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讨论了掺 Sm 、 Pr 的 Mn Bi 合金薄膜的结构、磁性和磁光性能实验表明,经过退火处理(375 ℃~425 ℃/2 ~4h) ,样品形成 Mn Bi 晶体结构掺杂含量 x = 0 .1 ~0 .25 ,样品具有较大的 Kerr 角(θ Kmax = 2 .57°) ,内禀矫顽力 M H C= 1 .5 ~5 .6 k Oe ,剩余磁化强度 Mr = 3 .0 ~5 .6 k Oe ,剩磁比r = 0 .88 ~0 .98磁光谱表明,随着掺杂含量的增大,样品 Kerr 角的极大值向长波方向移动在变温过程中,样品的矫顽力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在薄膜( d < 250nm ) 情况下矫顽力以形核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2.
用电弧法制备了以Fe和C为原材料的超微粒,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观测和分析了样品的形态,结构和成分,并与以Fe为原材料制备的微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电弧法能够制备出含有FexC1-x相的合金超微粒,较Fe超微粒而言,含FexC1-x相的合金超微粒抗氧化能力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3.
用射频溅射法制备了金属/半导体Fe_x(In_2O_3)_(1-x)颗粒膜。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尺度的Fe颗粒比较均匀地分布在非晶态母体In_2O_3中。该样品在室温下表现出超顺磁弛豫,符合Langevin方程。光学测量表明:嵌F3的磁性颗粒膜,其电子的带间跃迁由In_2O_3的直接跃迁变为间接跃迁,基本吸收过红移;随磁性增强,局域态尾变宽,带隙变窄。  相似文献   

4.
机械合金化Co80P20合金的交流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行星式高能球磨机采用机械合金化法成功地将纯元素粉末Co和P合成为非晶态Co80P20合金。其结构由X射线衍射仪分析。讨论了交流磁性能随球磨时间的变化规律。在球磨时间为30h附近出现完全非晶相时样品的交流磁化率x达极大值;而反映铁磁物质磁损耗性能的损耗因子tgδ出现极小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溶胶法制备了Fe1-xCox-SiO2纳米颗粒体材料,并首次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这种材料中Co含量对晶体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中Fe-Co合金微粒的晶体结构与Co含量的关系和大块Fe-Co合金相似;合金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随Co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粉状纯Fe-Co合金相似。  相似文献   

6.
气相蒸发法制备的Fe1-xNix合金超细微粒,平均粒径约为20nm。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x射线衍射分析仪以及穆斯堡尔谱仪分析了样品的磁性、相组成随x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80K和295K温度下,x=0.10样品为铁磁性的b.c.c结构马氏体相与顺磁性的f.c.c结构奥氏体相共存;当x=0.25~0.30,样品中只单独存在f.c.c结构的顺磁相;x≥0.50时,样品为f.c.c.结构的顺磁相和铁磁相共存。顺磁相被认为是反铁磁相温度超过Neel点形成的。磁性随x的变化趋势与块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La1—xCaxMnO3多晶材料的巨磁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传统的电子陶瓷工艺制备了La1-xCaxMnO3(x=0.15,0.3,0.4,0.5,0.67,0.7)的系列多晶样品,测量了样品的直流电阻率随温度(4 ̄300K)、磁场的变化(0 ̄8T)。结果表明:x=0.3的样品具有最好的磁阻效应,x=0.15,0.67的样品在测量范围内没有巨磁阻效应,但x=0.7的样品出现较弱的巨磁阻效应,其金属-半导体转变温度为105K。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磁记录用Co—Sn替代钡铁氧体微粉的结构与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玻璃陶瓷法制备的BaFe12.2x(Co-Sn)xO19的Co-Sn替代钡铁氧体微粉的磁性作了介绍,研究了微粉粒子的晶化过程:微粉的磁性对粒子形态、结构及Co-Sn替代量x的依赖关系;微粉矫顽力与温度的依赖性;测量并讨论了粒子表面自旋对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N-Ga_(1-x)Al_xAs低温光伏的异常特性.在暗条件下降温的样品,其低温光伏的初始强度比受光照的样品的光伏初始强度大得多,对这两种不同初始条件,当样品加热到大约100~150K时,其低温光伏强度发生跳跃.这些异常特性归因于N-Ga_(1-x)Al_xAs(x>0.22)中的DX中心的电荷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掺Sm、pr的MnBi合金薄膜的结构、磁性和磁光性能。实验表明,经过退火处理(375℃~425℃/2~4h),样品形成MnBi晶体结构。掺杂含量x=0.1~0.25,样品具有较大的Kerr角(θ(Kmax)=2.57°),内禀矫顽力_MH_c=1.5~5.6KO_e,剩余磁化强度σ_r=30.0~52.3KO_e,剩磁比r=0.88~9.98。磁光谱表明,随着掺杂含量的增大,MnBi样品Kerr角的极大值向长波方向移动。在变温过程中,样品的矫顽力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在薄膜(d<250nm)情况下矫顽力以形核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名义成分为La1-xAgxMnO3(0≤x≤0.50)的大块多晶样品,并且首次研究了它们的巨磁电阻效应,分析表明:当x≤0.25时,样品基本上由单一的钙钛矿结构相组成;当x〉0.25时样品明显由两相组成,钙矿结构相和富Ag合金相,它们组成了一个非均匀的颗粒系统,在x=0.30时,具有高达25.5%的巨磁电阻效应,非均匀颗粒系统呈现的磁电阻效应与电子在两相颗粒界面的自旋相关散射有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N-Ga1-xAlxAs低温光伏的异常特性,在暗条件下降温的样品,其低温光钛的初始强度比受光照的样品的光伏初始强度大得多,对这两种不同初始条件,当样品加热到大约100~150K时,其低温光伏强度发生跳跃,这些异常特性归因于N-Ga1-xAlxAs(x〉0.22)中的DX中心的电荷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La(2-x)Bix/3Ca1/3MnO3体系的电阻行为和磁性转变,当x=0.0,0.2时,样品表现为铁磁转变,居里温度Tc分别为265K和245K,铁磁转变伴随着半导体-金属转变,对应于磁电阻效应的极大值;当x=0.4时,样品表现为复杂的磁性转变,样品的电阻率为半导体特性,对应的磁性转变没有半导体,金属转变发生,在x=0.4和0.6两个样品中,1T外场下85K时获得大于86%的巨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2+xNdxSi1-xO2(x=0 ̄0.15),用DTA,XRD,TEM核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粒径及离子导电性进行了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其固溶体形成范围是0〈x≤0.09,在固溶体范围内,样品电导率随掺杂量增加而增高,平均粒径为0.2μm,与传统固相合成方法相比,该法可使样品的生成温度降低,离子导电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射频溅射法制备Pb1—xCoxSe薄膜及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复合靶共溅射法制备了半磁性半导体Pb1-xCoxSe薄膜研究了薄膜的成分结构以及电阻率-温度特性和磁化率温度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Co离子介入,Pb1-xCoxSe发生了由金属特性的向半导体特性的转变,在充分低的温度下,并伴有磁相转变,磁相转变温度与磁性离子浓度相关,磁化率的相对变化幅度与磁性离子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用La、Sr、Mn的环烷酸盐溶液,采用两次旋转覆盖的溶胶-凝胶方法在LaAlO3(100)基底上合成了La0.822Sr0.178MnxO3薄膜。阻温特性测量表明:当x=0.9时,样品是绝缘体;当x≥0.944时,随着x的增加,磁转变温度Tc增加,电阻率降低,用该方法得到样品的Tc比其它方法得到的Tc要高。  相似文献   

17.
用两亚点阵MFT分析了R2Fe17-xMx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得到了分子场系数nRR、nRF和nFF,计算出了居里温度,给出了分子场HR(T)、HFe(T)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R2Fe17中用Al、Ga替代部分Fe离子场系数nFF明显增大,除Pr2Fe17的HR(T)外,分子场强度在很大温度内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用高能量密度的脉冲激光束在高真空中溅射锌粉与硫娄的混合样品,产生了较丰富的ZnxSy^-族离子,对其飞行时间质谱进行了分析,发现所有的簇离子均可归属于y=x,x=1 ̄12;y=x+1,x=1 ̄25;y=x+2,x=1 ̄25三个系列,其中y=x+1系列信号明显较强。  相似文献   

19.
钙钛矿锰氧化物Pr1-xCaxMnO3(0.3≤x≤0.5)的结构和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了Pr1-xCaxMnO3(x=0.3,0.4,0.5)系列多晶样品,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XRD检测结果发现,样品均为单相,空间群为Pbnm.用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对样品的磁性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掺杂浓度为x=0.4的Pr0.6Ca0.4MnO3样品.从测得的M-T曲线可知,在降温过程中,样品经历了电荷有序转变和反铁磁转变,电荷有序温度TCO=250K,反铁磁转变温度TN=170K.通过不同温度的M-H曲线,证实了样品在各个阶段的磁有序转变.  相似文献   

20.
对于Ba1-xEuxMgF4体系,当E2+u掺杂浓度(x)小于0.10时,其发光性质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同。当E2+u掺杂浓度(x)大于0.10时,样品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与荧光衰减情况都发生了明显改变。x射线衍射证明,这是由于结构的改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