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故乡》作为一个窗口,是联结着鲁迅小说审美风格总体的,这风格是凝重的,它不断地超越着生活的直接性,而负载着历史的深蕴。《故乡》在鲁迅的小说中,又是充满了内省性体验的。同时它以沉郁、凝重和白描的体构成“有意味的形式”。在历史的筛选中,这篇小说的价值和审美意味仍在深化着。  相似文献   

2.
杨绾是安史之乱后,以清德高尚风范一时的名相,为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将郭子仪所敬重。杨绾又长于文辞,他撰写的《郭夫人碑》凝聚着他和郭子仪的心血和友谊.郭子仪夫人王氏不见于正史记载,《郭夫人碑》对王氏家世、生平记述较详,并且对正史记载郭子仪的事迹有所补充。同时,《郭夫人碑》对唐代丧葬风俗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收入了中学语文课本,为大家所熟悉。有些学者认为,《故乡》之所以被选为教材,是便于教课,因为闰土的形象容易理解。特别是用一种类似于自叙小说的阅读方式,将小说《故乡》的内容和现实中鲁迅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直接联系起来,似乎可以快捷地接近和了解鲁迅。真是这样的吗?在数次拜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后,对此产生了疑问。成功的作家往往跟他童年的记忆和早期的经历有着深刻的联系,这已为现代心理学,特别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所证实。鲁迅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强烈地流露了他的“怀旧”情绪。创作是一种理想的追忆和愿望的升华,理想是创作的逻辑起点,人们常称之为乌托邦,鲁迅自己称之为“梦”。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在年轻时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梦”与现实有效地联系成为作家创作的原初动力。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创作或“梦”是对现实的不满与超越。这“梦”或乌托邦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作家的“世界”,这作家的“世界”才是一个作家创作的本质,尽管它已在现实中失落了,可是却在创作中不断回归与呈现。这是一个作家真正的“故乡”,灵魂的“故乡”。它也许仅仅存在于作家的...  相似文献   

4.
小说《故乡》体现出鲁迅对理想的精神家园的寻找、依恋及家园失落所带来的痛苦和备挣,是漂泊者的精神之歌。在《故乡》中,鲁迅的心路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过去——拒绝遗忘;现在——拒绝介入;未来——反抗绝望。  相似文献   

5.
读杨通江著《苗族歌谣文化》●[澳大利亚]谭达先/著《苗族歌谣文化》是一本研究苗族文化的新著。过去从未有人写过全面论述苗族歌谣文化的专著,而此书是当代的学术界中由苗族青年学者杨通江等出的第一本,质量还是比较高的,这就显得十分可贵了。此书有四大特点,值得...  相似文献   

6.
一 前言 杨黼的《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俗称《山花碑》,是一块用白文(即用汉字记录白语)写的白族山花体民歌的碑。因为它是白语,一向不为人所重视。抗日战争时期,国内的学者名流纷纷来到大理,才为研究民族历史和语言学的专家所注意。傅懋勣、肖雷南两先生曾根据庆洞庄白族郭纯仁先生的读音做了记录,进行过研究。石钟健先生、范义田先生、徐嘉瑞先生对这块碑都作过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意见。解放以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对民族历史和语言文学研究工作的重视,中央白语调查组,曾对这块碑进行过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归乡叙事”中,对故土风景和人事的回忆和描述是故事的主题。鲁迅因循《故乡》中残旧破碎的“风景’’确立自己的启蒙者角色,并呼应其内心的悲痛和焦虑。《白狗秋千架》中的莫言则在传统的“归乡叙事’’之上,更多地复原故乡“风景”的多面之相,不仅消解了启蒙的意味,在更深的层面上,展示了故乡旺盛狂野的生命力。联系两部作品产生时的历史语境,可以一窥“怀乡人”面目。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故乡》的主题是什么?至今人们的看法还很不一致。有些比较流行的观点,仔细推敲一下,感到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不尽吻合。比如,不少同志提到,小说主题是“揭露反动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与摧残。”但是,用小说实际一检验便不难发现,这一结论很难从作品中找到充足的依据。仅有的一点就是闰土的几句话:“非常  相似文献   

9.
电影《杨闇公》是导演二刚的作品,这部作品以其庄严而凝重的叙事、伤感而柔情的基调、写实而敏锐的视角、真挚细腻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杨闇公从14岁至29岁短暂而光辉的人生经历,生动地诠释了杨闇公“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热情地讴歌了杨闇公宁死不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该电影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荣获了重庆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影《杨闇公》在时间和空间的设计和表现上,都体现出了导演非凡的艺术创造力。本文将主要从蒙太奇的结构作用、参与叙事等几个层面对这部作品的时空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于《杨娼传》的主旨,以往论者多贯其以"义"与"廉",其实它是一篇写情小说。小说中帅甲与其妻的婚姻现实恰好触及了中唐时代门阀婚姻的痛处,而通过对杨娼与帅甲的情与义的叙写,又歌颂了当时下层妇女坚贞而纯朴的爱情。  相似文献   

11.
张欣欣 《科技信息》2011,(12):I0157-I0157,I0159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仅有名有姓的出场人物就逾四百,而这些人物姓名有着其自身的涵义和功能。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姓名翻译就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堪称权威之作,杨译本在翻译人物姓名的时候,采用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音译,即用威妥玛拼音系统翻译部分人名。本文将通过对杨译本中的姓名翻译的分析,阐释威妥玛拼音在人名翻译方面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12.
翻译在跨文化信息交流中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转化手段。由于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特征,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难免会遭遇到文化缺省的现象,因此翻译时必须采取适当的补偿策略,才能使译文读者欣赏到原作所体现的异域文化。本文以《红楼梦》的杨译本为例来探讨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及文化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故乡》洋溢着浓郁的文化诗性意味。我与故乡、闰土、杨二嫂三重关系的背后,隐含着情感的失重这一潜在的情感现象,这既是由于中年闰土、杨二嫂对中国传统人伦道德的依附,也说明了在特定文化氛围下知识分子身份的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小说借此深刻地反思了个体存在的孤独与绝望,探讨人与文化的悖论这一根本命题。  相似文献   

14.
One 农村循环经济促进 城乡一体化的表现 工业一体化 城市大型企业与乡镇企业发展联合,组成城乡联合、优势互补的大企业集团,从而可以弥补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的缺陷.例如,随着我国城乡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转化为开拓工业利用新领域提供机遇和平台:包括以新材料、新燃料和生物新材料为主的工业产品,以生物建筑材料、纺织材料为标志的工程材料等等. 资源一体化 构建以资源链区域整合为特征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按照"资源一产品—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物质流动方式,拉长农业产业链,深化农产品加工,有效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循环农业发展强调城乡统筹,把城市、乡村建设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构建城乡工、农等产业间多级生态链接模式,实现城乡共生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英译一直得到学界的关注,特别是杨宪益、霍克斯的译本多年来成为评论的焦点。分析杨、霍译本《红楼梦》第三回英译,应当说,与原文相比,两种译本在章回题目、人物塑造、文化转换等方面,仍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5,(3):31-34
《潜水鸟》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短篇小说集《屋中的小鸟》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借草原潜水鸟的销声匿迹、自然环境的改变来暗喻梅第女孩皮格特·坦那瑞人生轨迹的变化以及梅第人社会生活边缘化问题。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刻画了与皮格特有着相似人生轨迹的人物闰土,借农村生活的凋敝以及闰土的沧桑变化来反映农民在民国乱世间的艰难处境。这两部作品有着许多卓然可比的文学现象,他们对自然美好乡村的怀念、人文社会对自然的破坏、特定社会环境下处于底层人物的遭遇方面都有着相似的探讨,共同唱响了一首纯真与经验之歌。这两个文本所具有的能够引发共鸣的内在一致性为他们的平行对比提供了可能性,彰显了文学跨域国别、跨域文化和语言所具有的普遍而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名利场》杨必译本的序及前二章中的异化和归化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类,初步探讨了异化与归化现象存在的价值以及由于二者的结合使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杂合。从而得出结论:这三种现象的存在符合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在当今和今后的翻译作品中将更加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19.
王环 《科技信息》2009,(16):91-91
文学翻译中超额和欠额翻译现象不时出现,本文以杨译本《红楼梦》为例,分析这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译文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故乡     
在一代又一代老人们的口传心记中,小村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光景。至今,在一棵棵古老的大树或一块块光滑的石板上,无不斑驳着小村从岁月深处一路走来的沧桑和文明,诉说着小村依附着时代的兴衰与荣辱……小村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水峪,这是一个就算在本地南部山区也是小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