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各方面竞争愈加激烈,大学生社会化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应引起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化是个体全面发展成熟的过程,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都要经过艰苦的培养教育和锻炼成长。从德育的角度看,政治信念的形成、社会人生观的确立以及道德意识的社会化是最主要的方面,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学生在社会角色和生活技能方面的社会化。这当中尤其不能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使他…  相似文献   

2.
元、亨、利、贞是《周易》中的基本卦辞,千百年来对其阐释颇多。可见,它们已不单是一个文字诠释问题,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逐步渗透到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故本文即透过这种文化现象对其产生的背景及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做了一些探究,并初步将其所包蕴的文化意义定格在社会道德和文化心理范畴内。也即是说,元、亨、利、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其产生到发展始终背负着沉重的社会道德包袱,并逐步渗透和融化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以"90"后为主体的高校大学生群体是社会集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集体无意识现象中,表现最突出的是集体无意识行为。大学生们通过深层次的集体无意识心理结构表现出了典型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在学习、道德品行、生活与社会实践四个方面的集体无意识行为最为典型。这些集体无意识行为对大学生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与凝聚、反向的制约与毁灭、平衡与协调三个方面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宿舍心理和谐的构建是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基础.个体影响机制、宿舍场效应、群体心理效应以及小群体互动机制是大学生宿舍和谐心理生成的重要影响机制.自我激励与参与机制、持续保持机制、宿舍文化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是实现大学生宿舍心理和谐的主要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城市困难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精神文化需求,为提高困难人群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服务.采用《心理健康主观评定问卷》和《居民精神文化需求调查问卷》对福建省漳州市183户社区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困难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正常居民在认知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困难群体精神文化知识获取途径较单一有待扩展;困难群体居民有社会交往需求,但个人性格和时间限制较大;困难群体居民所追求生活方式及价值观趋向务实和物质化.结论如下:城市困难群体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缺乏主动性,需尽快建立包括心理帮扶在内的社区精神文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论述了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作用和大学生社会化必要性,对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认为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存在相辅相成关系,表现在有利于大学生毕业适应社会环境,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文化是高校教师在长期的职业行为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其与高校教师专业密切相关。通过价值文化、教学文化、学术文化、行为文化等几个方面对粤东地区5所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文化现状的调查,指出职业现状与职业理想存在差距、教学中尚未发挥学生主体性、学术中功利性与工具性凸显、教师群体缺乏自然合作等是当前高校教师文化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应通过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扶持和心理援助,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晋升、奖惩制度、学术评价体制的改革、构建高校教师合作文化等几个方面来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阐述当前我国社会道德问题的现象,分析导致这些道德问题的深层原因,应从加强道德教育、加强公共监管,健全法制建设、加强道德文化软实力建设等方面重建道德实力。  相似文献   

9.
<正>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其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不但可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还可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当前,加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化进程迫在眉睫,而在现代图书馆的社会化进程中,重中之重就是树立延伸服务的理念。也就是说,现代图书馆社会化的程度和进度取决于其延伸服务理念的探索程度与进度。  相似文献   

10.
从众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视社会从众心理的研究探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运用从众心理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思想政治工作运用从众规律的意义社会心理学指出;人们在群体中,常常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从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动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从众心理现象.例如:在选举某项负责人时,在三个候选人各方面条件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先表决的往往占优势.因为某些人看到别人举手,也就跟着举手;而举手只能一次,表决后面两个候选人时,就不能再举手.这种从众现象,具有十分广泛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培养幸福感实质上是一种幸福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是必要的,对于大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学业发展、社会化等意义重大。可以从大学生人格教育和塑造,自我期待和社会期待的统一,学校良好氛围的营造等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着虚假的道德冲突与真实的道德冲突。虚假的道德冲突来自于教师道德教学的需要,利于学生系统获得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知;真实的道德冲突则是源于学生自身道德成长过程,在社会环境中增强了道德主体的参与度,是实现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真实的道德冲突的出现是学生道德成长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不可回避的,更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面对道德冲突时,教师应该是“沟通者”、“引导者”,利用冲突的道德教育价值,促进学生道德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内部机制探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内部机制包括人格的动力机制和适应机制,它是中国化的人格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借鉴西方人格心理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植根于并挖掘本国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提出中国国人的人格发展模式是个体通过自身价值体系自觉地协调和整合个体与社会关系,有意识地去建构一种具有促进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内部机制.不同价值体系决定着不同人格适应机制,不同人格适应机制成为人格发展类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及其现代化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在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概念内涵、结构特征及其现代化转向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以追求和实现社会和谐的社会文明形态,它具有意识形态化、生态化以及社会化等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网络成瘾行为、网络依赖症、浏览、传播黄色信息等问题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越来越突出。强化道德引导,加强社会监管,积极提倡建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是抑制或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代,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标准,亦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学校的德育工作。而传统德育在其观念上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性,就其内容看抽象了人性的本质内涵,在德育模式方面则把品德的形成过程等同于智育的认知过程,从而造成当今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于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目标和主体性德育模式就成了每一位德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实效性是当前我国领域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主要以德育过程为出发点来探讨其基本路径,认为将正面性与批判性、计划性与即时性、可接受性与发展性以及理论性与实践性进行聚合,有助于提高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各国探寻监禁刑替代措施的历程,社区矫正刑在国外异军突起,并有扩大适用的趋势。社区矫正刑在减少监禁刑适用、促进罪犯社会化和降低行刑成本等方面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它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刑罚制度和罪犯处遏制度,对构建我国和谐刑事制度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所谓以德治国的法治思维是对治理国家的施政动机、施政方法、施政手段和施政内容提出的道德要求,是指在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时,都应该运用法治所固有的确定性、规范性等特点来保证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道德化。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一个健康的价值体系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心理问题,说到底就是错构了的价值体系与个体生存的环境失衡的问题。关系论模式使主体的价值建构有一个社会化定向;恰当的主观期望值使主体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个客观的定位;排除强烈的内心冲突即是排除各种诱惑,而达到价值体系的协调整合。建构健康的价值体系,离不开定向、定位和排除“噪音”干扰这三个心理学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