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把关联规则挖掘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应用在图书借阅数据的分析中,从而找出图书与图书之间以及读者和图书之间的一些关联关系,以确定图书采购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图书采购质量。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作为高校图书馆改进服务时的参考,最终使高校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把关联规则挖掘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应用在图书借阅数据的分析中.从而找出图书与图书之间以及读者和图书之间的一些关联关系,以确定图书采购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图书采购质量.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作为高校图书馆改进服务时的参考.最终使高校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以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UNICORN集成管理系统的各项记录为数据源,挖掘整合了2004—2013年中文专业图书有关数据,从综合性、动态性角度,统计分析了图书购置数量、图书借阅数量及购书经费分布等有关数据,旨在为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苟元琴  王钧玉 《科技信息》2009,(17):356-357
本文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利用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对读者借阅图书的关联情况、借阅规则进行实际挖掘,并将挖掘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周雅文 《科技资讯》2023,(18):199-202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要想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有必要摆脱以往的被动服务模式,采取更加积极的主动式服务方式。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去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提高图书馆利用率。该文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图书馆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帮助读者在海量的图书信息中选取最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图书。以协同过滤算法为主,对图书馆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用户相似度,给出推荐列表。  相似文献   

6.
运用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对数字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并使用误判率交叉估计法验证挖掘过程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聚类挖掘结果,寻找到读者借阅图书的潜在规律,并对各类图书的借阅质量进行判断,以提高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进一步优化馆藏.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能够反映用户习惯、周期和规律等,从而使管理者采取相应的对策。"大数据"背景下,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改变,高校图书馆如何通过对海量的文献数据进行搜索挖掘,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知识服务成为图书馆界思考的重要问题。该文首先对大数据背景进行分析,并综合分析知识服务内涵和高校知识服务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高校知识服务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显恒 《科技资讯》2012,(26):254-254,256
大学图书馆在日常的图书流通中会产生大量的读者服务数据,这些流通数据能够客观反映不同读者阅读习惯、读书兴趣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分类和预测分析等方法对发现和挖掘这些规律和模式有着独特的优势。把这些技术应用在图书管理中,可以发现图书流通环节隐藏的潜在规律,提高图书流通效率。同时为领导决策、馆藏图书配置以及文献结构体系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卢红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817-6822
对关联规则挖掘的经典Apriori算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在Visual FoxPro环境下,通过编程实现了经典的Apriori算法,完成了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近十年来图书借阅数据的关联规则挖掘,得出了专业图书间的借阅关联关系。为预测读者的借阅倾向、辅助采购决策、主动推送相关信息等服务提供了较为翔实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简要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实体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欠缺的相关问题。并从这些问题着手,分析了引入智能化图书管理的必要性,以提高实体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来适应未来图书馆的发展需求。该文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分别从读者和图书管理者的角度进行需求挖掘,列举了机器人技术在现今图书馆的潜在应用价值,初步分析了图书馆用机器人的功能架构,设计了机器人的实体结构和技术组成,并对部分环节进行了模拟实验。最后,该文以该机器人的运用为基础,提出了几项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方面可做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借阅数据挖掘和推荐为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有效性和智能性提供了可能,将关联规则技术应用到个性化借阅服务中,通过对以往借阅信息的挖掘以产生借阅书目的关联规则来实现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同时,图书类别关联规则的发现,对于图书购买、图书排架和图书推荐都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信息流为逻辑起点,详细解释了信息流的各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联,探讨其控制功能和沟通连接功能,认为研究信息流应注重其动态价值,强调"有用性"。讨论了图书情报专业与信息流之间的关系,认为其研究路径均基于信息流展开。列举了智库、图书馆、大数据3个信息流应用的方向,认为智库产品体现了动态的信息流流动过程,图书馆依据信息流的反馈作用调整管理与决策,大数据结合信息流挖掘用户信息需求,据此分析信息流在图书情报中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有了更加人性化的进步,读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登录图书馆系统平台进行注册与登陆、信息浏览与下载及RSS的定制等服务,读者对数字图书馆的访问更加便捷,而数字图书馆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为读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使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该文简要介绍移动图书馆的图书检索、图书管理、RSS定制、图书续借等功能,并具体分析了移动图书馆相关功能的实现流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科学技术已经被运用到我国高校的图书馆服务中,不仅仅通过对读者的日常读书信息数据分析以人为基础进行个性化服务,大大改善了图书馆服务工作效率以及质量,而且还为图书馆图书的采购以及文献的科学摆放做出了不小的功效,促进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提升。该文针对大数据时代得到来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以及改变图书信息服务的相关技术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韩国U-图书馆服务是将原来到图书馆才能进行的图书借还服务,转变为通过网络和智能手机等检索图书并预约申请,到就近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通过自动借还机借出及还回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介绍了韩国U-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及其对我国公共图书馆自动借还服务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医学院图书馆2007年后入藏图书流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宏观、流通率、医学类书籍流通等方面对内蒙古医学院图书馆2007年后入藏图书的流通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总结了读者的借阅特点和图书流通规律,并根据该校特点对各专业的借阅特征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对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海晓  丁旭  郭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7):11828-11835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互信息系数的高饱和度交叉口延误修正模型。使用无人机调查HCM延误模型中所有变量的实测数据,运用rjava调用MIC算法编码对HCM模型中的变量及组合进行最大互信息相关度分析,通过统计软件R对交通流量、通行能力、绿信比等与延误值进行互信息相关度比对检验,选取非线性关系对现有模型进行重新修正,根据赤池信息准则筛选出最佳解释数据、包含最少自由参数的备选项作为优化模型。最后以修正模型计算高(过)饱和度交叉口案例的延误值,与原HCM2010模型和交通仿真模拟值进行结果比对,得出本文提出的新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现状分析,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以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目录图书情报学领域期刊收录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题录统计分析工具(SATI3.2),并通过文献计量以及社会化网络分析软件汇出图谱,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热点:服务模式分析、信息及知识服务、社区服务、农村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等。  相似文献   

19.
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藏书总计16万册,是国内外敦煌学图书资料最为丰富的专业图书馆之一。本文以敦煌学信息中心图书馆为例,在全面分析传统专业图书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可通过拓宽读者领域、做好图书资源信息的提炼与加工、加大个性化服务力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打造温馨的阅读环境,提升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等多个措施和手段,达到增加读者数量和提高图书资源应用率的目的,使传统专业图书馆重新散发出活力。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的中职图书管理工作却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藏书过少、过旧,;借阅时间短、可借数量少;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专业技能落后、服务效率低下等。为了克服上述矛盾和问题,笔者提出"以人为本"改进职高图书管理工作,通过选购图书时遵循读者需求、进行人性化的图书馆内外环境建设、设备跟进以及提升工作人员素质诸多方面来改善职高的图书管理工作,以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窗口的作用,更好地达到职业中学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