦难”到直面精神创痛的嬗变过程,深刻传达出作家的创作立场、价值取向和历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