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菌油脂菌种选育与发酵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株被孢霉作为出发菌株 ,进行紫外线诱变 ,以乙酰水杨酸和SDS作为抑制剂 ,筛选具有抗性的突变株 .通过低温和高糖的筛选 ,再进行摇瓶试验 ,得出最适发酵条件 .通过摇瓶发酵测定各菌株的菌体干重、油脂产量 ,碘价和产不饱和脂肪酸的量 ,最终选出三个优良菌株 :A1- 16产GLA 1.5 3g/L ,ARA 1.16g/L ,DHA 0 .0 9g/L ;A2 - 6产GLA 1.11g/L ;S3- 1产GLA 1.80g/L .  相似文献   

2.
花生四烯酸产生菌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深黄被孢霉AS3.2793和MUI0310进行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以及硫酸二乙酯和氯化锂复合诱变,涂布在诱变培养基上,对分离出的突变株进行摇瓶发酵初筛,从中得到一支产花生四烯酸的菌株。该菌株在摇瓶产脂培养基中发酵8天:生物量达16.57g/l,油脂含量达49.10%,油脂得率达8.14g/l,油脂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为0.9%.  相似文献   

3.
为减轻高COD淀粉废水对产油菌株粘红酵母生长的抑制,提高油脂产量,本文利用淀粉废水对该菌株进行了耐高COD梯度驯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经尼罗红染色的粘红酵母细胞进行了高油脂含量菌株的筛选。结果表明:经多次驯化后,粘红酵母耐受淀粉废水COD高达75000mg/L;流式细胞仪筛选得到一株油脂含量为25.7%(质量分数)的粘红酵母,比原始菌株油脂提高了140%。400L发酵罐实验表明,在初始COD 75000mg/L,葡萄糖质量浓度为36g/L,pH4.8及30℃条件下,培养33h后,粘红酵母生物量达25.3g/L,菌体油脂含量为29.5%,COD降至5600mg/L,降解率为92.5%。  相似文献   

4.
以斯达氏油脂酵母Lipomyces starkeyi AS 2.156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了一株高产油脂的优良酵母菌株L.starkeyi M36.通过摇瓶培养,对与菌体产油脂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单因子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培养的最佳产油脂条件,碳源为葡萄糖110g/L;氯源为硫酸铵0.6g/L;培养温度30℃;接种量15%;初始pH5.0~7.0;培养144h。最后可得生物量24.2g/L;油脂量14.6g/L.菌油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如下:豆蔻酸0.5%,软脂酸35.2%,棕榈油酸4.3%,硬脂酸4.4%,油酸53.0%,亚油酸2.6%.与植物油脂相似.  相似文献   

5.
富硒酵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5属 7种 30株酵母菌进行了富硒酵母的筛选 ,经过抗性筛选和摇瓶发酵培养获得 NK2和NK4两株富硒菌株 ,在 YEPD培养基 ,培养 2 0 h加硒 ,4 8h收获 ,富硒菌株的含硒量达到 80 0 μg/g干菌体。  相似文献   

6.
从富含油脂的土样中分离获得47株产油脂菌株,筛选获得7株油脂含量高的菌株,其中菌株华2-1的油脂含量达到48.60%,菌株鉴定表明该菌株为深黄伞形霉(Umbelopsis isabellina),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相似,主要为亚油酸、棕榈酸、油酸、亚麻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39.25%,19.67%,2.67%,18.81%和6.6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7.07%,为微生物油脂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调节己糖磷酸途径提高被孢霉花生四烯酸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己糖单磷酸途径在被孢霉生产花生四烯酸中的作用。对被孢霉中己糖单磷酸途径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的变化与生物量、油脂和花生四烯酸合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被孢霉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的过程中,G6PDH活性的变化与生物量、总油脂产量、花生四烯酸含量及产量成正相关。利用0.8g/L谷氨酸对G6PDH进行正调节,可进一步提高被孢霉生物量、总油脂产量、花生四烯酸含量及产量。  相似文献   

8.
γ-亚麻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被孢霉菌为出发菌,用紫外线诱变处理,筛选γ-亚麻酸高产变异株,用摇瓶发酵选出其最佳培养基配方。原出发菌株细胞干重25.0g/L,油脂含量9.5g/L,γ-亚麻酸含量5.0%。选出的高产菌株在最佳条件下发酵,细胞干重50.2g/L,油脂含量21.8g/L,γ-亚麻酸含量8.5%。所得高产菌株具遗传稳定性。发酵油脂具优良特性,适用于保健食品及药品开发。  相似文献   

9.
用乙醇和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松溪绿茶,获得乙醇绿茶提取物和乙酸乙酯绿菘提取物. 这两种提取物茶多酚含量分别为68.75%(乙醇)和96.5%(乙酸乙酯),并对豆油、菜油、棕榈油、 花生油、猪油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威化饼干夹心油脂的感官审评中,也呈现很好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改善G-Ⅲy菌株生产聚羟基烷酸酯(PHAs)的性能。方法通过添加前体物,对G-Ⅲy菌株发酵生产聚β-羟基丁酸和聚β-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G-Ⅲy菌株能以丙酸、戊酸为前体,以蔗糖为碳源合成PHBV共聚物;在2L自控发酵罐上,以丙酸为前体,发酵40h细胞干重可达15.46g/L,共聚物量可达9.60g/L,HV组分含量占38.4%,且通过核磁共振分析此共聚物为3HB与3HV所组成的不规则共聚物。结论添加前体物G-Ⅲy菌可发酵生产PHBV共聚物。  相似文献   

11.
实验以丝状真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玉米水解液为培养基质进行深层发酵培养,探索了不同糖度、氮源、温度、pH值和发酵时间等参数对丝状真菌产油脂的影响。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玉米水解液13°Bx,2.4%NaNO3为氮源,3%玉米浆,pH值为5.5,26℃下发酵培养61h,油脂得率13.69%,菌体生物量19.45g/L。微生物油脂中主要含有16碳和18碳系脂肪酸,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微生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如下:棕榈酸(17.16%),棕榈油酸(1.63%),硬脂酸(1.87%),油酸(58.37%),γ-亚麻酸(12.44%),α-亚麻酸(6.22%)。  相似文献   

12.
苎麻以其纤维细长,强力高,吸湿、散湿、吸热,散热快而被公认为是一种品质优良的纺织原料.本文精选了几种目前我国种植的主要品种,借助于德国罗伊特林根应用研究所的先进技术对选定的品种作了全面测试.不同地区苎麻的油脂及半纤维素含量差异与木质素及总胶含量差异呈相同趋势.湖南省所产苎麻具有较高的油脂、半纤维素、木质素及总胶质含量.四川麻的油脂、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胶质总含量则相应较低.山地麻含较高的果胶,半纤维素和总胶量.湖区麻的油脂,木质素及水溶物则含量较高.三季麻的果胶含量较高,其余化学成分及总含胶量则最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生长规律和在缺氮条件下培养可提高其细胞内的油脂积累的特性,进行了两步培养法提高小球藻油脂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小球藻高密度生长的最适葡萄糖和硝酸钾质量浓度分别为20 g/L和1.50 g/L;单步培养法中氮源KNO3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g/L时的小球藻生物量为(7.55±0.23)g/L,两步培养法中的小球藻生物量提高至(9.23±0.11)g/L;与单步培养法相比,两步培养法中小球藻细胞的油脂含量和总脂肪酸含量分别提高了5.8%和5.2%,藻的热值由(23.58±0.02)kJ/g提高到(25.52±0.03)kJ/g.这说明,两步培养法不仅可保证藻细胞的高密度生长,而且能有效增加藻细胞的油脂含量.  相似文献   

14.
荒漠沙蜥血清蛋白含量的年周期变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荒漠沙蜥(Phrynocphalus przewalskii)血清蛋白仿及血清蛋白组分的周期变化进行了测定,测定时间为4-10月的每月中旬及1月中旬(进行人工冬眠的蜥蜴),血清总蛋白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组合组分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然后用双波长色谱扫描仪扫描,计算相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荒漠沙蜥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在深冬眠期的1月最高,为81.45g/L,4月出 一进入繁殖季节,其含量开始下降,夏季(6-8月)降为43.81g/L,其中7月最低,为38.07g/L,秋季的含量略低于春季的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冬 眠前(10月下旬)及冬眠期(1月中旬),雌性的含量高于雄性,且差异显著(P<0.05),在出眠后的繁殖季节雄性的含量高于雌性,在冬眠季节清蛋白的比例相对增加,而球蛋白的比例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5.
甘油二酯微胶囊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配料,为准确测定其所包埋油脂的含油量、过氧化值、甘油二酯含量等理化指标,需建立其油脂组分的最适提取方法。本研究使用酸水解、碱水解、超声处理和菠萝蛋白酶水解4种方法对亚麻籽二酯油微胶囊进行破壁预处理,对比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微胶囊中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即考察了油脂提取率和油脂的过氧化值,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所提取油脂的甘油酯组成。结果显示:菠萝蛋白酶水解法预处理后提取得到的油脂过氧化值最低,其中的甘油二酯损失最少;酸水解法和超声处理法得到的油脂提取率较高,但酸水解法处理后油脂中的甘油二酯含量损失最多,超声处理后得到油脂的过氧化值最高;碱水解法处理后的油脂提取率最低。在酶水解法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优选了酶解处理后的萃取溶剂。结果表明:当菠萝蛋白酶的加酶量为12 000 U/g、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5 min时,甘油二酯微胶囊的油脂提取率可达(98.60±0.78)%,油脂过氧化值为(0.037±0.001) g/100 g。酶解后最佳萃取体系为乙醇-乙醚-石油醚(体积比为2∶5∶5...  相似文献   

16.
以深黄被孢霉为出发菌 ,通过硫酸二乙酯 (DES)诱变 ,获得优化的变异菌株 XM-1 .经初筛、复筛及传代实验 ,表明其是稳定的变异株 .变异株 XM-1在 2 8℃下 ,发酵 1 2 0 h后 ,菌体生物量为 1 5 .1 g/L ,油脂量为 7.5 g/L .与原始菌相比 ,生物量、油脂量分别提高了43.8%和 47% .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治理碱性含铬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用从铬渣堆埋场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的无色杆菌属C-1菌株,对碱性含铬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研究了该菌的生长条件,并探讨了温度、pH值、Cr(VI)初始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对Cr(VI)还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1菌株适应碱性环境,对Cr(VI)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在有氧、pH=10.30和温度为32℃的条件下,含Cr(VI)1570.0mg/L的废水经微生物处理16h后Cr(VI)质量浓度降为0.6mg/L;处理后的沉淀物中铬以非晶态存在,其中总铬含量为21.44%,Cr(VI)为痕量。  相似文献   

18.
黑曲霉和假丝酵母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PEG促融剂使经硫酸二乙酯灭活的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W25原生质体与假丝酵母(Candidasp.)Y002原生质体融合,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获得能利用羧甲基纤维素作唯一碳源生长的杂种酵母FACC.经遗传特性、碳源同化及DNA含量等项目分析,表明杂种菌株FACC与双亲菌株有区别,并进行酶活与SCP产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利用lat基因突变的重组质粒pKCLHS对紫外诱变的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B71—14的胁基因进行了插入失活,对获得的基因突变子进行了PCR验证、菌体生长测定、发酵特征测定,并对发酵液申的克拉维酸进行了初步提取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lat基因申插入了含有阿泊拉抗性的基因片段,突变菌株的生长速度与原始菌株无明显变化,甜突变菌株的克拉维酸产量最高能达到其原始菌株的1,11~1.29倍,产头霉素C的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月见草花粉形态,以月见草及其花粉提取液对白鼠的血糖、血脂、血栓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月见草及其花粉提取液具有明显降低白鼠的血糖、血脂含量的作用(P〈0.01),并能抑制体外血栓形成及血小板的聚集率.月见草及其花粉提取液的药用机理与其窜含的γ-亚麻酸(GLA)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