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了Tb3Fe29-xCrx(2.5≤x≤6.0)系列化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等方法研究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和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Cr含量在2.5≤x≤6.0时化合物保持Nd3(Fe,Ti)29型单斜结构,属于A2/m空间群.Tb3Fe29-xCrx系列化合物晶胞体积V随Cr含量增加而增加.随着Cr含量的增加,化合物的居里温度TC单调减小,低温自发磁化强度M0和饱和磁化强度Ms降低,各向异性场Ba先增加后降低,在x=3.5处出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Mn部分替代DyFe11Ti中的Fe对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影响.利用真空电弧熔炼和真空热处理制备了DyFe11-xMnxTi(1.0≤x≤5.0)化合物样品.X-射线衍射和热磁曲线测量表明:用Mn部分取代DyFe11 Ti中的Fe仍保持ThMn12型结构,且具有较好的单相性;晶格常数a和单胞体积V随M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DyFe7Mn4Ti化合物的热磁曲线上观察到了补偿点;随着Mn含量的增加,化合物在4.4 K温度下的饱和磁化强度逐渐减小,在某一成分点为零.而后随Mn含量的继续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Y2Co15.24-xFexCr1.76(x=2-8)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室温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结晶为Th2Ni17型结构,晶格常数a,c和原胞体积V随铁成分增加线性增大.磁取向X射线衍射花样表明,x=2-6化合物显示单轴各向异性,而x=8化合物具有面各向异性,并且出现自旋重取向.该化合物的居里温度TC随铁成分增加而降低.该化合物的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随铁成分增加而增加.各向异性场Ba和各向异性常数K1在x=6时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了Nd3Fe1-xNixTi1.3系列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等手段研究了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研究结果表明:当0.2≤x≤0.8时,该系列化合物结晶为Nd3(Fe,Ti)29型(属于A2/m空间群)单斜结构;随着Ni含量的增加,化合物的晶格常数及晶胞体积略微变小,居里温度TC单调增加,自旋重取向温度Tsr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尖晶石结构的ZnCr2O4以及铁取代的系列尖晶石结构化合物,利用X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磁性测量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属于面心立方,空间群为Fd 3m,晶胞参数a=0.832 4~0.835 6nm,并且晶胞参数随着掺铁量增大而增加.红外光谱中出现了四面体和八面体吸收峰,而且这2种多面体的吸收峰的波数随着铁含量增加逐渐向低波数方向线性移动.系列化合物的磁矩随磁场的增大而增加,其饱和磁化强度与各向异性场随着铁掺入量增加呈现相反的变化.自发磁化强度随晶粒增大而近乎线性减小.各向异性场的测定表明ZnCr2O4属于软磁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Mn_(1.25)Fe_(0.65)P_(0.5-x)S_(0.5+x)(x=0.02,0.04,0.06,0.08)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化合物的主相均为Fe2P型六角结构,空间群为P62m.磁性测量表明,化合物均经历了一级相变;随着Si含量的增加,化合物的居里温度逐渐增大,磁熵变逐渐减小,饱和磁化强度略有降低,但热滞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钙钛矿型锰氧化物LaMn1-xZnxO3(LMZO,0≤ x≤0.33)的结构和磁性,发现Zn部分替代Mn抑制了LMZO的铁磁性.居里温度TC和磁化强度随Zn含量的增加而一致地降低,且在x=O.15附近出现奇异点.考虑了Zn替代Mn引入的双交换作用、磁稀释作用和晶格效应几方面因素,对上述结果做了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2-xNaxFeMoO6(0≤x≤0.4)系列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和X-射线精修分析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晶胞参数随Na含量的变化关系.利用超导量子干涉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研究了样品的低温磁性和高温磁性,得到了样品的磁化强度随温度和掺杂量的变化规律,测量了样品的居里温度.初步探索了Na+掺杂后所引入的空穴掺杂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X射线衍射和磁测量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RFe8Mn4(R=Y,Gd,Ho和Er)的结构和磁性。所有这些化合物都具有单相ThMn12型结构,其晶格常数a,c和单胞体积V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减小。HoFe8Mn4和ErFe8Mn4化合物的热磁曲线上出现了补偿点,补偿点温度分别为95K和70K左右。本文还给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等方法,研究LaFe11.6-xCoxSi1.4(x=0.1,0.2,0.3)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结果表明:LaFe11.6-xCoxSi1.4(x=0.1,0.2,0.3)的主相为NaZn13型立方结构,空间群为Fm-3c;随着Co含量的增加,该系列化合物的居里温度TC升高,x=0.1时TC约为202.2 K,并且具有大的磁熵变;外加磁场为1.5 T时,磁熵变-ΔSm=16.1 J/(kg.K).大的磁熵变来源于TC处磁化强度的陡峭变化和TC以上磁场诱发的变磁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固相反应与球磨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Cu1-xMnx)Cr O2(0≤x≤6 at%)和Cu(Cr1-yMny)O2(0≤y≤6at%)两个系列的纳米粉体.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3R-Cu Cr O2铜铁矿单相结构.晶格膨胀说明Mn离子已分别固溶到(Cu1-xMnx)Cr O2的Cu亚晶格中和Cu(Cr1-yMny)O2的Cr亚晶格中,这在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分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B位Mn掺杂样品具有室温铁磁性,磁性源于Cr3+-Mn3+离子对间以空穴为媒介的双交换相互作用.Cu MO2(M=Cr,Mn)铜铁矿纳米粉体的饱和磁化强度比文献值高出约一个数量级,并随着Mn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主要受到3个因素的共同影响:M-M离子对数目、M-M离子间距及空穴浓度.  相似文献   

12.
用脉冲强磁场测量法和奇点探测法 (SPD) ,研究了电弧炉熔炼方法制备的 1∶12型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Y(Fe1 -xCox) 1 1 .3Nb0 .7(x =0 .0 0 ,0 .0 5,0 .10 ,0 .15,0 .2 0 )多晶样品的室温磁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Y(Fe1 -xCox) 1 1 .3Nb0 .7系列化合物的室温 (30 0K)各向异性场Ba 和饱和磁化强度Ms,随Co含量的增加 ,都先增加后降低 .  相似文献   

13.
用快淬工艺合成并得到立方NaZn13结构的LaCo13-xAlx (1.2≤x≤2.4)系列三元金属间化合物, XRD测量结果表明, 在1.2≤x≤2.4内, 快淬速度为30 m/s时制备出的快淬薄带均具有立方NaZn13型结构.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对快淬薄带的磁性进行研究. 由于无磁性的Al原子对Co原子的稀释作用, 使得低温饱和磁矩随Al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实际测定的饱和磁矩比稀释模型的下降速度快, 表明加入金属Al不仅减少了Co原子的数量, 同时也降低了Co原子的磁矩.   相似文献   

14.
通过磁性、电子输运和磁电阻等性质的测量,我们研究了La0.67Sr0.33CoO3的Fe掺杂效应.发现当Fe掺杂直到x=0.3时,样品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但掺杂将降低居里温度Te和磁化强度M.电阻率在低掺杂(x≤0.1)时显示金属性输运行为,而在高掺杂(x=0.2和0.3)时则显示半导体行为.而且,Fe掺杂削弱了居里温度Te处的MR峰值,但增加了低温下(T≤Te)的MR值.La0.67Sr0.33CoO3的Fe掺杂效应和磁电阻的起源可由外加磁场导致的自旋态转变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
文章系统地研究了电子型掺杂Ca1-xYxMnO3(0<x≤0.3)体系的电阻、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x≤0.10时,Ca1-xYxMnO3的电阻率随着钇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反铁磁性(AFM)减小,铁磁性增强;当0.15≤x≤0.30时,Ca1-xYxMnO3电阻率随着钇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反铁磁性逐渐增强,铁磁性减弱;另外,磁化强度测量观察到Ca1-xYxMnO3低温下的团簇玻璃态行为,其原因是随着钇离子掺杂量的升高,样品中的Mn3+离子增加并且Mn3+和Mn4+离子不均匀分布导致反铁磁和铁磁团簇在低温下随机共存.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电弧熔炼和机械合金化法制备Nd60 Fe30-xZrxAl10(x=5,10,15,20)晶态和纳米非晶态合金,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制备的晶态合金和纳米非晶态合金的结构及其磁性能进行分析,研究Fe和Zr相对含量的变化对合金相的组成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d60 Fe30-xZrxAl10(x=5,10,15,20)合金晶态及纳米非晶态合金均显示软磁性;对于晶态样品,随着Zr含量的增加,样品的磁化强度逐步降低;对于纳米非晶态合金,随着Zr含量的增加,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降低;相同成分的纳米非晶态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高于相应的晶态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Nd60Fe20Zr10Al10混合粉末球磨100 h后达到了完全非晶化,说明Nd60 Fe20Zr10Al10有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7.
系统研究了快淬Cox/Cu100-x(5≤X≤30)合金的磁性以及退火处理对磁性的影响。随退火温度的上升,Co颗粒在长大。当Co含量增加时,饱和磁化强度Ms和箸顽力Hc增大。Co含量少的样品,退火处理对磁化曲线影响大,Co含量多的样品与之相反。随退火温度TA升高,矫顽力Hc和剩余磁化强度Mr增大。在特征冻结温度(300K)下观察到一个大热滞效应。这个热滞温度远大于在ZFC曲线的峰值温度,这表明磁性颗粒的尺寸及形状有一较宽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针对鄂西某鲕状赤铁矿进行悬浮焙烧研究,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X射线衍射分析仪、穆斯堡尔谱仪分析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氧化温度、颗粒粒度对焙烧物料磁性和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铁矿石经悬浮焙烧后磁性明显增强,且焙烧物料磁性与强磁性铁矿物的含量呈正比.当还原温度为550~650℃时,还原物料的磁化强度和比磁化率随还原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700℃后则随之降低.延长还原时间可提高还原物料的磁化强度和比磁化率.焙烧物料中γ-Fe2O3含量随氧化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氧化温度为350℃时物料中γ-Fe2O3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当焙烧物料颗粒粒度小于15μm时,颗粒的磁化强度和比磁化率随之降低,而剩磁和矫顽力则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9.
Ca1-xSrxTiO3(0≤x≤1)体系粉晶X射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粉晶X射线在室温下对CaTiO3-SrTiO3体系中钙钛矿型化合物进行了系统测量和结构精化。随着Sr含量的增加,Ca1-xSrxTiO3(0≤x≤1)从斜方晶系的Pbnm结构依次转变为斜方Bmmb, 四方I4/mcm和等轴Pm3m结构。其相转变边界依次为:Pbnm-Bmmb x=0.45(5),Bmmb-I4/mcm x=0.65(5)和I4/mcm-Pm3m x=0.92(2)。  相似文献   

20.
利用X射线衍射和磁化强度测量,研究了Dy1-xSMxMn6Ge6(x=0.2~1.0)化合物的磁性和输运性质.结果表明x≤0.4的样品主要由HfFe6Ge6型相构成;0.6≤x≤1.0的样品主要由YCo6Ge6型相构成.样品的点阵常数和单胞体积随着Sm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Sm含量的增加,样品发生反铁磁-亚铁磁-铁磁性转变.x=0.2,0.4的样品为反铁磁性,其奈尔温度分别为425,430K,并在50K下发生二次磁相转变.x=0.6,0.8,1.0的样品在磁场高达5T下的磁电阻曲线上的拐点可能是由于磁场对费米面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磁矩和洛仑兹力对传导电子散射作用之间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