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刘晓龙 《长春大学学报》2012,(9):1125-1127,1140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潮之一,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毛泽东的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而且对当前我国处理国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民族国家是近代中国抵御外辱和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必然要求。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无数仁人志士发现民族主义在西方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因而引入民族主义作为中国建立民族国家的有力工具。在中国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民族主义起到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为政府和政党提供合法性、政治动员、为民族国家进行合法性论证等作用。当前,应充分利用民族主义中有利于增强民众对国家认同和国家动员能力的合理内核,与此同时要提防其可能走向极端、狭隘并导致沙文主义、种族主义和分离主义等消极后果,注意到民族主义的两面性才能真正促进中国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的民族主义思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经历政治风波后中国民众在外交领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并且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逐渐崛起并迅速高涨起来的,进而成为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三大社会思潮之一,它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世纪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是随着国力的强大,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上主张和平与发展。中国根据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征强化民族主义,已成为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20世纪后期形成的新民族主义,并分析其特征及对国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族主义是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与不同的社会阶层中,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发展形式。在中东乃至非洲的大多数国家,民族主义都是其发展的整体性诉求之一,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息息相关。索马里民族主义的独特性源自索马里人的族群单一,部落社会长期存在。历经被殖民和联合国托管的索马里,表现出了不同的民族主义发展态势,分析索马里民族主义的历史流变,可以从意识形态领域把握索马里国家失败的原因所在。部落始终影响着索马里民族主义的发展,由部落体制衍生出的部落主义更是阻碍着民族主义的整体性发展。处理好民族主义和部落主义的平衡关系,不但可以打破索马里民族主义的保守,更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民族国家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世界和平,这与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的讲话中所阐述的中国梦的内涵是一致的。在中国领土领海安全仍然受到外部势力威胁、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被激发的情况下,重温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了解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发展脉络,对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演变以及民族国家形成这一历史进程产生的,但是民族主义对民族认同、统一和自治特别是民族国家的构建仅提供初步框架和边界原则,需要依附于其他意识形态提供具体方案才能实现民族国家构建。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民族主义对自由主义的依附关系,以期在理论上进一步澄清民族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以涉日情绪为例简析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社会意识形态日趋淡化,民族主义色彩渐趋浓重,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时,网络民族主义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网络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当今国际关系领域一个频频被提及的术语,这也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什么是网络民族主义?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现状如何?我们应作何评价?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和影响,民族主义对于当前中国的必要性有几个方面。一直以来,中国都提倡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而不提倡民族主义。当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的国际交往更加频繁,也更有必要强化中国的民族国家意识,根据对冷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和中国的现实情况的分析,笔者以为,应当从当代民族主义中汲取资源和教训,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上,理性民族主义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国歌是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对国歌的透视,可以看出民族主义的底蕴和民族主义的实质。民族主义随着国歌的历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它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地运用它,可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泛德意志民族主义宣扬生存空间,种族主义和战争万能的理论,为德国发动帝国主义战争,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制造理论依据。其所谓“世界政策”是它的集中政治表现。各政党朝着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和泛德意志民族主义组织的不断出现是它的组织表现。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标志着近代德国民族主义完全走向反动,它推动德国走向帝国主义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思潮易变的特点正好与青少年求新、求异、求变的天性合拍,它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经历了从民族意识,发展到民族主义萌芽、酝酿、高涨,再到新一轮民族主义高潮的出现三个阶段。在这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的政治观念也经历了从低落到高涨的变化。这种变化与青少年政治观念的发展指标呈相关性,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和了解民族主义思潮的动向极有帮助,以利于对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初福山的历史终结热弥漫全球,或贬或褒不绝于耳。同时,被福山视为自由民主社会羁绊之一的民族主义在之后的发展却是甚嚣尘上。那么福山是如何来看待民族主义的呢,他又为民族主义设计了什么出路呢?通过对其民族主义看法的解读,可以看出,在福山看来,民族主义的出路在于逐步脱离政治而实现现代化,但民族主义的发展并不乐观。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文化基础上的“新型的民族主义”现在仍然是可供选择的理想途径,是民族主义发展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主义是发源于西方的思想运动和政治实践。如果以民族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的现实,那就应该首先在比较历史研究中梳理中国的民族主义政治史。通过这种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民族主义绝不是一种权力或知识精英单方面教化大众的意识形态话语,而是政治共同体全员基于共同生活体验的共同思想;而当今中国社会并不存在所谓的民族主义。在中国,不是民族主义带来了麻烦,真正的问题是民族主义应该得到重建。  相似文献   

14.
陈虹 《科技潮》2000,(2):23-24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美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有所抬头,WTO 在西雅图遭遇的抗议呼声只是庞大冰山露出海面的小小一角。有意思的是,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美国民族主义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极的,一种是积极的,它们不仅追求的目标不同,而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应该加以区别对待。长期以来,美国人认为并不存在美国民族主义这种东西,用迈克尔·林德的话来说,"在美国,民族主义是不敢说出自己名号的。"然而,这个名号最近却越来  相似文献   

15.
吴壁鸿 《科技信息》2011,(14):I0071-I0071,I0073
民族主义思潮产生于18世纪的西欧和北美,经两百多年发展演变,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举足轻重。在大众传媒、全球意识作用下,21世纪全球化不可抗拒,民族主义受到挑战,但全球化没有导致民族主义废弃,甚至加强了民族主义,它依然是国际政治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民族主义运动是世界当代史中并驾齐驱的两大历史现象.一方面,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民族主义运动此起彼伏.从长远来看,世界经济全球化必然对传统的民族主义发出严峻挑战,但历史的事实证明,世界民族主义异常活跃,正是全球化进一步加强的结果,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是民族主义对全球化的一种必然反映,而经济民族主义的加强是这一历史事实的最好说明.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由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树立新的“国家观”,塑造近代社会理想人格“新民”形象;二是摆脱了传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束缚,主张各民族平等,共同奋发的大民族主义。梁启超倾其多半生精力研究的民族主义问题,既有其理论价值所在,也有失之偏颇之处,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本极端民族主义及其教育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最近的许多政治活动表明了极端民族主义抬头的倾向。日本的极端民族主义有着深刻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但历史上日本政府对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极大促进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发展。近代以来的历次教育改革证实了这一点。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反映出日本对待历史和历史教育的一贯不诚实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为极端民族主义 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温床。极端民族主义是军国主义的前奏,其抬头的倾向足以引起亚洲其他国家的警惕。  相似文献   

19.
依据英国三大浪漫主义诗人的著述及言行说明浪漫主义是民族主义的坚强同盟.分析了浪漫主义的民族主义形成的各种原因,简述了它对中国文学界的影响;同时还指出,由于浪漫主义自身的致命弱点,其对民族独立运动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存在两大趋势:民族主义浪潮冲击使全球日呈多元化;全球一体化步伐加快。二者并非完全相背的,一体化代表世界未来发展方向,民族主义发展为全球实现真正一体化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