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对贵州省岩溶地下水库的成库原理、类型、工程地质条件和水质保护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岩溶地下水库下一步研究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贵州省岩溶地下水库的成库原理、类型、工程地质条件和水质保护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岩溶地下水库下一步研究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地下水库与成库条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邓自民 《贵州科学》1995,13(3):16-22
本文叙述了喀斯特地下水库建设概况和成库基本原理;划分了地下水库类型;分析了喀斯特地下水库成库的基本水文工程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邓自民  杨泊 《贵州科学》1993,11(1):62-67
喀斯特化岩体中存在着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溶孔、溶隙、溶洞和管道构成的地下空间。在垂直水动力分带中,下部饱水带中的地下空间充满喀斯特地下水,而包气带中的地下空间中绝大部分是空气。兴建喀斯特地下水库就是选择合适的地段,修建地下坝或地表坝,拦截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利用包气带中的地下空间或与之相通的地表洼地蓄水,形成地下水库。喀斯特地下水库是喀斯特区开发喀斯特水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一些特定的喀斯特自然环境下,它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织金洞地质公园内的天坑及其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卫  李坡  钱治 《贵州科学》2011,29(3):1-7
通过对织金洞地质公园内天坑的形态大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等发育特征的探测及研究,本文对天坑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这将有助于认识织金洞地质公园内的喀斯特地貌发育规律、地下河演化、含水层性质、天坑与喀斯特发育年代及新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最大的喀斯特洞穴和地下河景观是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格凸河流域的苗厅,可以宽松地容纳一架波音747飞机。"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岩溶地形的集中地。远古时期,这一地区被海洋覆盖,海底积累了数英里厚的石灰岩沉积层。沧海桑田,地质变迁,曾经的海底构造隆起,又在亚热带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不断被河流雨水侵蚀,在地表形成了众多的峰林景观,地下则形成了大型溶洞和地下河。中国最大的喀斯特洞穴和地下河景观是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格凸河流域的苗厅。这个洞穴位于地下100米处,体积达  相似文献   

7.
南大巴山前缘上石炭统黄龙组古喀斯特储层可划分为弱溶蚀喀斯特岩、中等溶蚀多孔状喀斯特岩、强溶蚀角砾状喀斯特岩和强溶蚀交代的次生灰质喀斯特岩4种类型.以非溶蚀岩为对比参照物,系统分析了各类喀斯特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类型和溶蚀强度的喀斯特岩具有贫δ18O和高87Sr/86Sr比值,以及δ13C分布较宽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受控于喀斯特过程中古水文条件、流体性质、同位素来源及其分馏效应;δ13C-δ18O值和87Sr/86Sr比值分别出现由渗流-活跃潜流带的弱正偏移和正偏移,至静滞潜流带均转化为强烈负偏移的演化趋势;大气源的CO32-(sq)对喀斯特流体中δ13C和δ18O组成特征及其负偏移具有重要影响,高87Sr/86Sr比值特征主要与参与古喀斯特作用水-岩反应的古陆地下水富87Sr壳源锶的注入,以及白云质基质岩对87Sr具有强富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喀斯特?喀斯特又称岩溶,简单地说,是地下水对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结果。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通常地表岩石裸露,植被较少,地下具有丰富的洞穴、落水洞或地下河等各种奇异景观。喀斯特一词原指亚得里亚海达尔马提亚沿岸的石灰岩地区,那里发育的石芽、漏斗、坡立谷、地下河和洞穴等奇特地貌吸引了无数专家前往研究,后来人们将类似的地形称为喀斯特。1966年5月,在中国第二次全国喀斯  相似文献   

9.
贺卫  李坡  朱文孝 《贵州科学》2006,24(1):37-41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普定县坪上乡哪叭岩地区河谷岸坡及峰丛洼地的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的赋存、分布及补给特征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该地区具有供水条件的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方式及保护措施,并通过开发利用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贵州其它类似喀斯特地区的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借鉴及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流域防洪系统中地下水库调蓄能力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下水库蓄水能增加洪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洪涝灾害,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首次将地下水库纳入到流域防洪系统中,在探讨地下水库的概念和调蓄原理、蓄水条件及其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对地下水库的调蓄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参照地表水库的调洪参数,定义了地下水库调蓄计算的部分参数,作为衡量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的定量计算指标.在调蓄库容、调蓄系数、复蓄指数中,库容是最重要的评价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孔隙介质地下水库和岩溶地下水库,分别给出其调蓄库容的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下辽河平原调蓄库容计算中,其结果可为流域防洪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优化调度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诗玛溶洞位于石林景区南东约3 km,具有较好的旅游区位优势。诗玛溶洞洞穴发育特征报道见于2003年,但受溶洞空间分布和地下暗河水流的影响,探明的范围较小,溶洞的走向不清,溶洞是否具有利用的价值不清。因此,为进一步了解诗玛溶洞的平面位置,利用溶洞随地下暗河分布的特点,布置20 m道间距的高密度电法工作。分析物探成果,了解溶洞顶端埋深和溶洞空间大小,经后期工作查证,在工作区范围内,物探推测地下暗河走向和溶洞空间特征正确,西面走向延伸1 200 m,东面延伸700 m,物探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溶洞及地下暗河范围,高密度电法在地下暗河勘察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诗玛溶洞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海河流域太行山前地带含水层具有巨大的储水空间和良好的调节能力,是一巨大的潜在地下水库.根据山前地带地下水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建设地下调蓄水库最有利的5处地段,并分别论述了各地下水库的分布、补给特点和调蓄能力,分析了建设地下水库相应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H区块缝洞型油藏连通单元井组实施注水驱替开发效果差异很大这一问题,开展了缝洞单元连通方式及注水开发对策研究。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微裂缝、大尺度裂缝、有效基质、孔洞进行刻画,提出了3种缝洞单元连通方式:暗河岩溶管道、大尺度缝、弥散缝伴有大尺度缝。对不同的缝洞连通单元开展机理性数值模拟和矿场试验研究,给出合理的注水开发对策。暗河体系具有连通井组低注高采、洞注暗河驱洞采的注采关系;弥散缝伴有大尺度缝,沟通缝洞单元,不同单元二者匹配具有差异性,应控制合理的注采比,后续动态调整,提高注水开发采收率,改善区块连通单元注水驱替效果,对相同或类似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连通单元注水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木美地下河流域破碎化生境的岩溶植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滇东南生境破碎化的木美地下河流域,采用常规样方调查法对人口聚居区植被进行研究。木美地下河流域的植被可划分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石灰岩灌丛和中草草丛三种类型。流域内的植被以灌丛为主,破坏严重,分布零星,且均呈向山脊收缩的特点,主要干扰因素是伐薪。流域内植物群落的演替同时存在顺向演替和逆向演替,退化还是恢复的决定因素是砍伐压力和砍伐利用方式。通过优化砍伐利用方式结合沼气能源的兴建,可以在持续伐薪的情况下实现植被自然恢复。破碎化生境中残存的植被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以及植被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华蓥山隧道洞身段穿越雷口坡组的可溶岩地层,岩溶发育,地表落水洞.溶斗、溶沟、溶洞、地下暗河多出现在该段。该论文拟对华蓥山隧道岩溶发育形态、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等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调查与分析论证,并对隧址区可溶岩地段岩溶发育强度预测,为华蓥山隧道建设优化设计等相关技术问题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煤矿采空区建设矿井地下水库对实现矿井采空区地下空间及矿井水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促进矿区环境生态保护意义重大。综合国内外典型案例,论述了基于矿井地下水库的矿井地下空间及水资源的3种利用模式:矿井地下储滤水库、抽水蓄能电站及矿井地热开发利用。与国外传统地下水库以井巷为主要存储空间相比,目前国内构建的地下水库主要以矿井采空区垮落带为存储空间,这使得矿井地下水库的容量大幅度提升,且垮落带内的煤矸石对矿井水还具有过滤作用。在此基础上,凝练了中国煤矿地下水库2个关键科学问题:矿井地下水库库容能力和矿井地下水库稳定性控制。探讨了库容能力和坝体稳定性控制的影响因素和现阶段主要研究手段,提出了在产矿井和资源枯竭型矿井建设地下水库的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施秉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秉喀斯特是我国第二批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之一,当前对其地貌演化尚缺乏系统性研究。通过多次野外勘测与取样化验研究,并运用GIS软件综合分析各要素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内主要造貌岩石为寒武系纯白云岩;研究区内地貌从分水岭到河谷呈现由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浅洼到峰丛峡谷的有序回春式逆向演化中;河谷裂点带之上的高原面中,地面以常态面状侵蚀作用为主,发育峰林谷地与峰丛谷地,在干流与水量较大的支流,水流下切迅速,形成峰丛峡谷,靠近河谷的中间过渡地带,发育了峰丛浅洼;研究区内未形成以深、长、大洞为主的洞穴发育区,更未发育网状地下河系统。因此,施秉喀斯特研究区代表了典型的白云岩喀斯特青年期地貌演化的特征,是研究白云岩喀斯特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