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是鱼类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作。它对鱼类的分类、进化、遗传、变异以及杂交育种等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鱼类的染色体一般是数目较多而且个体极小,颇难进行核型分析。据1980年统计,被研究过染色体组型的鱼类约有1100多种,占地球上鱼类总数的5%。至今我国也有138多种鱼类被研究过,但主要偏重于鲤形总目中的一些淡水鱼类。海水性鱼类被研究得很少。为此,笔者进行了梭鱼染色体组型的研究,以增加这方面的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鱼类寄生虫染色体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鱼类寄生虫染色体的研究历史及发展概况,尤其是在研究方法方面,提出了一套更适宜于鱼类寄生虫的染色体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鱼类染色体高分辨G-显带方法首次对鲇鱼和黄颡鱼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和带型进行了研究.两种鱼的核型结果在分组式、随体和次缢痕位置等方面均与前人有较大的不同.通过带型分析,发现了异型的性染色体(暂定为XX-XY型)以及具有带纹结构的巨大随体,并对它们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原位杂交技术在哺乳类及鱼类基因定位研究中有应用。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报告了使用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两栖类基因定位的方法。本文还对该方法的意义、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水鱼类核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研究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有助于了解生物的遗传组成、遗传变异规律和发育机制,而且对预测种间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的结果、了解性别遗传机理以及基因组数、物种起源、进化和种族关系的鉴定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淡水鱼类染色体的研究,海水鱼类染色体的研究相对较晚,1987年才见到海水鱼染色体研究的相关报道,至今近20年中,已经对7目24科76种海产鱼类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约占我国近3 100种海水鱼类的2.4%.本文简要概述了近20年来我国海水鱼类染色体核型的研究状况,包括研究种类,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对我国海水鱼类核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水鱼类核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研究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有助于了解生物的遗传组成、遗传变异规律和发育机制,而且对预测种间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的结果、了解性别遗传机理以及基因组数、物种起源、进化和种族关系的鉴定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淡水鱼类染色体的研究.海水鱼类染色体的研究相对较晚,1987年才见到海水鱼染色体研究的相关报道,至今近20年中,已经对7目24科76种海产鱼类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约占我国近3100种海水鱼类的2.4%.本文简要概述了近20年来我国海水鱼类染色体核型的研究状况.包括研究种类.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对我国海水鱼类核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结合染色体带纹及超微结构分析了鱼类染色体高分辨G-带特征,做出了黄鳝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由α、β两条链组成,β链决定其生理功能。编码βHCG的基因及假基因已完成定位。张锡元等报导,在低等动物基因组中存在βHCG基团同类物,并报道了该同类物在鳙鱼染色体上的定位。张锡元、嵇庆等报告了牛蛙的βHCG基因同类物染色体定位结果。研究低等脊椎动物基因组中βHCG基因同类物染色体定位,对于探索βHCG基因从鱼类到人类的进化历程以及分析低等脊椎动物基因进化和染色体演化均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洋鱼类和贝类染色体组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综述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我国38种海洋鱼类和22种海洋贝类的染色体组型,以及其中6种鱼和1种贝的C-带、Ag-NOR带等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并对这项研究工作存在的 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它控制了生物体绝大多数性状,研究染色体可以探索生物的系统发生、遗传规律。染色体鉴定也是选育种中鉴定、选择亲本的基本技术。但果树染色体太小、取样、染色、观察均较困难,因而研究较少。本文专题探讨果树染色体研究方法问题,对苹果等几种果树种类品种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的取样指标、时间、部位作了研究。对观察制片技术也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筛选出最适合果树染色体研究的方法。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作了分析,从而为果树染色体研究解决了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噪声对鱼类的不同影响,为噪声对鱼类的影响提供较为系统的信息资料。【方法】在文献调查基础上,综述了不同类型噪声对鱼类听觉、行为和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水体中常见的噪声来源有打桩、船舶、声呐/水下地震勘探等。噪声不但会对鱼类造成暂时性阈移或永久性阈移,而且还会使鱼类的集群行为、逃避行为以及捕食行为发生变化。可通过统计分析鱼类的死亡率和捕捞率来研究噪声对鱼类种群参数的影响。【结论】目前关于噪声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还十分缺乏且有较大局限性,应加强研究野生环境下噪声对鱼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五种经济海水鱼类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HA体内注射-空气干燥制片法初步研究了5种海水鱼类的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鲻鱼、鲈鱼和黄姑鱼2n=48t,NF=48,其中鲻鱼的t1染色体、鲈鱼的t12染色体及黄姑鱼的t3染色体均为具明显次缢痕染色体;矛尾复Xia虎鱼2n=44,2m+42st、t,NF=46,其t18染色体为具次缢痕染色体;绿鳍马面Tun2n=40t,NF=40,其中t14染色体具次缢痕。  相似文献   

13.
斑头鱼和铠平You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PHA、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取肾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研究斑头针和铠平You的核型,其核型分别为2n=48,7m+33sm+8st,NF=88和2n=48,3m+2st+43t,NF=51。并且这两种鱼的核型中均有1条具次缢痕的染色体,因此形成异形染色体对,这是黄渤海鱼类染色体研究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噪声对鱼类的不同影响,为噪声对鱼类的影响提供较为系统的信息资料。【方法】在文献调查基础上,综述了不同类型噪声对鱼类听觉、行为和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水体中常见的噪声来源有打桩、船舶、声呐/水下地震勘探等。噪声不但会对鱼类造成暂时性阈移或永久性阈移,而且还会使鱼类的集群行为、逃避行为以及捕食行为发生变化。可通过统计分析鱼类的死亡率和捕捞率来研究噪声对鱼类种群参数的影响。【结论】目前关于噪声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还十分缺乏且有较大局限性,应加强研究野生环境下噪声对鱼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们作淇河鲫的染色体组型时,用郑州鲫鱼作对照。取肾细胞作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得玻片标本。经分析发现:郑州鲫鱼染色体数目不等于100,而是150±。这是新的发现。它属多倍体鱼类,是鲫鱼中的一个新类型,也是经济鱼英之一,本文就郑州鲫鱼体形、染色体数目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鮸(Miichthys miiuy)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针对鮸细胞遗传标记匮乏的问题,利用荧光染色、硝酸银染色(银染)、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方法分析了鮸的核型特征,发现鮸的核型含24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n=48t),鮸染色体经碘化丙啶(PI)染色后,荧光强度呈现特定的二维分布模式;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可转化为更直观的3D-光强度图,为鮸染色体的识别、配对提供了丰富的信息.18SrDNA和5SrDNA双色FISH结果显示,鮸的18SrDNA和5S rDNA均只有1对位点,分别位于1号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域和2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银染显示鮸的核仁组织区域(NOR)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显示的暗带,均与18SrDNA位点的位置相同.鮸的端粒序列FISH信号分布于所有染色体的两端,未发现臂间端粒信号.综上,通过PI染色和图像分析软件解决了鮸染色体识别困难的问题,并使用FISH方法分析了鮸的核型特征,研究结果丰富了鮸的细胞遗传学标记,也为研究石首鱼类染色体进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活体直接注射BrdU的方法,对黄颡鱼和鲶鱼的染色体复制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采用BrdU-Hoechst-Giemsa方法,获得了这两种鱼的复制带图像,带纹清晰稳定.复制带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从早期到晚期,带纹逐渐减少;常染色质早复制,异染色质晚复制,复制中期可看到着丝粒区、端粒区和居间区,其中特别是NORs处浅染.根据试验结果,对鱼类染色体的复制带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 agglutinin,PHA)、秋水仙素溶液腹腔注射和空气干燥制片法,以头肾组织为材料,对长鳍篮子鱼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鳍篮子鱼具有染色体48条,其核型公式为:2n=48,48t,臂数:NF=48;未发现随体、次缢痕和异型性染色体,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自1960年Nowell发现植物血球凝集素(简称PHA)具有体外刺激白血细胞分裂的能力后,这一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体外周血白细胞培养以及其它动物的血培养研究中.以APHA做为抗原物质刺激动物体产生免疫应答,提高动物细胞分裂指数的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染色体研究工作中,但在鸟类染色体研究中至今尚未见报道.一般鸟类骨髓细胞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但一些笼养鸟类及禽类骨髓细胞分裂指数不高,加之有些个体小,骨髓材料很少给染色体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为此在  相似文献   

20.
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Richardson)和横带髭鲷H.mu…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青岛近海常见经济鱼类斜带髭鲷和横带髭鲷的核型,得出核型公式前者为:2n=48,2m+8sm+2st+36t,NF=58,后者为2n=48,2m+8sm+14st+24t,NF=58。斜带髭鲷核型中t5和t16对染色色及横带髭鲷核型中t7对染色体为具次缢痕的染色体。两种鱼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