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传统的网络应用之外,集音频、视频和共享数据于一身的流媒体网络通信逐渐成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重要应用和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IP网络存在着延时、误码、丢包、带宽波动等问题,使得其无法为实时视频传输提供服务质量保障,为此介绍了提升小波和嵌入式零树编码的理论知识,设计了一种提升小波和嵌入式零树算法相结合的可伸缩性编码方案,从而满足诸如渐进传输,图像渐现等网络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2.
针对恶意节点的攻击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Petri网的概率模型,描述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入侵检测响应行为. 分析了入侵检测响应对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主要考虑连续性攻击、随机攻击和阴险攻击3种攻击行为,设置最优的检测强度和响应强度,平衡系统节能和入侵容忍. 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攻击强度和检测行为,调整检测响应强度,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可靠性最优.   相似文献   

3.
智慧体育-体育信息化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发展和产业化,为解决体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这就导致了"智慧体育"的提出。物联网与云计算是"智慧体育"的战略技术支撑。"智慧体育"的应用涉及到体育运作的方方面面,其根本目的与任务是让体育更好的发挥自身功能与服务职能,本质是让主体人更好地参与体育。  相似文献   

4.
应用JLCA和手工转换实现Java/ VJ++应用程序向C#的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存的C/S模式的应用程序都是用VJ 开发的,由于微软已经停止对VJ 的开发而转向了“.Net”平台,所以很多用VJ 开发的应用程序就面临着向“.Net”移植的问题,就此提出了应用JLCA和部分手工代码转换实现Java/VJ 应用程序向C#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网融合与未来网络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了三网融合的内涵、现状以及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同时针对现有互联网面临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可靠性、服务质量、能耗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就其如何满足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应用需求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网络的研究现状和中国未来网络发展规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组合层次移动管理协议CHMMP(CombinedHierarchicalMobilityManagementProtocol),设计并仿真实现了一种移动无线Internet中的组播机制·由于在CHMMP下移动,主机在同一外地域内切换时毋需向家乡代理注册,因此所提出的组播机制与IETF的双向隧道和远程加入相比,不仅降低了因切换而致的组播树维护开销,而且显著减小了切换注册延迟·仿真结果表明,该组播机制可以有效地支持移动无线Internet中的组播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粒子物理实验与理论方面研究的现状与前沿,提出了待解决的问题,展望了研究的前景,总结了粒子关联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Internet标准协议的Web服务技术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分布式计算技术难以穿越防火墙的缺点,因而可用于集成 Internet上的各种服务,实现 Internet范围内跨平台、跨操作系统的分布式计算.文章介绍了构成 Web服务体系架构的主要标准和协议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和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协议(UDDI),并给出示例参考代码和Web服务具体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利用Visual Basic创建在面向Internet的应用中起重要作用的ActiveX组件功能,及其在Web上使用ActiveX组件的问题,将Internet技术作为一部分融入大型的解决方案中。  相似文献   

10.
网络性能特性的描述和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互联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多媒体应用程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网络性能,因此对网络性能的测量和分析越来越重要。为了测量和分析互联网性能,需要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系统。为了实现多种测量系统测量数据的互用,有必要使用统一的命名和描述。介绍了一种网络性能特性的描述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系统间的兼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一种分布式测量系统,同时讨论了多种网络测量机制。  相似文献   

11.
浅谈WAP2.0版本技术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锦晨 《科技信息》2008,(20):43-43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从固定向移动转移(即移动互联网)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从WAPI.0到WAP1.x再发展到现在的WAP2.0,WAP技术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一番曲折。WAP2.0除了继承了原来WAP1.x针对无线链路和手机设备所做的优化以外,还做了大量的更新,并新增了大量的业务和应用,其中包括能够使移动设备尽可能使用现有Intemet的内容。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WAP1.2协议以及WAP1.2协议作简要介绍,并从技术角度分析WAP2.0协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基于Internet的各种应用得到飞速发展。Web从最初只有静态文本,没有任何交互能力到现在拥有灵活的动态页面和强大的交互功能。本文简要介绍了最具发展前途的JSP技术及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建立先进、安全和跨平台的动态网站。  相似文献   

13.
实时系统要求满足任务的时间指标,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年来,互联网上的许多应用也相继提出了有关时间要求,如网络多媒体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因为研究背景有别,因为互联网结构的复杂性和应用的多样性,迄今为止,传统的实时系统研究并未与今天的互联网完美地接轨.从3个方面回顾了实时系统的主要研究,抽象出互联网相关应用的8个主要实时特征,然后给出了一个基于这些特征的实时框架.  相似文献   

14.
无线上网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流行的无线网络技术 ,如个人区域网、点对点无线通信、无线局域网、无线广域网等 .详细给出了已实践通过的用笔记本电脑通过手机或WLAN访问Internet的几种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系统开发者都想尽快地以最低成本开发出在价格、性能及效率上均能满足用户需求,并能利用公共资源和已有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的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Intranet的普遍应用,已使其成为可能因此研制支持透明的、分布式的集成应用的中间件成为分布式计算领域的研究热点分布对象管理系统结构标准CORBA,充分体现了分布对象计算的异构性、互操作性、灵活性和可扩充性,能方便地将不同环境的计算资源无缝地集成起来CORBA、Java语言环境和WWW是互补的软件技术,可为在Internet上研制开发分布应用提供一系列强有力的工具文中主要叙述了分布对象管理结构的引用模型接口种类及引用模型接口的用法,简要地介绍了CORBA2.0的各组件功能及特征,最后介绍CORBA和Java结合开发分布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修改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本文提出了一个互联网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框架,使之满足了决策支持和互联网技术的双重要求,并通过一个路线选择方面的例子说明其实际应用.本框架为建立实际的互联网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齐京 《科技咨询导报》2011,(20):25-26,38
在移动互联网上Android手机是非常出色的。在Android程序设计中,定位服务很酷,在使用GPS中,可以嵌入你自己的应用程序在其中,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快餐服务放进来,从而实现在Android应用程序里使用GPS、Google地图、xml文件获取和解析等应用,通过编程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无线移动与宽带的结合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开发重点,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无线技术的地位从作为有线业务的补充发展到无线有线并行,进而将扩展下一代互联网的业务类型及应用范围。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将提供固定、移动、便携式的无线宽带连接,并最终能够在不需要直接视距基站的情况下提供无线宽带连接,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了家庭、公司和无线移动网的高速、无线和“最后一公里”宽带连接的另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J2EE规范的应用服务器SynchroWeb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以Web的底层技术为基础,采用分层构件设计思想,为企业构筑基于Internet的各种应用提供一个强大的基础平台SynchroWeb,为应用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一种快速创建、部署和维护企业级的Web应用的组件化系统平台。由于其提供了互联网环境下复杂应用所需的底层服务和快速开发支持,因此可以缩短开发周期,节省维护费用。SynchroWeb是基于Internet应用开发、部署、运行和管理必须的、可扩展的平台软件,提供企业级组件EJB的包容器和多服务器负载平衡,增强安全特性和事务处理,可以满足大型电子商务和企业的Web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采用面向对象的编辑语言VB对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把与设计产品相关联的材料明细表(BOM)输出为XML文件格式,借助企业内部网络为后续的生产、管理、物流提供无缝接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