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治疗急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结扎幽门+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大鼠急性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观察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对模型大鼠食管粘膜损伤指数的影响。结果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能明显减轻大鼠急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粘膜的损伤。结论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对大鼠急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返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内容物返流性进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胸骨后灼热感与疼痛,可并发食管消化性溃疡或狭窄.因该病疼痛时可出现放射痛,在临床诊断中,如不仔细询问病史可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现报告2例.  相似文献   

3.
观察埃索美拉唑联用乌及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选取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口服药物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成药乌及散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15天后及一个月后进行胃镜复查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头痛、腹痛、恶心、腹泻)及食管黏膜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1.66%;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33%,观察组患者食管黏膜恢复程度也远远优于对照组,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埃索美拉唑与乌及散联合使用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食管黏膜愈合速度,建议临床全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念珠菌性食管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7例念珠菌性食管炎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 念珠菌性食管炎好发于老年患者,以60岁以上者居多(56例);长时间、大剂量、特别是联合应用抗生素者居多(36例);10例首发为念珠菌性食管炎,进一步查找基础病时发现其中3例为糖尿病、1例为糖耐量受损、6例为肿瘤患者;严重程度按Kodsi分级标准,Kodsi Ⅰ级居多(43例).结论 食管白斑对该病具有特征性及确诊意义,内镜结合粘膜涂片检查是诊断该病最可靠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最近研究强调甲氰咪胍对食管反流的治疗作用。尽管在内窥镜中食管炎仍然存在,然而甲氰咪胍却能改善胸前烧灼感临床症状。本文研究目的是试验甲氰咪胍预防粘膜改变的能力,实验用 Lambert 大鼠食管反流模型试验。材料和方法:用50只体重300—500克雄性大鼠,在全身麻醉下,Ⅰ组:27只鼠作食管与胃交界处切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单纯胰液反流对食管粘膜的损伤作用。方法运用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胆管空肠吻合术制作单纯胰液食管反流,并于不同时间分批取得食管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实验组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性食管炎,病变以食管下段为重,随病程延长加重,组织学表现为炎症、糜烂溃疡、上皮高度增生及出现化生柱状上皮。结论胰液能造成明显食管粘膜损伤,可能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并发症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误诊的原因和确诊方法,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方法:报告误诊为冠心病的反流性食管炎6例,并对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确诊方法进行探讨。结果:临床医生对反流性食管炎认识不足,诊断思路片面,缺乏进一步的检查和临床分析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由于食管解剖位置与心脏相毗邻,以胸痛症状为主,胃食道反流症状不明显,且多伴随冠心病易感因素者,容易误诊。结论:应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必要时进行24h食管pH值监测或冠脉造影来确诊。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胃肠紊乱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激惹综合征,大肠排便紊乱等。本文根据功能性胃肠紊乱定义而收治213例患者,男88例,女125例,从中按发病部位分析出食管功能紊乱为34%(72/213),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27%(58/213),小肠功能紊乱23%(48/213),大肠功能紊乱16%(35/213),他们的平均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及男女之比分别为:43.6岁,41.3岁,39.5岁,42.6岁;6.7月,10.3月,18.5月,12.3月;1:1.18,1:1.15,1:1.4,1:1.21。在213例功能性胃肠紊乱中有精神障碍102例,占48%(102/213)。其中食管功能紊乱43例,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32例,小肠功能紊乱27例,大肠功能紊乱未发现。另外从发病部位中按病因分析出胃食管反流病为37.9%(41/72),癔球症11.1%(8/72)。非梗阻性吞咽困难31.9(23/72),功能性消化不良100%(58/58),小肠肠激惹综合征18.8%(9/48)。小肠性功能性腹泻81.2%(39/48),大肠肠激惹综合征11.4%(4/35),习惯性便秘80%(28/35),功能性大便失禁8.6%(3/35)。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可帮助我们认识功能性胃肠紊乱的发病情况,提高对该病认识,以便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今日食管空肠(或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在非食管外科医师手中仍屡见不鲜,吻合口瘘的死亡率较高。而且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仍无可靠的预防方法。我院外科从1985年起设计创用“围巾式”法用于临床,其特点是用全层空肠或胃壁包绕在吻合口周围形成瘘的屏障和吻合口处高压带防止返流。9年来共作食管空肠或胃吻合50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和返流性食管炎,仅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痊愈,初步证明这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可靠的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酸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豚鼠模型,用于研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并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方法豚鼠持续灌酸或蒸馏水16天后,测其食管下段粘膜的pH值,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研取食管、气管和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豚鼠食管下段粘膜的pH值明显降低,BALF的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显著升高(P<0.01),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食管、气管和肺组织上皮增生,炎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结论胃内容物反流能造成豚鼠食管、气管粘膜和肺组织的损伤,可研究GERD并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该病的病理生理情况,该制模方法成活率高、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11.
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治疗食管癌10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劲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我院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02例,临床治愈率99%.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7例.其中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103)、18.45%(9/103)、9.71%(10/1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19/103).结论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少,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有效地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劲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我院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02例,临床治愈率99%.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7例.其中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103)、18.45%(9/103)、9.71%(10/1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19/103).结论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少,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有效地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郭荣荣  冯金刚 《甘肃科技》2016,(19):114-115
探讨分析老年反流性食管炎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临床疗效。选取秦安县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联合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联合组4疗程后临床有效率90.48%,远高于对照组的59.05%(P0.05),联合组8疗程后临床有效率97.62%,远高于对照组的78.58%(P0.05);联合组治疗期及3个月随访中不良反应发生率4.76%,稍低于对照组的9.5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伊托必利临床常用剂量对大鼠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完全结扎幽门+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制备大鼠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观察盐酸伊托必利临床常用剂量对大鼠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小肠推进及食管黏膜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盐酸伊托必利能明显提高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的小肠推进功能,明显减轻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的损伤。结论盐酸伊托必利临床常用剂量对大鼠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人胚食管胃移植于裸鼠皮下,期望建立一个研究食管胃部疾病的实验模型,人胚食管全层和粘膜层移植皮下均可成活(16/16),且均呈囊状生长,通过14个月的观察,从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组织化学染色等方面分析,人胚食管在裸鼠体内的发育基本上与正常发育类似,且保持正常食管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功能。人胚胃体部、窦部全层及体部粘膜皮下移植均没有成活(0/10),但窦部粘膜全部成活(12/12),移植片状粘膜也呈囊状生长。通过14个月的连续观察,基本保持窦部粘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通过腺体和CEA的变化,说明胚胃发育趋向成熟。研究中还探索了体外培养后再行移植,发现食管粘膜和窦部粘膜均可成活,且组织结构和功能与直接移植没有明显区别,为实验提供了方便。此外,为了达到长期移植的目的,而不受裸鼠寿命的限制,进行了移植物裸鼠间再移植,也可成活,且保持结构功能不变。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PU)疾病之间的关系日渐明确,但HP与PU之间是否有直接关系未见明确报道。本文对胃镜确诊为PU的256例(男180例、女76例),平均年龄42.6岁的患者进行溃疡处和胃窦部粘膜各取2块组织,每处2块组织分别做1分钟尿素酶试验和PCR HP的DNA测定,发现溃疡处均为阳性220例(85.9%)、阴性36例(14.1%),胃窦部粘膜均为阳性212例(82.8%)、阴性44例(17.2%)。其中各种溃疡处HP阳性率分别为:十二指肠溃疡84.4%,胃溃疡78.6%,幽门管溃疡100%,复合性溃疡100%,吻合口溃癌100%。PU患者总阳性率高,而且溃疡处阳性率高于胃寞部,提示HP可能为PU形成的直接致病因素有关,其机制可能与HP菌体和鞭毛特殊结果以及菌体的酶、细胞毒素对胃粘膜屏障的直接损害或加上胃酸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强化制酸及抗焦虑/抑郁联合治疗糜烂性食管炎疗效。方法经标准抗酸疗效不佳并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1)口服奥美拉唑并氟哌塞吨美利曲辛,对照组(n=20)口服给予奥美拉唑及安慰剂。治疗4周后行症状自评、胃镜检查及精神状态评价。结果烧一L,/反酸改善或显效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胃镜下食管远段充血及糜烂减轻或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糜烂性食管炎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采用强化制酸并抗焦虑/抑郁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有助于食管粘膜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伴有脾功能亢进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8例患者行DSA下经皮肝穿刺、插管进入门脉,用弹簧栓、无水乙醇和明胶海绵栓塞食管胃底静脉,再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 18例病人(致出血的)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及脾动脉插管、栓塞均获成功.16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1~16个月.其中2例于1~2周时再呕血,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术后3周死亡,余13例病情稳定,未再出血.结论双介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桑谢和 《甘肃科技》2012,28(6):141-142
探讨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体会.回顾性分析了16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资料,其中85例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81例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经一个疗程(四周)后评估治疗组治愈率(63/85)74.1%及总和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50/81) 62%、88.4%,手术率及无效率治疗组(10%、4.75%)明显低于对照组(1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溃疡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 H_2—受体拮抗剂之抑酸作用及应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是确切的.但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判断停药指标报道较少,本文将应用“泰胃美针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4例停药指标分析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