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辨析了“人才”、“人才资源”、“人才资本”、“人力资本”几个概念的含义,以及“变人才资源为人才资本”这一政府方针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关系。分析了在四川经济建设中贯彻“变人才资源为人才资本”方针的背景及现实意义。并从增长经济学角度对“变人才资源为人才资本”的含义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2.
海西城市群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南北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西临长江中游等内陆城市群,东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又在"一带一路"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我国东部沿海的环渤海、长三角、海西、珠三洲及北部湾城市群将构成我国沿海城市带将有可能上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带。该文从人口规模上分析海西城市群2009—2017年的规模演变,了解海西城市群城市规模等级现状。并通过不同尺度的核密度分析研究和探讨海西城市群城镇聚集区域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海西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作为连接辽宁省沿海地区与纵深腹地的重要地带,产业基础深厚,人才资源丰富,是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强有力的支撑.为使辽宁中部城市群实现又好又快地科学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道路,有必要把沈阳建设成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头脑型城市",切实确立辽宁中部城市群"头脑型城市"和"躯干型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长株潭”城市群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确定了“长株潭”城市群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关系,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对短期动态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西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党员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他们是加快海西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其言行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富裕、农业的发展。就此,笔者分析了海西经济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努力探索完善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9-2017年关中城市群脱钩指数的阶段性变化,说明其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时空变化状况,并以此表明该城市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空特征.方法 建立Tapio脱钩模型,定量计算关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 (1)在时序发展特征上,关中城市群脱钩水平整体上稳步发展,在 t3 时期基本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2)在空间发展特征上,地区差异不断缩小,脱钩水平表现为轴带状和团簇状聚集.结论 脱钩状态的变化主要有赖于经济增长的变化,即经济发展是关中城市群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人才资源的开发与中国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本文论述了人才资源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发展能源科学技术推进海西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基础。如何依靠能源科技进步。正确把握福建省能源现状.建设节能型、低碳型的海西经济,对保证海西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而演进,也是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研究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考察因地区增长差异导致的河南省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发现各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大部分中原城市群地区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而大部分非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具有相对劣势,全省增长偏离量呈现中心-外围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京津冀城市群173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异计量参数、空间格局指数和Moran'sⅠ空间关联系数定量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和关联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以"东北-西南"为主导分异方向,东北强,西南弱;经济高增长区和低增长区空间连片集中化,同质性增强,区域经济增长热点区和冷点区分异明显而集中;经济中高增长区和中低增长区空间破碎和分散程度增加,出现许多经济增长动态空间;经济空间关联HH型和LL型占主导,呈现"强连强,弱连弱"特征,而"弱连强、强连弱"的经济帮扶空间比例较少,区域经济空间不平衡趋势增强.总体上,运用格局指数和Moran'sⅠ指数,获得的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与空间关联结论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福建省铁路交通基础建设要勇于挑战、先试先行,为海西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文章建议要通过加快铁路与港口协作建设来推进海西区域经济协作,加强高铁建设促进海西区域经济圈的繁荣,利用铁路提速和高铁建设拓展房地产业和观光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西经济的日益腾飞,建设海西和谐文化已成为重要的课程。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展开对海峡西岸文化发展状态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漳州市网络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的考察,提出关于海西网络和谐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王瑞荣 《科技与经济》2017,30(3):101-105
基于中国十一大城市群2005—2014年面板数据,在计算十一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测度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存在很强的关联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针对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西”建设快速地推动了福建经济的增长,也给南少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南少林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抛开狭隘的地域发展观,树立大南少林文化发展理念,借鉴“北少林”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利用地缘性和“海西”政策性优势,加快南少林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等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提高绿色要素增长效率是实现扬子江城市群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以及马奎指数对扬子江城市群8市的绿色要素增长效率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绿色要素增长的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能源消耗量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探究各因素对绿色要素增长效率影响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扬子江城市群绿色要素增长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艺华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1):62-63,84
建设韶山毛泽东大学城是促进毛泽东家乡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湖南建设教育强省的现实需要。目前,中央实施韶山“一号工程”和“扩大内需保增长”的经济政策,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湖南实施教育强省战略和长株潭各高校加快发展、韶山日益改善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等因素,为建设韶山毛泽东大学城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全省的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安徽省城市群建设研究成果的回顾,依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区域发展梯度理论,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经验,提出安徽省城市群发展应采用"雁型"模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安徽省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框架,并从社会、经济、资源、人口和环境层面,提出了安徽省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人地关系的协调对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异速增长模型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对中原城市群人地异速增长关系的时空演变特点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8年中原城市群整体城市用地增长与人口增长的协调度较弱,以人口显著增长为主,其次为人口明显增长,以负异速增长为主;负异速一级和负异速二级城市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原城市群的西北以及西南区域;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得出:在影响因素方面,GDP、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数、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对中原城市群大多数城市的异速增长系数起到负向作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对中原城市群半数城市的异速增长系数起正向作用,半数起负向作用.道路长度对中原城市群大多数城市的异速增长系数起到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陕西省人才资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SVM方法构建了陕西省人才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并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表明: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的SVM回归方法比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是经济增长预测研究中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黄河中下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以黄河中下游四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城市群政策实施前后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发展特征及差异.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各城市群内部的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整体呈现出“中游弱下游强”、“以点带面”的发展特点;城市群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各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网络格局表现出“整体稀疏,局部紧密”的特点;四大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较低但持续快速增长,城市群政策实施后四大城市群网络密度增长2.7倍以上;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内部各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兰州、西宁、西安、郑州、开封、青岛是支撑黄河中下游城市群旅游发展的核心节点城市;结构洞与核心-边缘分析发现,兰州、西宁、西安、郑州、开封、洛阳、青岛、潍坊等8个城市受到限制最小,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