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文章着重介绍了贺兰山第四纪古冰川研究课题设计的学术思想、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四光教授生前曾致力于中国第四世纪冰川研究。其成果后来集于《中国第四世纪冰川》(科学出版社)与《李四光全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社)中。他与当时一些中外反对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论,基本上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同意。建国后又再一次引起不少人争鸣,最近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迭出,很有再一次讨论其分布与冰川类型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秭归庙河一带的冰斗、漂砾、冰川谷及冰水阶地等冰川遗迹,该古冰川的发现有利证实中纬度地区中低山第四纪时冰川运动的存在.为了探讨该地第四纪经冰川作用,从影响冰川形成的机制(降水、温度和雪线高度)出发,通过与庐山地区的气候特征对比,来进一步阐明秭归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基于庙河阶地中钙结岩中δ^18O的分析,恢复了该地第四纪冰期时的古气温和降雨量,第四纪冰期时温度和降水分别为一3.1~+3.2℃和776~1155mm,这种气候背景条件有利于低山冰川作用的形成,总结出庙河第四纪时的冰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是一个漫长的百家争鸣的历史.李四光教授生前曾致力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其成果后来集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科学出版社)与《李四光全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社)之中.他与当时一些中外反对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论,也得到一些中外学者的赞同.基本上得出了肯定的结论.建国后又一再时起时伏引起了不少人争鸣.最近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迭出,很有再一次论述其分布与冰川类型的必要,如极大陆型冰川、亚大陆型冰川、极海洋型冰川、亚海洋型冰川等等.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4,(10):54-54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的第四纪冰川基岩冰溜面遗迹旁,面临永定河,背靠翠微山,冰川擦痕清晰,集中而大片,保存十分完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的一座建在第四纪冰川遗迹旁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在地质历史中,地球曾发生过震旦纪冰川、石炭-二叠纪冰川和第四纪冰川3次冰川活动。为研究和预测当今气候,按照岩石学原理和李四光教授创立的确定古冰川的3个标准,研究了渝鄂湘黔毗邻地区的古冰川事件,结论是该区只发生过震旦纪冰川;第四纪时不存在古冰川遗迹,没有发生过冰川活动;为温暖湿润气候。  相似文献   

7.
8.
对长江中下游第四纪冰川发育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李四光就已开始对我国长江中下游第四纪冰川发育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在冰期时的古气候、山体高度及雪线高度的研究,认为气候变冷和高山存在是长江中下游第四纪冰川发育最关键的条件。尤其是后者对发育冰川起着积极和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有无第四纪冰川是中国地质、地理学界争论了几十年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山脊壶穴被一些文献作为中国东部存在第四纪冰川的重要证据。笔者认为,山脊是一直处于剥蚀中的,所以山脊壶穴不可能是古代的遗物,应当是近、现代的产物。而山脊壶穴的冰成说不能很好地解释其地质特征,冰成机制也难以令人信服。山脊壶穴是差异风化形成的,即原始的小坑或浅坑因为积存雨水,花岗岩中的长石分解加速,相对于无水的裸脊,风化速度显著加快,从而加深、扩大。在包头以北发现很浅的壶穴(4-5cm深)即已具有口小肚大底平的形态;可以看到有许多壶穴由于位于陡崖边部,因壶壁被剥蚀穿通,不能再存水,从而不再加深;在山东新泰更有一壶穴具有两阶段演化的特点;这些现象表明壶穴是逐渐扩大加深的渐变产物。观察最近揭示的北京延庆白龙潭巨型壶穴,恰位于河流拐弯且变狭窄处,为洪水时旋涡形成。所以,中国东部的这些壶穴,无论是山脊壶穴还是河谷壶穴,都不能作为古冰川的充分证据或必要证据。  相似文献   

10.
11.
崂山古冰川遗迹的地质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印支运动完成了玉龙山由海到陆的转变,上新世之前,玉龙山海拔高度仅500~1000m。上新世以来,玉龙山褶皱隆升的幅度在3000m以上。在山体上升和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玉龙山产生了四次更新世冰川作用,并发育有现代冰川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确定和划分冰期的理想沉积相,讨论和提出了确定冰川性质的若干标志。  相似文献   

14.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 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冰川槽谷横剖面形态特征的古环境标志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抛物线模型通过对天山中部、西部冰川槽谷的量算,并对比国内外不同区域的研究成果,发现槽谷抛物线参数A、B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A|= - 5.464+ 6.135·B),通过其中的任一参数可以描述冰川槽谷的形态,这些参数反映了冰川的动力状况,对冰川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利用这些参数描述槽谷的不对称性,槽谷的不对称性成因于槽谷两侧的动力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槽谷坡面朝向、冰川交汇、槽谷弯曲以及地质构造条件等  相似文献   

16.
第四纪冰川对我国昆虫区系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冰川促使古北界种类向南扩散,分布于我国云南、海南和台湾等最南部地区形成了我国分布最南古北种。第四纪冰川对我国南部高山昆虫属、种及特有种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古北界和东洋界在东部的分界线应该在淮河附近。我国一部分特有种可能是来源于欧洲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种类被冰川向南驱赶所遗留下来的。很多的古北-东洋广布种的形成是由于冰川的驱赶作用促使一些来源于古北界种类进一步延伸至东南亚和南亚。  相似文献   

17.
1982年春,周慕林同志来到黄山考察,对黄山古冰川遗迹配套式划分,如角峰、冰斗、积雪盆、U谷、悬谷、冰臼、冰川条痕石、侧碛、终碛垄等,这种划分不免陷于牵强附会,引起同行的异议。 通过多次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是山区流水作用现象和泥石流堆积特征以及花岗岩本身结构,经过寒冻风化、重力崩塌而成的地貌景观,与冰川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8.
冠盖五岳、名驰中外的黄山,在地质时代最后一“朝”——第四纪(300万年前到现在)期间有没有经受过古冰川的“洗礼”,一直是个谜,并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曾引起中国地学界在20世纪里经历了三次大论战而未果。 在地质学上,冰川分现代冰川和古冰川。第四纪古冰川现今已消失不见,只能依靠冰川地貌和冰碛物(冰川运动时的沉积物如砂砾土)这些冰川遗迹来辨认论证。 李四光拉开了冰川大论战的帷幕 我国古代虽有一点零星的地质科学思想,但未形成地质科学理论。地质科学是从西方和日本传进来的。最早来中国作地质考察的是德国人李希霍芳,后来法国人德日进,美国人巴博尔,瑞典人那林、安迪生等相继来到中国,他们在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吕洪波教授经过2年多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在山东境内花岗岩山区发现大量冰川遗迹,明确指出中国东部曾经发育过第四纪大陆冰川。  相似文献   

20.
冰川是极端寒冷地区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变质形成的自然冰体,这种冰体在重力或热力作用下沿着一定地形向低海拔地区运动。全球冰川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中低纬度的高山带,如中国西部的中亚高山高原区、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都有大量冰川存在。地球上陆地面积的11%被冰川、冰盖所覆盖,这些冰体储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