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的解读过程,即通过联想给喻体指派一个与喻体相关的特征的过程。在解读隐喻时,听者应假定言者的话语具有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激活认知语境,推理出合理的喻义。隐喻的翻译方法大致有四种:直译法、换喻法、明喻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2.
德国翻译理论家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在翻译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研究隐喻的翻译策略,旨在探讨译者如何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对应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中 ,明喻 (Simile)和暗喻 (Metaphor)作为修辞格一直为作家广泛运用。这一修辞格的实践之花在英语中可以说是异彩纷呈、蔚为大观。明喻和暗喻作为一种修辞格 ,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和翻译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从形式和翻译上对两种修辞手段进行比较 ,并从内容上加以分析 ,最终能达到将对比的结果运用于语言翻译的实践中去 ,在对比过程中采用英文经典名句和汉语译文进行比较 ,可比较出英语中明喻和暗喻两种修辞手段在形式和译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英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是语言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运用隐喻,能形象而概括地说明问题,使文字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英语隐喻可分为因袭,陈腐,标准和独创四类。在翻译成汉语时,可采用直译,直译加注,形象转换及意译等处理方法,以求得在功能、形式、文化上的等同。  相似文献   

5.
理解英语新闻标题必须了解其自身独有的语言特征,体现在词汇上主要是偏爱简单词、惯用缩略语、倾向口语化等;在语法上主要是现在时态和省略句式的普遍使用;修辞上则常用暗喻、押韵、典故、习语等修辞技巧.翻译英语新闻标题离不开对标题语言特征的了解,也离不开对翻译技巧的掌握,更离不开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和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对比汉语谚语数字与英语数字在喻义方面的差异,探讨如何处理汉英谚语数字翻译相应的文化空缺现象。汉英数字在谚语中的语义文化空缺失去了原文数字的结构和比喻形象。译出喻义,以保证传递原文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7.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体现人类的认知和文化。汉语词汇丰富的隐喻在英译时需要灵活处理,可以根据不同语境、文化内涵和隐喻的凸显程度,对其进行直译、意译、转换目标域或直译加释义。  相似文献   

8.
从能指和所指的角度看隐喻的符号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实现英汉语之间隐喻的翻译,特选取符号学的符号概念来研究不同来源的隐喻的翻译.具体从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来分析不同层面,包括字词、句子和语篇隐喻的翻译,提出了几种从符号的角度进行隐喻翻译的具体翻译方法.研究发现,从符号的角度能更准确更恰当地实现英汉语隐喻的翻译,希望能给符号学与语言翻译实践进一步的结合带来一点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汉语文学作品中隐喻的表征结构分析入手,并用等效翻译原则重点分析了汉语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认为在隐喻汉译英时,在追求译文与原文等效的过程中典型地表现为:等译、过译和欠译。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主体、喻体和喻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常见的几种翻泽策略,即直译或意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归纳分析动物、颜色比喻的联想和翻译,使学生明确这些比喻的基本意思和用法。  相似文献   

12.
潘玥 《科技信息》2009,(31):I0184-I0184,I0094
对于中诗英译问题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主要从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的角度出发,从语法隐喻角度探讨尚为少见。本文旨在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以王维《相思》一诗的两种译本为例进行概念语法隐喻分析,以探索语法隐喻理论对中诗英译的指导作用,希望能为诗歌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3.
刘露霞 《科技信息》2008,(36):301-301
This essay takes Yang xianyi's English version of the true story of Ah Q as a sample, giving a summary on the strategies when dealing with the images in metaphor translation. The SL culture-orienta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play a major role in introducing the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4.
对从事翻译的人来说,探讨语言的文化价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而在语言中,词语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部分,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分析和比转词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比喻性词语、习语及与宗教有关的词语的文化差异着手,探索其内在的文化涵义与翻译。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以及翻译中对等原则,探究认知隐喻在英语音译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汉语中典型的音译借词,说明认知隐喻在音译中所发挥的作用,隐喻为两种文化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然而,也应该避免具有误导性的音译,因为它会使接受者产生错误的联想。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英语和汉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格.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为了表达同一种喻意,同一主体的英语喻体和汉语喻体可能大相径庭。因而在翻译中采取直译法还是意译法,应取决于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系统方式,词汇可以隐喻引申,基本子句结构也可以隐喻引申。以原型理论为基础,从认知——功能视角分析句子结构的“形式——功能对”,研究了SVOO,SVOC,SVA结构的隐喻和多义性,探讨了它们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隐喻理论对科学发现、发明过程中和对科技术语表达过程中形象思维的运用加以分析,认为在科技术语翻译中也要运用形象思维才能使译文生动、形象,为读者所普遍接受.同时通过对科技术语不同译文效果的比较,提出了几种在科技术语翻译中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鲁迅和林语堂以各具特色的翻译实践和理论表述,充实和丰富了中国的译坛.他们在翻译的对象选择、直译意译观念及欧化问题等方面,既存在共识更存在分歧.对这些问题的爬梳和比较,以期进一步澄清他们在翻译观上存在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伪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变异形式已经引起译界较多关注,关注译者目的的伪译行为在庞德诗歌翻译中得到完整的体现。文章就其诗歌翻译的意象美展开"伪翻译"的美学解读,深入透视庞德诗歌翻译的特点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