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远在晚唐诗坛上曾经是颇有名气的诗人,他的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传入了宫庭,引起了喜爱诗歌的唐宣宗所注意;他的赋尤有特色,和诗人许浑的诗齐名,当时号称“浑诗远赋”;他的事迹,在晚唐、宋代经常被人们提起,见诸于笔记、诗话之中。可是,现在的唐诗研究领域中似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送纵宇一郎东行》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属于不同时代的两首励志送别类诗歌,这两首作品一洗自古送别诗多“销魂”“神伤”之态,雄浑健拔,情景交融,独标高格。  相似文献   

3.
许浑是晚唐杰出诗人,他曾备受赞誉,也备受贬毁.誉者称其为“李杜之后当学者”,贬者斥其诗为“不如不做”.历代形成的丁卯诗优劣之争是晚唐诗歌研究中应给予充分注意的现象.近些年学术界对许浑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其家世生平、艺术成就、诗格气体诸问题的讨论尚须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4.
王昌龄是盛唐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灸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人许浑的籍里,学术界多认定是润州丹阳。考察许浑的诗作,自称是朱方、京口及丁卯桥人。朱方、京口皆古地名,相当于唐润州丹徒县,其所居之地有丁卯桥。即许浑是唐润州丹徒人。  相似文献   

6.
王遐弟 《科技信息》2010,(2):204-206
盛唐诗人王昌龄,一生留下将近200首诗作,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这些送别诗,不论是在审美情趣、艺术手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有风神独具的一面。他的送别诗在情境创设及选取物象上既沿袭了古人的大众题材又推陈出新,着力挖掘生活中的一些物象,将其附着上自己的感情,更加贴切地表达了分别之苦和离别之痛;在艺术手法上复杂多样,但紧紧围绕"情"、"景"这两个主题,要么融情入景,要么以景写情,都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王昌龄的送别诗,风格黯然却不低沉,哀婉却不低调,忧郁中暗含激情。  相似文献   

7.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绝句,原诗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  相似文献   

8.
许浑山水诗有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许浑千首湿”便是一个集中体现。从“知者乐水”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创作现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许浑有着如水般圆融通脱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九龄,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是开元唐玄宗朝贤相,又是一位著名的盛唐诗人。《全唐诗》第二册四十七至四十九卷中收集了他的诗作将近二百首,《全唐诗补》也增收了他的几首诗,《文苑英华》除收集他一些诗外,还收集了他两首赋。他的诗作以《感遇十二首》、《杂诗五首》、咏史、咏怀诗等政治抒情诗为主,也写有许多山水纪行诗、送别诗、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所收许浑诗《颍州从事西湖亭燕饯》是研究许浑早年行迹的重要依据。而《夹注名贤十抄诗》与《文苑英华》所收此诗题目“颍州”作“颍川”,结合诗文中关于许州西湖和许浑早年行迹的记载,可以断定《全唐诗》所收此诗颍州应是颍川的讹误。  相似文献   

11.
《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结构安排、艺术表现手法上都体现了“直而不野”特色。这一特色的形成与《古诗十九首》从属于广义乐府、叉与文人创作有关。《古诗十九首》的“直”突破了“诗骚”的传统,保留了汉乐府言世俗之情的特质,《古诗十九首》的“不野”叉将文人的深邃和精致融入民歌中。它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文人诗创作的一个新的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一、杜荀鹤《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这首五律,是晚唐诗人杜荀鹤所作。杜荀鹤的诗,素以白描见长,不事雕琢,不喜搬用典故,创作上走张籍、白居易“尚用”的一路。他与皮日休,夏夷中等同为关心人民、特别是关心农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诚然,荀鹤的诗有时略有浅率之嫌,但婉蓄倩丽的力作毕竟是占主导地位的,《春宫怨》即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对于此诗,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吴聿《观林涛话》,均以此诗为周朴所作,实误。《诗人玉屑》就曾引《幕府燕闲录》云:“杜荀鹤诗鄙俚近俗,惟宫词第一……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  相似文献   

13.
爱伦·坡被誉为唯美主义的先驱,他反对说教诗,认为美应该是诗歌创作的唯一目的。在他的创作生涯中,爱伦·坡从始至终践行自己的创作原则,写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并形成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致海伦》是爱伦·坡为了纪念自己心中美的偶像斯坦纳德夫人而写的一首诗,创作此诗时,诗人只有十六岁,然而这首诗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诗人的创作理论。该文以唯美主义及爱伦·坡的创作原理为理论基础,从超凡之美的象征、心灵之美与纯真之爱的融合以及诗人唯美的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评析《致海伦》中海伦的形象,从而彰显了诗人始终如一的唯美、唯爱、唯真的诗心。  相似文献   

14.
作为绝句的一种,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范畴。又因七言绝句短小精悍,节奏明快,便于创作,利于传诵,故在有唐一代空前鼎盛。七言绝句发展到晚唐,呈现出以口语入诗,思想上比较贴近民间的创作特点。而王驾作为晚唐一位擅长七绝创作的诗人,虽然现存诗集中收录其作的数量不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尤其是《古意》和《社日》两篇,不仅反映出七绝发展到晚唐所呈现出的态势,而且也彰显出王大用本人诗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抒情诗是萧衍父子诗文里的大宗,反映在他们的创作中大体有别离送行的流连哀思、男女之情的哀婉闺怨、家国之忧的沉郁深致这三类。其中送别诗中的意象运用、爱情诗中的情景交融和述怀诗中的悲剧意蕴共同构成他们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宋华 《科技资讯》2011,(25):197-197,199
《渭城曲》是王维有名的送别诗,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本文介绍了作者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并选择了三首不同的英文译本,将分别讨论它们在意美、音美和形美方面的不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17.
林莎 《科技信息》2009,(25):123-123,158
本文阐释江淹创作《杂体诗三十首》的动机。笔者认为,南北朝时期盛行的拟古风气是江淹创作拟诗的外部客观条件,而江淹创作这组诗的根本原因则是为了阐发个人之文学观点,即“通方广恕,好远兼爱”。  相似文献   

18.
最早提出宋初"晚唐体"一说,并对其成员进行勾勒的是宋元之际的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今人多从此说,然学界也有异议。笔者将现有文献史料和诗人诗歌创作实践等结合起来考察,认为将"九僧"、寇准、林逋、魏野、潘阆、赵湘归属于"晚唐体"应属无疑。宋初还有很多诗人受"晚唐体"影响,其诗具有"晚唐"风味,但这些诗人作品大多散佚,仅凭几首佚诗残句以及古人的评论,难以考征其诗风归属。  相似文献   

19.
时少章是生活于南宁宁宗、理宗时期的一位诗评家。他看重诗品与人品、创作和时代的关系,从拯救民族危亡的高度出发,推崇盛唐诗风,抑制晚唐习气;注重师承,更强调狮创;一方面激赏盛唐诗,但也不排斥另晚唐诗中那些清断流丽之作,表现了博大的胸襟和持论的公允。  相似文献   

20.
北宋初年的词人晏殊,其创作上承晚唐冯延巳,下启宋代婉约之词风,是词史上较为重要的一位作家。晏殊词现存《珠玉词》一卷,共130多首,而其中有句子明确表达出对于时光流逝之感伤慨叹的就有26首之多,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些作品与前代的伤时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传达的执着的感时伤逝之情,及其所表现的作者的心理,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并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