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密度泛函方法的LDA和NL/LDA优化分子片试HFe(CO)5^+和Mn(DCO)^-5的几何结构3,并计算了Fe(CO)5的NL/LDA亲子亲合能,其来751.6kJ.mol^-1,介于文献报道的HCN和NH3的质子亲合能之间,解释了Fr(CO)5容易从H2CN^+中得到了质子而难以由NH^+4夺得质子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2.
用密度泛函方法(DFT)的LDA和NL/LDA优化分子片试剂HFe(CO)5+和Mn(CO)5-的几何结构,并计算了Fe(CO)5的NL/LDA质子亲合能,其值为751.6kJ·mol-1,介于文献报道的HCN和NH3的质子亲合能之间,解释了Fe(CO)5容易从H2CN+中得到质子而难以由NH4+夺得质子的实验事实。HFe(CO)5+电离H+后其几何结构由C4v对称性变为D3h对称性,与等电子体HMn(CO)5电离H+后几何构型的弛豫相类似。NL/LDA计算的分子片Fe(CO)5的弛豫能为-59.78kJ·mol-1。计算结果还表明,HFe(CO)5+电离H+后Fe→CO反馈π键得到加强,使得FeC键缩短,CO键增长;同时,Fe原子上的电子电荷减少,而C和O原子上的电子电荷增加。Muliken布居分析同样表明,在HFe(CO)5+电离H+后,Fe和C之间的Muliken键级增加,C和O原子之间的键级减少  相似文献   

3.
对H2O+H→OH+H2反应,用从头算方法(UMP4/6-31G)作了IRC解析,计算活化能与实验值相符,在沿IRC动态学分析的基础上,用传统过渡态理论,变分过渡态理论及相应隧值效应校正计算反应速率常数,获得了与实验值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从头算方法在MP2/6-31G**水平上优化出类Witig反应H3PNH+H2CO→H3PO+H2CNH中的中间稳定态、过渡态及复合态的几何构型。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是一个二步反应,在反应途径上存在一个四元环中间体。  相似文献   

5.
用从头算UHF/6-31G方法计算CH3+OH→CH2-H2O的反应途径,在此基础上计算沿反应途径的动态学性质及正则变分过滤态理论的速率常数,同时进行隧道效应的校正。结果表明,变分过滤态方法和隧道效应正对该反应体系效果明显,其中小曲率近似的隧道效应校正效果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6.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在HF/6-31++G^**水平研究了臭氧与CH自由基反应的微观机理,优化得到反应途径上的反应物、过滤态、中间体和产物的构型,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滤态和中间体进行了确认,用MP4/6-31++G^**//HF/6-31++G**方法计算能量,同时进行零点能校正,研究结果表明:CH和O3反应首先生成环状中间体HCO3,且该步反应表现为亲电反应特征,然后中间体裂解生成HCO和O2该  相似文献   

7.
该文是用非限制性Hartree-Fock自洽场分子轨道方法UHF-SCF-MO研究含硝基化合物热解机理的第1报,通过AM1计算求得了反应CH3NO2→CH3+·NO2的过渡态和活化能,给出了热解位能曲线。经零点能校正,计算得活化能为119.53kJ·mol^-1,而以前的限制性Hartree-Fock计算不可能求得该自由基反应的过渡态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8.
用排列通道线性组合散射方法(LCAC-SW方法)计算了一维共线反应F+H2(0)→H+HF(v)的反应几率,在采用一较小基组(振动能级数目nvib(H2)=8,nvib(HF)=12,分布高斯函数项目gas=10)的情况下,得到了与Kuppermann的精确量子计算数值比较一致的结果,算得F+H2(0)→H+HF(v)=2)变换反应几率P^R02在E≈0.014eV附近有一尖峰出现。  相似文献   

9.
改进了复杂反应系统代数结构中的表现矩阵,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并计算出Belousov-Zhabotinskii振荡反应体系中的独立反应,得到了一组新的结果。3CH2(COOH)2+ 2H+ + 2BrO-2 2BrCH(COOH)2+ 4H2O+ 3CO2 8Br2CHCOOH+ 4H2O3Br2CHCOOH+ 6CH2(COOH)2+ 2H++ 2BrO-3 。  相似文献   

10.
在自组装的量热装置中,同步记录了KBrO3-CH2(COOH)21-H2SO4-Ce(NO3)3体系的热动和电位振荡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Ce^4+]/[Ce^3+]呈周期变化的同时,伴随吸热和放热过程交替进行。实验结果与按FKN机理理论分析一致,吸热效应主要与Br2O4离解为BrO2有关,放热效应则与丙二酸的溴代及溴代产物的氧化胶有关。本工作成功地将量热计用于动态热热信号检测,为研究振荡反应建  相似文献   

11.
用电导法研究了在25℃时几种稀土硝酸盐与15冠5在(CH3)2CO、CH3CN、CH3OH及DMF中的配位反应,计算了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摩尔电导率.结果表明,在溶剂(CH3)2CO、CH3CN、CH3OH和DMF中,稀土和15冠5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大小分别为Nd3+<Eu3+<Y3+,Eu3+>Gd3+>Y3+>Dy3+>Tb3+,Eu3+<Gd3+<Y3+和Nd3+<Gd3+,在这几种无水溶剂中,同一稀土冠醚配合物的AML(NO3)3值大小顺序为:DMF>CH3OH>CH3CN>(CH3)2CO.  相似文献   

12.
该文是用非限制性Hartree-Fock自洽场分子轨道方法化合物热解(生成双自由基)机理的第2报。通过AM1计算求得反应CH3ONO2→CH3O·+·NO2的过滤态,给出了合理的热解位能曲线。经零点能校正计算得活化能为81.422kJ·mol^-1,得到以往用限制性Hartree-Fock计算不能求得的自由基反应的过渡态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13.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cis-[Coen2(OH)(OH)2](ClO4)2(en为乙二胺)与酸性媒介黄GG染料(2-羟基-5-[(4-苯磺酸基)偶氮基]苯甲酸)的取代反应动力学.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oen2(OH)2]+、[Coen2(OH)(OH2)]2+60℃时的加质子反应平衡常数.用分光光度法测得60℃时染料的酸解离常数.60℃离子强度为0.1mol/kgNaClO4时,各络合质点与染料的反应活性顺序为[Coen2(OH)(OH2)]2+>[Coen2(OH)2]+>[Coen2(OH2)2]3+.由表观速率常数kobs与Co(Ⅲ)络合物浓度的关系及反应活化参数西ΔH、ΔS可见,该取代反应是按SN2缔合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用统计热力学方法和过渡态理论计算了CF3C(O)F解离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函数及其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下CF3C(OF)F不会由解离反应而消耗;高温下自发并有一定的解离速率。另外,计算了重要反应物种的定容摩尔热容并做了多元线性拟合。  相似文献   

15.
应用原位红外光谱的方法,在反应现场条件下,研究了促进型甲酸甲酯(MF)氢解制甲醇铜铬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物种,结果表明,在MF氢解反应条件下,工作态催化剂上主要的及附物种和反应中间物种是CH3O-CHO...H-O(a)(1751,2730,1455cm^-1),CH3O-CHO...Cu^+(a),(1654,2730,1455cm^-1),CH3O-CHO...Cr^3+(a)(1552,273  相似文献   

16.
应用原位红外光谱的方法,在反应现场条件下,研究了促进型甲酸甲酯(MF)氢解制甲醇铜铬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物种.结果表明,在MF氢解反应条件下,工作态催化剂上主要的化学吸附物种和反应中间物种是CH3O-CHO…H-O(a)(1751,2730,1455cm-1)、CH3O-CHO…Cu+(a)(1654,2730,1455cm-1)、CH3O-CHO…Cr3+(a)(1552,2730,1445cm-1)和OCH3(3012,2946,1455cm-1).结合对该催化剂活性位本质的探讨,推断了甲酸甲酯氢解制甲醇的主要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用碘量法测定Fe^3+/Fe^2+体系中的游离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滴定强酸性含Fe^3+及Fe^2+体系中游离酸(其游离酸浓度〉1mol/L)的新方法。实验证明,将K2C2O4作为掩蔽剂时,利用过量的KIO3与过量的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测定体系中的游离酸,当体系中存在的Fe^2+时,可利用KMnO4(在强酸性下)或H2O2(在弱酸性下)的预氧化来消除Fe^2+的干扰。在加入过量的K2C2O4(C2O^2-4与Fe^3+的摩尔比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CF2HC1-O3体系在253.7nm紫外学照射下所引发的O(^1D)与CF2HC1的反应。O(^1D)与CF2HC1的反应最终产物为CF2O、HC1。对O(^3P)与CF2HC1的反应可能性、O(T^1D)与CF2HC1的反应机理、外加气体对反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用AM1方法(采用UHF计算程序)研究了CH3C9O)OONO2,CH3C(CH2)C(O)OONO2和C6H5C(O)OONO2热消除NO2形成自由基的反应,计算的活化能分别为118.58,108.93和106.53kJ.mol^-1。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氨基酸的衍生物与丙酮作混合底物的BZ类振荡反应[KBrO3-(CH3O)3CCH(NH2)COOH-CH3COCH3-MnSO4-H2SO4]体系的振荡反应.给出了典型振荡波形及振荡浓度范围,分析了对振荡反应影响的因素、温度效应.解释了两种有机底物在振荡反应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