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红山茶的新分类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四川发现了五种红山茶新种,它们是栓皮红山茶、百灵山红山茶、竹叶红山茶、康滇红山茶、短轴红山茶。  相似文献   

2.
以低场核磁共振无损检测麻疯树种子的含油率,发现高含油率(40%~45%)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高于低含油率(30%~35%)种子;PEG浸种处理降低了种子的吸胀速率、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干旱胁迫对低油种子的影响大于高油种子,说明麻疯树种子的脂类成分对种子的萌发表现及抗旱性有重要作用.麻疯树种子脂类成分~1H-NMR图谱的主成分分析PCA分析结果显示,PEG浸种处理提高了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降低了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同含油率种子中脂类成分在PEG浸种处理后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3.
红山茶组植物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及其演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粉外壁纹饰不易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植物基因型的外部表现,是研究植物分类演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用扫描电镜对山茶属红山茶组27种1变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红山茶组植物花粉粒的体积较大,规则花粉形状主要为长球形,某些种中存在不规则花粉.萌发孔均为三孔沟.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花粉外壁纹饰主要有皱沟状、皱波状、皱波状-颗粒状和颗粒状4种类型.不同种的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可为红山茶组种间分类及演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某些种分类地位的确定和种系处理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探讨小果油茶农家品种间的进化关系,对小果油茶农家品种的花粉形态及其与果实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小果油茶农家品种与其近缘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小果油茶农家品种的花粉形态、极面观、赤道面观相似,均具有山茶属花粉的种属特征,但花粉粒表面纹饰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品种间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小果油茶农家品种花粉粒极轴长(P)和P/E值(E赤道轴长)分别与果横径、果纵径、单果质量、果皮厚度、鲜果含油率、出仁率等果实主要经济性状间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不显著。与36个山茶属物种花粉相比较,发现小果油茶农家品种的花粉粒大小与连蕊茶组、短柱茶组、糙果茶组、瘤果茶组、毛蕊茶组、原始山茶组、古茶组、金花茶组及茶组的大部分种相差甚远,但与油茶组和红山茶组的大部分种相似,表明小果油茶与油茶组和红山茶组的大部分种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种子中多个化学成分含量, 揭示弗吉尼亚栎种子化学成分特点, 以及土壤因子对其影响, 为弗吉尼亚栎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弗吉尼亚栎种子为实验材料, 采用分光光度法、GC-FID、ICP-MS法等测定种子中淀粉、脂肪酸、矿质元素等, 运用方差分析比较地区间弗吉尼亚栎种子化学成分的差异, 进一步基于相关性分析法揭示不同土壤立地条件对种子成分的影响效应。结果 弗吉尼亚栎种子淀粉含量(质量分数)为56.59%~68.59%, 支链淀粉(61.74%)占比显著高于直链淀粉(38.26%),单宁含量平均为30.14 mg/mL;种子油脂含量(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1.36%, 共含有10种脂肪酸, 其中油酸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50%), 维生素E含量平均为358.44 mg/kg, 以γ-VE构型为主(97%); 每100 g种子中检测出的15种氨基酸总量为4 250.00~4 723.17 mg;种子中富含K、Ca、P等大量矿质元素,K的含量最高,平均达到6 460.20 mg/kg,微量元素中Na含量最高,为40.87 mg/kg;种子成分中单宁、含油率、必需氨基酸等地理有分布差异,其中单宁含量和含油率对立地土壤的响应最明显, 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941;土壤因子中主要表现为土壤盐度的影响最广,与种子中单宁、含油率、饱和脂肪酸等多个成分都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弗吉尼亚栎种子含油率较其他栎树种子的高, 且富含淀粉、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矿质元素等, 具有良好的工业开发利用前景;种子中单宁等成分对不同立地土壤的响应较为显著,主要受土壤中盐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对弗吉尼亚栎的种植选址、多功能利用以及弗吉尼亚栎种子的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含3%蔗糖和适当浓度的8HQS(八羟基喹啉硫酸盐)、AgNO_3 、柠檬酸配制的保鲜剂,研究其对红山茶切花采后生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保鲜剂处理可使红山茶切花的花重和花径增加,提高花内还原糖的含量,抑制蛋白质的降解,降低非蛋白氮的含量,提高蛋白氮和总氮的含量.保鲜剂处理还能显著地降低花瓣细胞膜的相对透性,延迟花的衰老,使红山茶切花的瓶插寿命延长4~6天.红山茶切花采后立即插入3,4号液中保鲜效果较2,5号为好,但所有保鲜剂处理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运用宏观形态学的方法对贵州红山茶的花和果实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分析了其原始性状与进化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红山茶是属于复合体类型.  相似文献   

8.
桕籽产量质量与地理分布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1987-1989年对全国10省21市(县)74个乌桕种子样品的油脂含油、脂肪酸组成恙地理分布间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地理分布对乌桕种子的百粒重、假种皮、种仁等含量含油率及皮;油的各项理化值影响都不太明显,但纬度与碘值之间表明出的相关。2.地理分布对乌桕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但对各脂肪酸百分含量的变化有着明显影响。3.乌桕种子的百粒重与种子各部份的含油率及种子含油率之间,具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微地形(Microtopography)对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种子和幼苗分布格局的影响,采用样方法对广西平果市龙何喀斯特生态重建示范区茶条木群落中不同微地形的茶条木种子密度、种子存活率、幼苗密度和幼苗年龄结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条木群落中的微地形有石面、小平地、石沟、石窝和石缝等5种,各微地形的茶条木平均种子密度、平均种子存活率和平均幼苗密度分别为4.97-212.28粒/m2、35.7%-76.5%和0.09-44.85株/m2,石面的平均种子密度和平均幼苗密度显著小于其他4种微地形(P<0.05),平均种子存活率显著小于小平地、石沟和石窝;茶条木1年生、2年生和3年生以上的幼苗占比分别为84.44%-100.00%、0.00%-15.38%和0.00%-2.22%,3年生以上幼苗的总存活率不足1.0%。综上,在桂西南石漠化山区茶条木群落中,茶条木的种子密度、种子存活率和幼苗密度等受微地形的影响明显,多年生幼苗存活率低,林下更新能力差,其群落管理可采取冠层疏枝和林隙除杂等措施改善微环境,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0.
多彩贵州公园省碳酸盐岩层分布面积达73.0%以上,优选其特色景观植物开展防治石漠化栽培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植物资源评价和实地调查比较,筛选出贵州特色景观植物20种,开展了采种育苗、迁地栽培和防治石漠化林业绿化工程应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发现在筛选出的20种植物中,已开展应用栽培的有6种(30.00%),另14种(70.00%)仅有少量中试,尚需扩大试验和推广应用。(2)20种贵州特色景观植物的苗木引种存活率普遍大于采种播种出苗率和应用栽培成活率,除了荔波红瘤果茶和贵州石笔木迁地露地栽培的存活率分别为83.06%和88.26%外,其他都在90.08%以上。(3)在阔瓣白兰花、红豆树、黄连木、清香木、贵州槭、掌叶木、银杏、鹅掌楸、贵州石楠、马蹄决明、灰毡毛忍冬、岩百合等12种植物的种苗繁育、引种栽培和应用试验结果中,苗木引种存活率与应用栽培存活率差异不显著,苗木引种存活率与采种播种出苗率的差异显著(P0.05),应用栽培存活率与采种播种出苗率的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伞花木、贵州红山茶、红花瘤果茶、荔波红瘤果茶、贵州石笔木、香果树、栾树、喜树等8种植物的试验结果中苗木引种存活率、应用栽培存活率和采种播种出苗率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4)在防治石漠化栽培应用试验中的种苗成活率皆未达到极显著(P0.01),表明其筛选植物的苗木就地繁育引种栽培和采集种子繁育种苗栽培的方法皆适合于生产应用;其中阔瓣白兰花、贵州槭、贵州红山茶、红花瘤果茶、荔波红瘤果茶、贵州石笔木、香果树、岩百合等8种植物,采用采集种子异地育苗开展应用栽培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以油茶主栽品种‘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为母本,‘长林166号'、‘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对不同授粉处理的当代杂交种实特征以及油脂脂肪酸组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两个母本品种在果实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特征方面差异显著; 花粉直感效应对座果率、果质量、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影响显著,而果形指数和种子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 果实性状座果率、果质量和鲜出籽率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RX值)分别在-10.00%~81.14%、-46.15%~38.60%和-8.31%~19.29%之间变化,种子性状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的RX值分别在-24.63%~22.69%和0.30%~11.17%间变化,说明通过杂交授粉能提高种子含油率。可见,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果质量、单籽粒质量、鲜出籽率的影响并不都是向着优于亲本的方向转化,其效果受亲本因素的影响较大; 杂交座果率是油茶品种配置栽培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该研究中‘长林3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长林4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青海地区香茶藨子的种子成分,本研究以香茶藨子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主要内含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将香茶藨子种子与6种东北地区茶藨子种子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作对比分析,同时将其与4种青海当地野生茶藨子、产油林果及产油农作物的脂肪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香茶藨子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为10.90 g/100 g。(2)香茶藨子种子含有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9.51 g/100 g,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78、1.07、0.92 g/100 g,但香茶藨子种子的多种氨基酸含量低于6种东北地区茶藨子种子的氨基酸含量。(3)香茶藨子种子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分别为40.50%、28%;对比不同品种茶藨子、产油林果及产油农作物种子中脂肪酸成分及含量发现,香茶藨子种子中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为28%。本研究结果可为青海地区香茶藨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特优观赏山茶种质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邹天才 《贵州科学》1999,17(4):316-322
贵州山茶属植物自然分布3个亚属12个组76个种,占山茶属组总数的60%和所有种数的35%。其中瘤果茶组、红山茶组和小黄花茶组的分布中心在贵州,它们在贵州的分布种数分别占了总种数的93%,51.1%和100%;在山茶亚属的6个组128个种中,贵州分布5个组和45个种,分别占83.5%和35.2%;而这些种的分布区大都很狭窄,属地区性特有植物,并且有许多像美丽红山茶(Camellia delicata)等属于耐寒又具有优良观赏性状(花、果、叶、型),极具经济价值的新特优种质资源。由此,我们采用迁地保护方法引种保存了美丽红山茶、小黄花茶(C.luteflora)等20个种质资源取得了成功,并在矮化丛枝健型性状优化培育、驯化栽培和批量繁殖技术方面取得进展,为建立种苗基地示范提供优质种苗并开拓市场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找更多的柴油能源植物、发展生物柴油产业,本研究对四川省内野生油脂植物资源种类组成、分布区域和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到367种植物,根据国家生物柴油品质标准测定了这些植物的相关指标.种子或种仁含油率在10%以上的有156种,其中,含油率大于30%的55种植物中,富含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物种数量分别为11种、11种、15种和3种,有13种植物的油脂符合生物柴油品质标准要求,其中可马上着手开发利用的有11种.该研究结果将对四川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茶属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山茶属1新种,云南半宿萼茶CameliaskogianaYe,对连山红山茶与超长柄茶的花及秃山茶的果,分别作补充或更正描述.所引证的标本分别保存于美国国家植物标本馆及中山大学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6.
历时三年,对贵州特有的美丽红山茶(CamelliadelicataY.K.Li)、长柱红山茶(C.longistyllaYKLietChang)、小黄花茶(C.luteofloraYKLi)、狭叶瘤果茶(CnerifoliaChang)和野生油茶(ColeiferaAbel.)(广布种)等自然野生种类的结实与繁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为:1,成花自然结实百分率分别为40.3,30.0,22.5,20.8,45.6:成熟种子百分率为结实率的60.0,50.3,60.0,58.5,60.2;种子带病虫百分率为结实率的30.0,38.0,28.0,16.0,28.6:在原自然分布地林区设15m×15m样方统计种子自然萌发百分率,其平均数分别为3.0,2.5,3.0,2.5,8.6:而苗床播种出苗率则为86.2,90.076.0,76.1,85.4;2,受精不发育或不完全发育现象普遍存在,调查结果得发育完全的种子百分率为50.0,60.6,30.5,30.0,46.5:3,五种植物的成熟种子在5~22℃,相对湿度≥60%的暗光或无光条件下30天均开始萌芽,最适萌发气温为17±1℃,最适前发湿度为70±5%,但同时播入土中的种子,极少数可延迟1~2年萌发.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是授粉、受精、发育生理与其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采用科学方法促进种胚发育,提高种子成熟率和种子活力,解决种子出苗整齐,培育壮苗等关键技术,在  相似文献   

17.
生物固氮肥是一种生物菌肥,施用后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能提高土壤肥力。该研究以7种苏麻种子为原料,观察苏麻栽培过程中生物固氮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生物固氮肥后产量及单株生物量与空白对比都具有显著差异,除此之外,苏麻种子中硬脂酸、棕榈酸、亚麻酸、亚油酸、含油率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10种贵州特有植物的种苗繁殖试验及其分布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贵州10种特有植物的种苗繁殖栽培和特有分布机理的研究结果: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美丽红山茶C.delicata、冬青叶山茶C.ilicifolia、狭叶瘤果茶C.neriifolia、长柱红山茶C.longistyla和贵州石笔木Tutcheria kweichowen-sis的播种出苗率分别为30.5%、70.0%、50.0%、53.0%、70.0%和49.0%,其成苗数与出苗数的比值分别是51.7%、89.7%、89.7%、83.8%、87.5%、和71.0%;黄平槭Acer huangpingense、贵州槭A.guizhouensis、雷公山槭A.legongshanensis和红脉槭A.rubronervium的出苗率分别达60.3%、65.2%、72.0%和61.0%,其成苗数与出苗数的比值分别为99.0%、95.0%、99.2%和50.1%。采用种子田间播种育苗、枝条扦插繁殖的方式进行种苗扩繁栽培研究,按植物系统发育类群分为槭树属4种、山茶属5种、石笔木属1种等3个组别,分别测定扩繁系数为0.93~1、0.93~1和1,苗木产出周期2~3年,并对这10种特有植物特有分布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这10种植物对环境因子敏感,对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性强,但却能够迁地扩繁栽培并生长良好,这说明了这些植物特有分布的物种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态环境适应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在浙江种子植物分类研究中的若干新发现:1)对8个分类群进行了修订,其中将天目山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tianmushanensis作为异花孩儿参P.heterantha的异名;赞同将华蔓首乌Fallopia forbesii作为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的异名;历史文献记载浙江产的安徽繁缕Stellaria anhweiensis、三脉种阜草Moehringia trinervia系无瓣繁缕Stellaria apetala之误定;恢复了细叶短柱茶Camellia microphylla、闪光红山茶C.lucidissima2个种的种级地位;重新组合了黄腺柃Eurya aureopunctata、红花短柱茶Camellia microphyllaf.rubida2个分类群.2)描述了景宁白山茶Camellia lucidissima subsp.jingningensis、多瓣杨桐Cleyera japonica subsp.pleiopetala2个新亚种,并附有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20.
杜鹃红山茶花蕾经4℃低温预处理5~15 d后,用不同消毒剂进行表面消毒.以花药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低温预处理下,花蕾表面消毒方法以及2,4-D与KT、NAA浓度组合对杜鹃红山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预处理花蕾的最佳时间为5 d,花蕾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5%乙醇浸洗30 s后,用0.1%升汞消毒10 min;诱导花药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 2,4-D+0.5 mg/L KT和MS+0.5 mg/L2,4-D+0.4 mg/L NAA,于23~25℃暗培养30 d,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34.44%和35.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