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和策略.邓小平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提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江泽民同志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新情况,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区域经济开发思想.这些对我国全面实施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进一步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实质,是如何发展中国经济,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集中反映了这一要求,因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对共同富裕思想有重大发展,这个问题也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本文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提出的背景出发,界定其科学内涵,并论证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贯彻落实,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实践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各地的发展还不平衡,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道路还存在许许多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追求共同富裕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分配理论。认为“共同富裕”看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竞执政的唯一宗旨。但近年来中国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严峻,必须加以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到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不懈追求.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不同于以往人们对共同富裕的描述,它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廓清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发展路径,对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反复论述了“共同富裕和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共同富裕”,俄罗斯走资本主义道路出现了两极分化,二者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共同富裕”构想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对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经济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反复论述了"共同富裕和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共同富裕",俄罗斯走资本主义道路出现了两极分化,二者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是一体的、不能分割的.离开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共同富裕,离开共同富裕的“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主题是摆脱贫困,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实现共同富裕,时代主题已经发生了转换.解决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问题,关系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国情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和"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目前我们应该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办法和当前的社会问题制定政策法规,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不懈探索。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蕴含了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主要包括: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允许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内容。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观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的贫富差距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了正确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观”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比较,一方面客观地分析了“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另一方面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展示的社会主义观,从而说明:以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逐步提出和完善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单位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的收入分配理论;现阶段存在的贫富差距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不是导致贫富差距的根源,两极分化也不是我国的现状和最终结果,我们的最终目的始终是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论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原则有两条,一是发展生产,二是共同富裕。本从“共同富裕”的内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三方面对邓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论断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允许、提倡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是邓小平为纠正长期以来分配问题上“左”的错误,克服平均主义弊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一思想不仅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走向共同富裕的具体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而且对正确认识富与德的内在关系、富的道德价值、富的伦理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伦理观。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空间构架思想。邓小平以“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平台,以“一个大政策”“两个大局”为核心,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核心优先,兼顾外围,先求发展再求均衡的共富空间构架思路;以改革、开放为支点,以发展为中心的构架原则;以沿海为核心区优先发展富裕起来,由沿海到沿江、沿边逐步推进、东中西三大地带梯度推移、渐次发展的共富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科学含义、实现路径,为党和国家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确立了根本价值遵循。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目标,我们应以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南,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政策措施,认真实践,把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的伟大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项重大的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时候,党中央英明、果断地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这一重大的战略西移,体现了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更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在新时期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最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和邓小平对此问题都进行了探索,并付之以实践。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正是在这一科学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