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云时代科技期刊数字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已成为当前出版业发展的重点.而云计算的出现为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根据数字出版,云计算的特点,提出云计算时代下的数字出版模式,分析了云计算环境中数字出版的苦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郑艳蓉 《广东科技》2012,21(19):211-212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其他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终端设备获取各类数字化信息并进行阅读,这给向读者提供内容和信息的出版业带来了新的理念和业务模式,全球出版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浪潮。在这种形势下,专业图书出版应该紧密跟踪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深入了解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为迎接数字出版大潮的来临作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向各个领域的不断延伸,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数字出版业在中国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极快,目前我国出版业已进入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期。面对数字出版给出版业带来的革命,作为出版机构核心人才的编辑应认识到这一趋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专业素质和编辑素质,并时刻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和责任意识,未雨绸缪地开展数字出版业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向各个领域的不断延伸,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数字出版业在中国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极快,目前我国出版业已进入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期。面对数字出版给出版业带来的革命,作为出版机构核心人才的编辑应认识到这一趋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专业素质和编辑素质,并时刻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和责任意识,未雨绸缪地开展数字出版业务。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出版业的发展新方向,作为传统的出版编辑人员,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机遇与挑战。笔者通过数字出版的背景、现状分析,提出传统出版编辑在数字出版时代的转型之道。努力塑造既懂传统出版又懂数字出版的复合型编辑。  相似文献   

6.
数字出版作为传统出版业的延伸和扩展,其主要作用就是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使得纸制书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在全面推进数字出版的过程中,我国出版业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了新技术的研发和支持,以及出版业全新的营销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如何将新形势下出版业这两大关键环节有效打通并结合,是当下出版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杭州科技》2012,(3):47-49
4 月 29 日 , 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授牌仪式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为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授牌并讲话。2012年4月,杭州被批准建立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是全国第三个获批的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这是杭州数字出版产业的一大盛事。所谓"数字出版",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新型出版方式,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出版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国家《新闻出版业"十一五"  相似文献   

8.
马英  胡永成 《天津科技》2011,38(1):94-96
浅述了全媒体出版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指出全媒体出版是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医学期刊全媒体出版的背景和必要性,由于政府的推动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医学期刊全媒体出版提供了契机.因此在分析我国医学期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医学期刊全媒体运作模式的条件与准备。  相似文献   

9.
网络出版是出版业中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的出版方式,并且代表着整个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它是出版与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结合的产物,并且还会随出版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IT技术等的发展和互联网功能的扩展,数字出版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对繁荣出版事业和文化传播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数字出版的网络运营、资本运作、品牌意识和经营理念等还对传统出版业产生了极大冲击和挑战,其有助于传统出版业的改进与提高.但是,就目前数字出版的发展状况来看,数字出版较比传统出版的实质并未改变,只是操作的手段和实现产品途径的变化,且其流程中的简单拼凑、选题无序以及在技术标准、著作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也已逐渐显露出来.有鉴于此,从编辑素质、出版行为、编辑流程、出版模式等方面分析数字出版模式中的编辑定位与职能,提出数字出版模式中编辑职能延展与发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发展数字出版是新闻出版业的战略重点,也是新闻出版产业实现突破的主攻方向。河北省出版界要充分抓住转企改革的机会,充分应用数字技术,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出版产品共存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电子图书的产业化更是出版界目前需要探索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未来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传统出版业数字化的逐步转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数字出版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那么,高校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最好的办法是和业界紧密联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实践+竞赛”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培养出数字出版市场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出版业正经历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重大变革。由于竞争不充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数字出版产品的创新水平还不高,多元化竞争态势还未形成,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伴随着高投入、低效率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数字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运用DEA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数字出版产业的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数字出版产业存在效率损失,产业技术有效性偏低等问题。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率两部分,并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长期恶化是制约西部地区数字出版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西部地区数字出版产业生产效率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出版与印刷业是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支撑着一大批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印刷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一整套技术的总和,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按出版的过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信息输入与校对阶段、印前阶段、数字印刷、出版信息化管理等。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计算机给出版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效率、成本、准确度等所有方面都带来了革命性的提高,成为推动出版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数字出版业的高速发展,为闽台两地的产业合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以态势分析方法,对福建开展闽台数字出版合作所存在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即将开启的闽台数字出版合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范围内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子图书正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随着电子书、手机书等数字出版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已对传统出版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那么,在信息时代下,传统出版业该采取怎样的解决策略,这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出版是对传统出版方式的重大革新,也是未来出版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此,以数字出版中的网络出版为例,介绍了网络出版的概念、基本分类、特点,以及与传统出版业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并分析了网络出版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高电压技术》出版和编校方面的工作经验,详细分析了按需印刷出版的优点。对于发行量较小的图书,特别是专业和学术性图书,网络出版中的按需印刷是一种较佳的出版方式。此外,网络出版可以显著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数字化进入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传统的报纸、书籍的阅读习惯日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阅读转向电子化.这无疑要求我们出版业面向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出版管理流程的数字化、高等教育教材的数字化……科技与时代的结合,数字出版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出版社特别是专业出版社的特点决定了出版领域的发展方向——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融合.  相似文献   

19.
周万灏 《科技信息》2013,(22):409-409
通过参加2013年英国伦敦书展,借鉴国内外所见,探讨我国图书出版环节的发展机遇。我国图书出版的发展机遇有:版权的输入达到输出;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产业升级;图书出版环节的利润增长模式;图书编辑工作性质的定位;始终保持警醒,做到图书品种全面推进。出版业的同仁应结合国情,抓住机遇,把我们国家的出版行业做大、做强、做辉煌。  相似文献   

20.
编辑出版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与出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三种不适应:仍以纸质书刊出版为直接目标的培养宗旨与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不适应;仍以理论教学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与数字出版产业对出版实践技能需求的不适应;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的教学方法与数字出版课程群的教学需要的不适应。为此,基于出版流程训练的数字出版类课程合作性教学模式将是实现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