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本文通过硬度测量、拉伸实验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添加0.5%Ag对一种Al-Li-Cu-Mg-Zr合金时效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Ag对δ′相的析出无明显影响,但促进了T相的析出。在单级时效或双级时效时,Ag明显增加实验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时效前的预变形减少了Ag对时效硬化的影响。含Ag合金经低温预时效后再在较高温度时效的初期阶段,出现性能下降的回归现象。 相似文献
2.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电阻测量研究高温时效对Cu—Zn—Al—Mn合金相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刚制备的试样在第一次升温的DSC测量发现在130℃附近有一个放热峰,该峰可能与正交晶系的9R贝氏体形成之前溶质原子(Zn)产生析出有关。经高温时效后,大约在265℃附近发现了与9R贝氏体成核并且迅速大在有关的放热峰,并得到电阻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049Al-Li合金的时效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以及改变Cu,Mg含量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时效状态,049合金中的析出强化相为T1相.由于Ag和Mg的添加促进了T1相的析出而使合金获得高的强度。减少049合金中Cu的含量或增加Mg的含量都导致T_1,相析出数量的减少,从而降低合金强度,对少量Ag,Mg促进T_1相析出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Al-0.10 wt-%Sc合金在不同状态下的时效行为和拉伸性能。观测了合金在250~400℃时效的硬化曲线和320℃时效后的室温拉伸性能;利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了拉伸断口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含Sc铝合金有明显的时效硬化作用;Sc与铝结合形成稳定LI_2结构的Al_3Sc相,Al_3Sc粒子的平均直径约为12~16nm,它对合金的时效强化起着重大作用,该粒子粗化过程非常缓慢,使合金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2种合金化的Ti-Al合金Ti-48Al-2Cr-2Nb和Ti-47Al-1Cr-1V-2.5Nb(含金含量均为原子分数)在800和900℃的恒温氧化行为,分析探讨了它们的高温氧化特征及合金元素对其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800℃时,二合金化Ti-Al合金的抗氧化性能要比二元Ti-48Al(以下简称为48Al)合金的差;900℃时,其抗氧化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氧化反应速率锭低于二元48 相似文献
6.
利用X射线衍射、显微硬度测量实验手段探索了Zn-Al合金在固溶时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锌铝合金在固溶时效过程中过饱和固溶体α's将发生分解,析出η-Zn相,使合金的显微硬度发生变化,Zn含量及时效温度决定Zn-Al合金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速度及合金等温时效硬化特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AlZnMgCu合金经充分过时效处理后锯齿流变的再现。锯齿流变开始出现的临界应变εc是时效温度T及时效时间t的函数,从而得出锯齿流变再现的激活能约为2eV,相当于Al中位形成能与Al中溶质原子扩散激活能之和。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慢应变速率方法研究了01420Al-Li合金的时效条件、施加电位对阳极极化、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取决于时效条件,施加电位.在欠时效状态的SCC敏感性存在临界电位值.在SCC过程中阳极溶解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时效硬化曲线测量、室温拉伸性能实验以及时效组织的电镜观察,研完了时效温度和时间对一种Al-Li-Cu-Mg-Zr合金时效行为知时效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时效温度越低,达到峰值时效状态的时间越长,同时,时效析出组织越细密,晶界无沉淀带越窄。此外,在不同温度时效到峰值状态时,较低温度时效的试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延伸率。 相似文献
10.
对7050超高强铝合金进行蠕变时效处理,采用维氏硬度、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等试验对其力学性能与腐蚀行为进行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研究蠕变时效对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稳态蠕变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和应力的增大而逐渐升高,时效温度是影响合金蠕变速率和抗腐蚀性能的主要因素。7050超高强铝合金的稳态蠕变速率与蠕变应力和蠕变温度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dot varepsilon = {e^{12.226}}{sigma ^{1.66}}{rm{exp}}( - 120;536/RT) $。蠕变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维氏硬度、抗晶间腐蚀和抗剥落腐蚀性能均得到提高。合金在120 ℃和140 ℃下蠕变时效后,维氏硬度和抗腐蚀性能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160 ℃下合金的维氏硬度和抗腐蚀性能均较低。人工时效后,7050超高强铝合金中的主要强化相为大量弥散分布的η′相,蠕变时效后,晶内和晶界析出相尺寸略有减小,晶界析出相分布不连续,电化学腐蚀速率减小,合金抗腐蚀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