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左传》中的省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略作为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得到了语言学史上绝大多数学派的承认和关注。对语法的分析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来进行,这一点在汉语语法学界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以《左传》的语言材料为例,可以从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和表层句法结构的关系分析古代汉语的省略现象,即句法的省略、语义的省略、语用的省略,以及这三种省略的成因,从而对上古汉语省略的本质加以描写。  相似文献   

2.
将<左传>中所记载的人物祸福预言,作出分类与考论,将其分为形貌,言语行为、梦境、卜筮、灾异、天象、歌谣(谶语)六类,并通过此类预言对其所具有的社会思想价值作出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3.
《左传》中多有做梦情节描写,其作用主要有:塑造人物形象,使其更为丰满、生动;预示结局,暗示情节;点明主题,表明作者态度,寓褒贬于其中;刻划心理;增加行文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左传》里的数词调查表明,《左传》的数词系统已经非常完备,系位组合规则是按照位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计数方法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意义有基数、序数、分数、虚数和概数;数词的句法功能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相似文献   

5.
从《左传》中所记信德之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春秋时期,信德作为最初的协调神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发掘,成为施政者教民、得民的重要道德手段,邦国之间结盟、外交所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个人尤其是臣子应谨守的道德操守,更是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对此后社会伦理观念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左传》叙事艺术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传》的叙事艺术表现在三个方面 :(1)伏笔艺术。以小事作大事的伏笔 ,揭示大事发生的根源 ;(2 )论断艺术。在叙事中寄寓作者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价 ;(3)跳叙艺术。故事情节大胆跳跃 ,使叙事更精练 ,关键环节更突出  相似文献   

7.
陈占胜 《科技资讯》2011,(31):249-249,256
《左传》虽成书于战国早期,然细绎其内容,我们发现《左传》中记录的文学批评思想,其产生却早于孔子生活的时代,从《论语》中所见孔子论诗论文的一些见解来看,它们往往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本文试图采用左孔互证的方法,从中和之美、文质并重、诗言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左传》中的文学批评思想对后世文论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左传》中的动词同义词为研究对象,从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分析同义词之间的区别特征,并概括其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9.
《左传》与《春秋》的关系,历来多有争辨,今人多以为《左传》为《春秋》之传。本文认为,《左传》与《春秋》各为自成体系的史书,并对各派观点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10.
《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历来多有争辩 ,今人多以为《左传》为《春秋》之传 ,本文认为 ,《左传》与《春秋》各为自成体系的史书 ,并对各派观点进行了辨证  相似文献   

11.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散文的典范。《左传》的外交辞令可分为战争状态和非战争状态两大类。《左传》的外交辞令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各诸候国外交策略、外交手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左传》中根据梦象、占梦经验和其它知识,利用直解、转释、反说等方法预言人事未来吉凶的梦占预言多所应验。梦占预言的记述和描写不仅在《左传》中起到系连相关材料、增强史籍可读性的作用,而且对中国古典小说戏剧和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左传》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其中记述的外交辞令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就其整体风貌而言,体现出鲜明的崇礼、重礼色彩。本文从《左传》外交辞令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入手,主要就礼对外交辞令的制约作用、积极影响,以及礼在外交斗争中的具体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杀手》是海明威“求真”创作思想和“写活”创作目标的完美结合,也是其“冰山原理”的极致发挥。布局谋篇上,深藏的是作者的“不想说”——故事相关的背景;而表现手法上,隐匿的是作者的“不必说”——小说情节的描述,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作品主题的揭示。两种不同的省略因而凸现了“八分之一”显露画面的光鲜亮丽,加强了“八分之七”隐藏蕴涵的含蓄深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左传》外交辞令的民族特色的内容、成因两方面对《左传》外交辞令的民族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主谓词组只能“作句子里的一个成份”,“是句子中的建筑构件”①.同时认为,主谓词组加上语调就是句子,主谓词组的主语和谓语就分别成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②.这就自相矛盾了.汉语中究竟有没有“只等于一个单词的用途”③,即加上语调也不能成为句的主谓关系的组合呢?即汉语中客观上存在不存在主谓词组这一层级的语言单位呢?本文全面分析了《左传》的语料,确认先秦汉语中存在有主谓词组这一级材料单位,初步探讨了先秦汉语主谓词组的特点及其在语言类型学上的意义.1 词组是汉语三级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的“中间站”①.语法学家对词组和其上一级材料单位——词的区别论述颇丰,但对其与下一级使用单位——句中的区别却注意不多,从而没有认清汉语的词组与句子的特点,造成了自相矛盾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礼”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历代的礼学家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其中的投降礼,却较少涉及。投降礼在《左传》中有三次确切记载:僖公六年,许僖公向楚成王投降;宣公十二年,郑襄公向楚庄王投降;昭公四年,赖国国君向楚灵王投降。实施投降礼仪通常是失败的国君“面缚、衔璧、肉袒”,大夫“衰绖”,士“舆榇”;接受投降的一方通常是“从之”,以礼相待。《左传))里的投降礼仪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 ,被誉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考察《左传》全书 ,可以看出《左传》的叙事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第三人称限制叙事和纯客观叙事 ,这些叙事方法的运用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庄公十年》。(鲁庄)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其中“加”字的释义,学术界众说纷纭。说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20.
<春秋左传正义>的编订者多次引用<史记>作解,且总带着怀疑的眼光考察<史记>记史的真实性.对<史记>的引用呈现出四种情况,其中批判<史记>的错谬性占了很大比例.这些对<史记>的批判既有其合理性价值,又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无论是肯定<史记>所记,还是批判<史记>之说,抑或是对<史记>之辨保持中立态度,都体现了<春秋左传正义>的编订者的尊"史"观念.求"史"之真的态度和坚持杜注的原则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