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面向行业产业类的协同创新中心重在解决国家和行业的重大战略、技术需求,承担多项重大科研任务。本文在对各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认为对相关重大科研任务的实施与考核评价是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本文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重大科研任务进行详细研究,浅析了该中心重大科研任务的来源、特点、实施和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肩负着不断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重任,而开展协同创新和交叉学科建设是高校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自2009年以来,以国家重大科技发展需求为牵引,北京科技大学"交叉学科中心"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了材料、冶金、机械、物理等学科相互交叉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合理协同内部分歧与差异,平衡各方利益,打造了一支规模稳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其组建和运行的探索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省实验室是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和本省各类科技创新基地的“先锋队”。我国各省设立建设的省实验室已接近100家,取得了一系列建设运行经验与体制机制创新成果。结合协同创新理论与创新链理论,对浙江之江、广东鹏城、上海张江三家省实验室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分析,得出促进我国省实验室运行完善和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省实验室应当聚焦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本省重大产业需求,打造协同共建的新型科研组织架构,积极融入全球协同创新网络,形成高层次人才汇聚、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科研设施共建共享、利益成果合理分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绩效评价激励导向的全链条和开放式创新高地,高水平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相关政策面临创新模式的转变、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目的转移三方面的挑战。我国在继美国和欧盟之后,于2016年10月出台了《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指南》,但由于时间仓促,在创新中心知识产权管理、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中心知识产权转移三个方面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结合美国国家先进制造办公室知识产权小组制定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知识产权指南》和欧盟针对"Horizon 2020"项目所制定的相关知识产权政策的经验,建议平衡协同创新各方利益,强化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政策的社会性;充分发挥政策的灵活性,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协同创新生态环境;依据产业发展需求,提升制造业创新中心层面的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5.
正上海师范大学数字社区与智能家居研究中心以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为依托,紧扣智能制造、数字社区主题,开展基于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处理应用研究.中心引入新型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开展室内无线定位研究和实现,采用图像处理、视频信息处理等智能技术,推动信息化渗透生活场景最末端的应用,构建智能场所新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山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8年,属于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重点实验室专注于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开展具有战略性、原创性、前瞻性的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新型网络体系与架构、边缘计算与智能、网络安全与数字取证、网络安全态势分析、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国产密码算法、多媒体信息安全等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实验室秉承"爱才、识才、用才、聚才、励才"的人才管理理念,创新完善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制,  相似文献   

7.
开展协同创新,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强化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的战略决策。沈阳工业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地方区域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协同创新优势。“沈阳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公共研发促进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加强学校机制体制改革、成立协同创新组织、加强校企人才交流与合作等措施,探索了区域内协同创新的路径和模式,推动了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与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企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国家"2011计划",促进高等教育与行业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轨道交通行业科学发展,由北京交通大学牵头,联合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和龙头企业成立"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日前,该中心顺利通过专家认定,被教育部、财政部认定为首批"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协同"历程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要求高等学校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以北京交通大学"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研究"为试点,启动实施了"跃升计划"。在  相似文献   

9.
张怡  沈寅 《安徽科技》2011,(7):32-33
创新驿站最早起源于欧盟创新驿站,是以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为工作目标,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为工作内容,以创新的协同化、网络化结构为工作方式的新型组织。近年来,科技部组织制订并实施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着力推进中国创新驿站网络建设。如何建立长效的技术转移服务机制是创新驿站工作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创新驿站的服务联动机制、需求导向机制、跟踪服务机制和人才培育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美国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2012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启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在重点技术领域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过近5年的发展,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已初见成效。受益于早期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进度加快,2016年12月起,短短2个月就有5家新的创新中心宣布成立,其经验对中国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体现国家意志的又一重大战略工程。2012年5月,在河南省政府主导下,以国家粮食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协同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衣科院等单位,组建了“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同年9月,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并被推荐申报认定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2.
正5月19日,在2018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四川省科技厅正式授牌宜宾成立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这是西南成立的首个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川南分中心将构建技术交易、协同创新、融资服务、共享服务四大功能体系,为各类企业、科研机构等主题提供技  相似文献   

13.
英国商业大臣VinceCable近日在英国西南港口城市布里斯托尔为新成立的国家复合材料中心揭幕。该中心也是高附加值技术与创新中心的七项研究与技术设施之一。其功能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新产品开发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2017年里,上海市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加强对关系全局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领域开展部署和实施,增强科技创新原创能力。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政府批复成立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积极开展《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规划》研究,增  相似文献   

15.
以重大协同创新需求为导向,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切实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已经成为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4类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旨在建设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2014年度"2011计划"认定工作突出了"实力+实干+实效"(简称"三实")的要求,直接带来了认定结果的重大变化,"985工程"高校优势尽显。评价标准的提高,对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真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才聚北仑·智胜未来"揭榜挂帅活动日前在宁波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举行.本次活动旨在促成各分中心与北仑模具汽配企业开展技术对接和项目合作,同时推动一批重点领域企业向全社会发布技术需求,协同攻克重点行业领域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7.
<正>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宜宾)日前启动,现面向全市征集企业创新技术需求。为保障大赛有序推进,宜宾市科学技术局、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宜宾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深入宜宾市四区七县,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整理工作。一、专家带队、专人走访。在宜宾市科技局统筹领导下,组织成立了3支区县走访小组,共计12人,由专家带队,实地走访宜宾各区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航空技术中协同创新网络缺乏实证测度的问题,应用复杂网络相关原理和方法,基于航空产业园协同创新关系数据,通过UCINET软件构建了创新网络模型,从整体网密度、可达性、小世界特性等方面对网络的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航空技术网络协同创新能力较强,同时,具有小世界的特性,具有较大的聚类系数。研究发现,创新网络的形成及成功的关键是培育更多的关键节点,即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企业。最后提出一系列促进交流合作的政策建议,以实现协同创新功能最大化,促进科技资源集聚与扩散,推动航空装备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于2007年经原国防科工委批准成立。实验室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国家科技发展方针为指导,按照"区域急需、国家领先"的要求,遵循"育人报国、创新超越"的理念,坚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和国防科技战略重点,以国家核能开发战略和核设施及退役产生的核废物及其引发的相关环境安全问题的技术需求为引导,主要围绕放射性废物处理材料、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核废物的环境安全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资源、网络和结果视角,提出了一个关于产业知识基础、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与企业技术能力的理论框架。发现产业知识基础不仅能直接提升企业技术能力,还通过协同创新网络这一中介对技术能力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