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韵生动"是对艺术作品的总体要求。气与韵原本应为两词,各视为一义。一个人的个性,以及由个性所形成的艺术性,都是由气所决定的。神落实于气之上,气升华而融入于神,此时的气与神才成为统一体。气与韵的提出,是把早已经存在的人的性格的刚柔之异,加以清晰化、精密化,进而气韵兼举。气韵是人物画传神的神,同时它也是山水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抽象性形态是绘画艺术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它具体可概括为"笔墨情趣"和"离形得似"2个方面。笔墨情趣即借助线、墨、色等手段,表现出画面内蕴中的"气"与"韵",造成奇异的艺术效果;离形得似指画面与神似的关系,它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并突破时空界限,巧妙利用虚实相生的关系,领略出画面之外的"神"与"质",给人以美妙的艺术境界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3.
杨坚强 《科技资讯》2014,12(23):248-248
一直认为,历史的不断向前丰富了人类的文明,每个地区都足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其特有的精神面貌.J 川西园林泛指以四川盆地为核心的四川、重庆一带的古典园林,起源于巴蜀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流派之一.早期,西南地区的先民将智慧融入实践,把地形地貌、大气环境、物质的生产和生活、历史经验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集成文化景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与“韵”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最初气与韵是指绘画、诗词以及文章的风格和韵味.而实际上,这一理论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筑方法有许多相通之处,而本文将借助气韵理论的特殊视角,以自然、人文、艺术三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川西园林的造园艺术.  相似文献   

4.
张波 《科技信息》2013,(6):233-235
<正>引言唱和诗是指文人之间的此唱彼和、相互酬答的诗作。其发展经历了从"和意"到"和意兼和韵"再到"和韵不和意"三个阶段。元稹、白居易都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人,并且是往来三十多年的挚友;在他们两人相互交往的三十多年里,创造了大量内容丰富且体裁多样的唱和诗。大量的唱和诗一方面影响了"元和体"的形成,另一方面产生的"和韵"也改变了唱和诗的体制:从"和韵"到"和意兼和韵"的变迁。元稹《酬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美学特征是"气韵"。在古典舞中,气韵涵盖了创作、表演和教学中的一切形式和内在的要求。形式上,它既以技术上的完整表现力生动地体现了舞蹈表现主体的具体内容和独特的动作艺术,又以独特的圆融冲和之美整合了舞蹈者的精、意、气、形、力,彰显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特征和哲学内涵。"气韵"之美,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所在,也是本文探析中国古典舞丰富内涵的旨归。  相似文献   

6.
声音是中文诗词创作和英译的核心,诗即是歌,歌即是韵,韵是物理的,是有规律的。中文诗词创作属于一度创作,通过四声、五脏、五音、七情来传递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英译诗歌属于二度创作,这种属于人声的二度音响遵循审美的四原则,采用格律的时间与振幅坐标的四个阶段。三度创作是指读者或听着对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解读,其五感所涉及的波形结构的运动轮廓体现ADSR四个阶段,并通过使用声景三要素,借以传达庄子的"三籁"思想。以此为过渡,以诗词英译音律为基点,探讨促使双语音律形成有机脉动的气质,也就是决定韵律文本的气脉即"气性"——气以疏性,气以达性,气以体性,气以化性,进而尝试着导出"魂似"的翻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历史悠久,并深刻地影响着周边各国。在汉字广泛传播的过程中,“韵”字也在日本传播开来。以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以及中日词典等为参考资料,针对“韵”在日本的流布与意义变迁情况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韵”流人日本后,其表示“风雅、情趣、气韵”等美学意义被淡化,而表示“韵脚或押韵的字;韵母;押韵”等语音学含义被保留和发挥。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是指杜甫于开元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而我们运用"诗史互证"的方法可以考辨出,以上诗句应是指杜甫于开元十三年在洛阳亲睹玄宗封禅泰山出发仪仗之事,由此还可以揭示出杜甫早年一直被掩盖和忽略的一段历史。正是以封禅泰山为标志的开元盛世给少年杜甫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辉煌印象,他面对安史之乱后国家残破、民生凋敝的惨象时,才会在诗中表现出超乎常人的痛心和巨大的心理落差。  相似文献   

9.
晏伟 《科技信息》2007,(32):122
被称"千古之谜"的"务头",是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以下简称《十法》)中提出的.《十法》包括"知韵"、"造语"、"务头"、"定格"等十项内容.关于"务头",周氏叙述说: 要知某调、某句、某字是务头,可施俊语于其上.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的小说以"梦境"穷极"梦境"的叙事手法颠覆了以实求实的现实主义叙事传统;墨白则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神、气、韵、境"的"道悟",使他小说的叙事语言实现了最大的"陌生化"的效果;卡夫卡和墨白用各自不同的"虚"与"空",建构起不同的体悟生存现状的文学世界,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重构的叙事境域。  相似文献   

11.
历来论司马迁之文,莫不推崇《史记》的文气。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杰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后人犹以《史记》和《汉书》相较,认为:“《史记》气勇,《汉书》气怯。”“《史记》之于《汉书》,气胜也。”可见历代论家,都非常重视对《史记》的文气的品评和总结。关于文气,清人刘大櫆论述道:“文章最要气盛,然无神以主之,则气无所附,荡乎不知其所归也。神者气之主,气者.神之用。神只是气之精处。”按照刘大櫆的意思,气是指文章的气势,神则是统摄气而表现在作品中的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也就是说,所谓文气,就是文章的内容与作品的情感相统一,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气度和气韵。文气导源于作者的个性感情,凝聚着作者的气质、才性,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征。作者性情富赡,精酣神足,胸中郁勃喷薄  相似文献   

12.
莲花小记     
莲、荷与睡莲 "荷"字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中,里边有3首关于"荷"的诗歌:《邶风·简兮》、《郑风·山有扶苏》和《陈风·泽陂》."莲"字最早出现在东汉班固的《白虎通德论》中,使用的词汇是"莲莆",这个词既是植物名,指的是"树名也,其叶大于门扇";也是地名,指的是东汉的"莲州"与"莆州",但具体地址已不...  相似文献   

13.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是核心。慈溪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以《决定》形式作出了强化创新驱动的战略部署。下步,将围绕《决定》,从平台、项目、人才、环境等四个方面深化科技工作,推动慈溪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一、抓好大平台建设,提供强大服务支撑重点建设"一区、两园、三中心",打造贯穿"研究开发、转移转化、孵化加速、产业育成"的创新链条。"一区",是指科技教育园区;"两园",是指市新兴产业集群区宁波国家高新区分园、市留学生创业园;"三中心",是指市科技  相似文献   

14.
小易 《科技智囊》2014,(9):78-79
<正>这段话的原意是:上古用结绳记事以治理天下,后世圣人,改以契刻文字,百官藉以治理政事,万民藉以稽察国事,这大概取象于《夬》卦。逐字来看,"上古",黄帝、尧、舜以前的时代,即伏羲、神农时代。"结绳",用绳子打结。"治",治理、管理、统治,也有天下太平的意思。"后世圣人",即黄帝、尧、舜。"易",改变、更改、替代的意思。"书契",一指上古时代的文书。《尚书·序》说:"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故日书契也。"二是指契约之类的文书凭证。"百官",古指公卿以下的众官,后泛指各级官吏。"察",明察、知晓、分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卡夫卡《变形记》中所谓的"变形",是指格里高尔"人变成虫"的故事。其实,所谓"变形记",应该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变形",计有三种:格里高尔的生理"变形",萨姆沙家经济状况的"变形",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是《变形记》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6.
内外转辨猜     
“内转”和“外转”是等韵学上的一对概念,由于最早分内外转的韵图《韵镜》,也没对内外转的含义加以说明,于是后来的治等韵者,便有了各种解说。大致有以下两种意见:一种解释是说,“转”是指韵图中有没有真正二等韵,有者叫外转,无者叫内转,这是对“内外转”传统的解说,基本继承了《四声等子》和《切韵指掌图》中“辨内外转例”的观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内外转与唇之开合、舌之伸缩、主要元音之侈等发音方面的因素有关,被视为对“内外转”的异解。因缺乏有力的论据,内外转究竟指的是什么?古之韵图作者是根据什么分韵图为内外转的?音韵学界还没有能使人信服的定论,一般人也只好拘守传统,“内外转”也就成了音韵学上  相似文献   

17.
气韵是描述审美和艺术形态的最精确、最深刻的范畴。气韵是力与美的组合而呈现出的一种审美形态和艺术风貌。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设计作品都不仅仅是表达普遍的审美,更重要的是用主观的意趣和韵味来表达真实的客体,服装设计也是如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气韵"这一概念的分析,以及气韵的消长在服装风格中的表现及运用,进一步揭示服装本身的气韵之美,以增强人们对服装内在意蕴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对《吕氏春秋新校释》所释《大乐》篇之"两仪"提出质疑,并表达己见,进而强调一种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文献的态度。首先,"两仪"指天地物质形态之容貌,《大乐》不言"天地"而言"两仪",是要将"两仪"之"两"与"太一"之"一"相对。"一"在万物造化时指"太一",而"一"又可以为用,以"一"为用时其义指"不易",则"一"象征不变,而与"一"相对之"两"象征变。《大乐》所言"一也者制令,两也者从听"可在郑玄论"易"之三名中得到深刻解释。其次,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文献,欲正确理解其内容尤其是理解起来有歧义的内容,则应对文本内容做逐字、逐词、逐句的考证、分析,以此为基础方能对文本作出合乎历史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9.
<正>贯穿终身的"必修课",思想行为的"总开关",干事创业的"风向标"一、关于何为"修身""修身",顾名思义,就是指修养身心,陶冶和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素质修养。从中华传统文化看:"修身"最早源于中国古代《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唯物辩证思想。"自强不息"是指:"苍天"能使日月星辰有规律的运动,天是刚健的,人们应效法于天,对自己要严格,像苍天风雷那样,遵循客观规律,不断拼搏进取,永不停息;"厚德载物"是指: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承载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历来传本众多、复杂,而新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我们进一步整理、阐释和利用《老子》的文本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材料保证,其中就包括对《老子》的韵读材料进行重新的辩证。清代江有诰的《老子韵读》是古音研究的主要著作之一,对它的研究、辩证能够为古音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依据,而利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对其进行对勘则可以发现并纠正江氏的某些疏失;此外,对"韵例"的概括和科学认识也可以对相关材料的整理起到删繁就简的作用,使得《老子》的韵读情况更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