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大学郭锡良先生编的《古代汉剧》(北京出版社)上册文选有《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文。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里三个“美我”编者注为:“以我为美”;其“美”注为:“用作意动,认为……美”(见此书150页)。而且这一教材讲“词类活有”之意动用法时又特地以上述几句话为例以区别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说:“三个‘美我’都是意动用法,是‘以我为美(认为我美)’,而不是‘使我美’,(见此书273页)现行普通中学语文课本高中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也选了《邹忌讽齐兰纳谏》,其中三个“美我”的注释也是“以我为美”。江夏先生编著的《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将三个“美我”译为“认为我漂亮”,意思是与以上两家一致的,总之,这三种教材都是把三个“美我”视为意动用法的。  相似文献   

2.
我仍在思考 ,仍在探索 ,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 :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 ?那么就让我再活一次吧 ,再活一次 ,再活一次 !———巴金要理解巴金的《电》 ,我以为不能离开《爱情的三部曲》中间加入的一个非常短的故事《雷》。或者可以说 ,《雷》和《电》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首先 ,我想说 ,德这个人物 ,尽管在小说《雷》中已经牺牲了 ,但伴随着敏的叙述和慧的回忆 ,他还是不断地在《电》中间闪现 ,仿佛一个幽灵一样。小说《电》里 ,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 ,我觉得不是敏 ,或者佩珠 ,而是这个从来不出场的德。其次 ,《电》中出现的故事和人物似…  相似文献   

3.
以巴金的创作而言 ,如果分析《激流三部曲》或者《寒夜》才是理所当然的 ,而我特意选择了《爱情的三部曲》中的《电》 ,这似乎有些不合常规。《电》诞生的时候就生不逢时。出版时遇到了重重困难。在当时的评价中 ,这部小说也是有争议的。《电》的影响无论如何也不能跟《家》相比 ,现在读它的人一定也没有那么多 ,这是一部逐渐要为人们所遗忘的作品。实际上不仅是《电》 ,现在很多人认为巴金已经过时 ,巴金只是讲革命 ,讲反封建 ,等等。我觉得是不对的 ,其实这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今天我们重读巴金的小说 ,会发现他的小说里还包含了很多问题 ,…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强国六年的冬天”。笔者认为,这句话中的“这”应改作“那”。原因有二:从这两个指示代词的语法意义上讲,“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此其一,其二,从小说本身来看,“小事”的发生和小说的写作之间已有一段时间距离。所以应该用“那”而不宜用“这”。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文化伟大旗手鲁迅先生与外国文学,尤其是与俄罗期文学有着深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鲁迅先生一生奉行“拿来主义”,吮吸着外国文学的丰富乳汁,开始他的文学创作道路。谈起怎样做起小说来时,他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作品。”大家印象最深,最熟悉的是他的《狂人日记》就是在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影响下写成的。由于这两篇小说的同名,以及形式、内容的相近,因而受到国内众多评论家长期的注视,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鲁迅先生也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直接师法果戈理却又比果戈理“忧愤深广得多,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慨。当人们的视角纷纷集中于这两篇同名小说的时候,我们是否可将鲁迅的《狂人日记》拿来与另一位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雅俗共赏、有口皆碑的“美文”。美中不足的是:近几年出版的各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书,由于对这篇“美文”的思想情调和社会意义不能给予实事求是的评论,致使对该文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的研究难以深入和突破,至今仍然局限在语言技巧和文字功夫上。为了“排除极左路线那种用‘一刀切’的模式和唯我独革的态度来对待大多数作家的偏见”(陈竹隐《朱自清日记·前言》)我们试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鲁迅先生“知人论世”的方法,对《荷塘月色》进行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围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是“打倒孔家店”的第一声惊雷。小说主人公狂人第一次喊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虽狂,他却是个了不起的预言家。它的预言,今天已变成了光辉的现实。鲁迅创作小说,主张用白描手法写人。所谓“白描”,即或画眼睛,或写动作,或写对话,也就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只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行。“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狂人日记》的十几处“笑”的描写,即其白描手法之一。一、序言的“大笑”,反映了“大哥”骄横的狂态,吃人者的本相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三年,赵树理发表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两篇著名小说。这两篇小说的问世是解放区文学创作走向民族化、群众化道路上的丰硕成果。彭德怀同志看了《小二黑结婚》后为之题词:“象这样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郭沫若在评论《李有才板话》时说:“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颖、健康、简朴的内容和手法;这儿有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都会感着兴趣的。”周扬在《论赵树理  相似文献   

9.
一鲁迅接受金心异(钱玄同)的“劝驾”,为《新青年》写小说,其间的经过见于《呐喊》的《自序》;后来他又叙及为什么是写小说而不是以论文、翻译文字交卷,则归因于小说创作有所“仰仗”、有所“准备”。这情形,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是这样说的: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要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罢,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创作于1932年的《她是一个弱女子》(以下简称《弱女子》)在他的小说中算不上佳作。作者自己是这样评价的:“这一篇小说,大约也将变作我作品之中的最恶劣的一篇。”后来,他在《沪战中的生活》中又对创作《弱女子》的意图作了说明:“我的意思,是在造出三个意识志趣不同的女性来,如实地描写出她们所走的路径和所有的结果,好叫读者自己去选择应该走那一条路。”因此,理论界对《弱女子》的评论和研究,大多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