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研究低碳排放约束下的多模式混合交通分配问题. 将交通方式划分与交通分配相结合,综合考虑人均能耗约束和污染物排放约束,建立了低碳排放约束的用户均衡模型,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用一个小型路网说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算例对比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公交出行和私家车出行的比例,限制私家车使用,可以有效地兼顾人们的出行需求和降低交通碳排放的目标,为倡导低碳出行提供可行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中小城市建立低碳交通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微观仿真软件TSIS/CORSIM,并结合广东省清远市中心城区的交通调查,建立了清远中心城区路网交通仿真模型,对以现状交通流量为基础设定的5个情景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随交通流量的增大,路网的交通排放增加,当增大到1.5倍时,车辆每公里的HC,CO,NOx和CO2排放分别上升8%,12%,12%和29%,当交通流量增加(1.5倍)导致交通拥挤时,额外燃油消耗为225 L,额外CO2排放为518 kg,占总排放的16.3%.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机动车类型、污染物种类、采样分辨率、道路坡度等9个因素对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影响,基于机动车比功率,提出红绿灯期间和信号周期内排放因子影响因素分析的建模思路.假定道路坡度为0,对交通需求、信号配时方法、采样分辨率3个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实验.采用最佳采样分辨率,考虑信号配时方法、东西向坡度、南北向坡度进行正交实验.利用VISSIM软件,获得交通流数据,使用本文方法和MOVES软件,分别计算小汽车、中型车、公交车的CO、HC、NO_x的各类排放因子.结果显示,10 s的采样分辨率能保证计算精度,且减少计算量;上坡使进口道绿灯期间和信号周期内排放因子增加,而下坡使其减少;每类排放因子可表达为道路坡度的三次多项式.研究表明,机动车排放因子对交通需求水平、信号控制方案、采样分辨率、交通流随机性不敏感,但对机动车类型、燃油类型、污染物种类、信号灯色、道路坡度较敏感.  相似文献   

4.
胥耀方  龚华凤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6):10557-10565
为测算山地城市在坡弯地形下的排放问题,从面向排放的交通路网量化方法、车辆排放量化方法、以及耦合交通与排放的量化参数三个方面,分析国内外道路排放测算研究现状与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山地城市的特殊地形对排放的影响,分析出测算山地城市道路排放的现状与缺陷:排放模型统计粒径开始细化,山地城市缺乏对应模型;缺乏交叉口实际运行状态的运行模式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5.
考虑中美两国车辆排放限制标准及测试工况的差异,提出了MOVES模型本地化修正的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车辆排放控制水平虽较为滞后但发展较快,如我国国I至国VIa轻型车一氧化碳排放限值标准所对应的美国轻型车排放特征年份分别为:1995、1999、2002、2007、2010及2012年。此外,对估计的轻型车排放因子与真实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地下交通废气排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地下交通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对人体的影响,CO2,NO2,PM以及SO2等地下交通主要污染物会造成心脏功能的风险,并在短时间内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肺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尤其会对儿童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其次结合国外典型的实验研究,对地下交通污染对人体可能造成的疾病和健康影响进行了数据分析,对地下交通废气排放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说明,总结出隧道内的空气中,对使用者影响最大的是颗粒物(包括粗糙、细小和细微的颗粒物)、CO和NO2。最后从外部居住区和内部使用人员2个方面总结了地下道路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指出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对地下交通释放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准确测试,对儿童的健康影响需要进行直接相关的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7.
考虑车辆到达类型(可表征交叉口信号联动质量),基于交通波理论重构交叉口车辆运行轨迹,进而应用机动车比功率模型(VSP)开发了信号控制交叉口排放估计算法,并结合HCM 2010延误模型,分析了不同到达类型下信号周期和流量对交叉口排放及延误的影响及排放和延误的博弈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交叉口联动质量越好,交叉口车均排放和延误越小;周期增大,车均排放减小,延误先减小后增大,其中,交叉口联动质量越好,基于延误最小的最优周期越大;车均排放对流量的变化较不敏感,而延误受流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佛山市机动车交通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PS车载测试系统和视频采集技术对佛山市城区和郊区的交通流量与行驶工况进行了测试.基于测试数据,对佛山市的交通特征、城区不同道路类型的机动车行驶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特征参数法合成佛山市城区和郊区高速的行驶工况,并与欧洲标准工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佛山市城区主干路、次干路和居民路平均每小时的车流量分别为3 667辆、2 418辆和822辆;郊区高速、国道和省道平均每小时的车流量分别为1 192辆3、024辆和1 583辆.城区机动车平均速度为20.54 km/h.佛山实际工况平均速度、加\减速度与NEDC相差17.26%~55.91%.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路段环境交通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的思想与城市道路交通容量的概念相结合,提出了城市道路环境交通容量的概念.基于格林希尔治(Greenshields)速度密度的线性模型,得到了速度流量的函数关系;基于机动车排放因子与行驶速度的关系,建立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浓度与交通量的关系;运用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以路段通行能力和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为主要约束条件,以路段交通量最大为目标的最优化模型;运用拉格朗日广义乘子法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实例研究表明:在控制一氧化碳(CO)浓度下,各车型交通量与在控制二氧化氮(NO2)下的各车型交通量有比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微型车、中型车和公交车,造成了环境交通容量要小于道路交通物理容量很多,原因在于不同车型的不同污染物排放因子存在差异.因此,合理的交通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道路交通容量,也有利于保护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环境对汽车排污和节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使汽车尾气排放剧增,成为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才能改善城市道路中发动机怠速时间长、加速、减速、刹车频繁、平均车速低等现象,才能真正控制汽车排污。  相似文献   

11.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作用日趋明显,本文选取南宁市凤岭南隧道对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浓度及其成分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期间隧道内外3个采样点处的PM2.5平均质量浓度值分别为166.869,237.529,111.314μg/m3,且浓度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隧道内机动车排放的PM2.5中含碳物质所占的比重最大,水溶性离子次之,金属元素最少.其中,含碳物质中EC的浓度大于OC,OC/EC的值约为0.511~0.660,而隧道重型车比重并不大,但EC与重型车的相关系数在0.59~0.89间,可见其对颗粒物污染的影响很大.此外,金属元素Ca及其水溶性离子Ca2+的占比均是最大的,表明机动车带起的扬尘加重了颗粒物污染.  相似文献   

12.
许红 《安徽科技》2014,(12):38-4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进而也逐渐成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过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来源于交通运输的碳排放占增长总量的25%。能耗方面,交通能耗已占我国总能耗的20%,且占比逐年增加,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城市的交通能耗占交通总能耗的40%,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整个温室气体排放的80%左右,是发展低碳交通的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应用居民出行状况估算北京市机动车污染排放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获取北京市各交通方式分担率、人均出行距离等居民出行参数,并由此确定机动车总行驶里程并估算出北京市各种机动车污染物年排放总量.结果表明:公交车、私家车和出租车的满载率分别为0.44,0.25和0.375,人均出行距离分别为8.5,24.0和10.0 km/人/次.北京市机动车(轿车和公交车)尾气HC、CO、NOx污染总量达106.57万t,其中私家车占污染排放总量的85.3%,出租车占12.4%,公交车占2.3%.  相似文献   

14.
公路交通业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催生雾霾天气形成的废气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雾霾天气会使交通不能正常运行,为此制定的交通管理措施影响到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该文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在制定最优的浓雾条件下高速公路间断放行措施中尽量减少车辆的能耗和排放。通过建立交通流元胞自动机(CA)模型,探讨了不同的间断放行措施对能耗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每车道最低交通量和交通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间断放行数量有一定的区间限制,采用区间下边界的数值时,放行车队通过雾区时平均每辆车的能耗最小,同时CO和NOx排放最少。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交叉口中具有代表性的环形交叉口的信号控制与污染排放相关联系的科学研究,是根据城市道路交通的环保理念,将交通污染排放控制引入城市交通信号管理与控制过程的创新思想,通过上海市杨浦区江湾五角场区域环形交叉口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基于环境质量的江湾五角场区域环形交叉口的信号控制建议方案。并运用AIMSUN交通仿真软件,对上海市杨浦区江湾五角场区域环形交叉口新的配时建议方案进行仿真,验证提高环形交口通行效率对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的有效性结论。  相似文献   

16.
沈阳市尾气排放“红线”及最优机动车保有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改进的箱式大气质量模型构建了尾气排放"红线"水平模型,测算了2012~2020年沈阳市尾气排放的"红线"水平;进一步构建最优机动车保有量模型,计算得到2012年欧Ⅲ、欧Ⅳ排放标准下的沈阳市最优机动车保有量分别为60万辆、99万辆,远低于现实水平122.2万辆;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得到2013~2020年沈阳市机动车保有量预测水平,发现欧Ⅲ、欧Ⅳ排放标准下,2013~2020年沈阳市机动车保有量适度水平均低于灰色预测保有量水平;欧V排放标准下,2016年以后灰色预测保有量水平将大于适度水平。立足于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与尾气污染防治,沈阳市应着重于优化城市交通结构,降低柴油大货车和柴油大客车的数量,适当减少私人小汽车数量,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同时合理规划与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提高路网密度,优化路网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为了量化驾驶行为多维度特性及对应路段排放特征,基于车载排放测试系统,采集了实时排放数据及对应微观驾驶行为数据,分析了驾驶行为及轻型汽油车排放之间的关联关系.将驾驶片段划分为生态驾驶和非生态驾驶2种类别,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基于逻辑回归、朴素贝叶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的5种生态驾驶行为辨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道...  相似文献   

18.
19.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令数据识别交通方式并制定出行政策的方法,旨在促进中等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首先,针对中等城市信令数据的特点,结合基站定位原则和信息报送机制等因素,确定出行速度区间;然后,使用地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获取交通方式的速度,并通过调整速度区间和基于出行时间可靠度感知的Logit模型,完成交通方式的识别;最后,选取荆州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实例,对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等数据进行验证。综合考虑扩展时空信息、路网交通状态和出行策略等方面,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完成交通方式识别。此外,根据污染物排放可视化和居民出行情况,讨论了出行政策。研究结果表明:需加强学区和医院区的交通组织管理,以减少机动车在低速行驶阶段的污染物排放;在高峰时段,传统公交吸引力不足,应开设需求响应式公交;另外,可采用硬件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鼓励特定人群使用非机动车。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下道路的建设可有效缓解日益拥挤的城市交通状况,然而交通特征使得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不能简单照搬已有公路设计规范.有效把握城市地下道路内机动车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特性,对城市地下道路通风系统的设计标准以及设计方法的确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北京、上海作为一类代表城市,武汉、南京、广州作为二类代表城市,通过对机动车保有量、车型比例、交通流量、车速等参数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不同城市交通特征对地下道路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影响.结果能够为进一步确定排放因子以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提供依据,为隧道通风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