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航空遥感在内蒙古大岭矿区煤火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航空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分析,提出高光谱遥感图像提取矿区煤火信息、准确圈定煤火分布范围的方法.方法 根据野外实测温度特征,分析煤火分布特征及与周围地物的关系,并对高光谱图像进行波段选择,得到最佳波段组合;采用假彩色合成、阈值分析与密度分割等方法提取温度异常区,根据图像像元亮度值相关分析得出回归公式,从而计算图像上所有像元点温度值,绘制火区地表等温线图,准确圈定温度异常.结果 准确圈定了研究区的煤火高温异常区、温度异常区,以及火区的地表的等温线图.经野外验证和遥感图像提取的温度异常对比分析,所圈定的温度异常区均为准确的.结论 利用航空高光谱遥感热红外遥感图像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在中国北方植被覆盖少的地区进行煤田火区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多源数据在西藏多龙矿集区找矿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利用ASD光谱仪对多龙矿集区蚀变岩石进行波谱测试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利用ASTER数据提取了多龙矿集区的遥感蚀变信息;其次,选用ETM+数据对该区进行了地质解译,最后,把地球化学数据和遥感蚀变信息、遥感地质解译信息进行综合圈定了找矿靶区.通过多源数据综合研究认为:1)遥感蚀变信息整体呈近东西向和南北向分布,与主构造方向一致,且多龙矿集区的形成与断层发育密切相关;2)通过Cu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和遥感蚀变信息、地质解译信息综合圈定的找矿靶区,经过野外实践验证表明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因此,以岩矿波谱测试为基础,综合遥感蚀变信息、地质解译信息和地球化学等多源数据的找矿方法具有快速、经济、高效的效果,尤其在西藏这种气候恶劣、生态背景脆弱的地区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优势的发挥离不开与实际矿床地质背景的结合,该文选取新疆和田上其汗东区为研究区,从遥感数据角度分析解释成矿地质过程中的蚀变现象。利用光谱分辨率较高的ASTER卫星遥感数据,结合现代成矿地质理论及搜集的区域地质资料,通过遥感短波红外波段提取热液活动相关的成矿信息,分析矿化蚀变与地层、构造、岩体、化探异常、航磁异常的关系及致异常因素,结合已知矿点地质环境分析,研究多种矿化蚀变空间分布特征与块状硫化物型矿床成矿过程的关联,优选找矿靶区,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应用ASTER遥感影像数据对内蒙古万合永火山盆地进行了铁染、羟基蚀变信息提取研究,结果显示已知矿化点、异常点(带)与提取的铁染异常吻合度较低,而与羟基异常匹配很好,面状、线状蚀变多分布于满克头鄂博组环形构造内部、多组断裂交汇部位以及夹持区,主干断裂周围.另外,在(花岗)闪长岩区域也提取到大面积羟基异常.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圈定出四处找矿有利地段,指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WorldView-2和ASTER遥感数据,在东昆仑成矿带中段黑刺沟矿区及其外围开展遥感找矿预测研究。在综合分析黑刺沟金矿成控矿要素的基础上,运用制作好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地质构造和岩性地层信息提取,结合Au、Sb化探异常,明确了研究区内矿化严格受到北西向断裂的控制。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在矿区东南延伸地段圈定了1处遥感找矿预测区,通过野外验证,发现了一条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发育,规模较大,具有较大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6.
热液成矿作用的重要标志就是围岩蚀变,而围岩蚀变范围往往大于实际矿体范围数倍乃至数十倍。以查干陶乐盖地区为例,利用遥感矿化蚀变信息识别与提取手段,采用"多元数据分析+比值处理+主成分变换+掩膜干扰去除"等方法对遥感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对各信息分量进行分析比较。结合影像特征和地学围岩蚀变相关理论,阐述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对成矿有关的蚀变信息进行提取,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为该类地区成矿远景区及找矿方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万合永火山盆地位于大兴安岭南端,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的北东段,中生代火山活动非常频繁且强烈。利用Geoeye-1遥感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对万合永火山盆地进行了线、环构造解译,经过后期野外地质查证,并结合研究区已有的地质资料,得出了该区断裂构造分布规律,并划分出NE向和NW向为主的线性构造格局。根据解译出的构造信息,并结合研究区的矿化、遥感蚀变等信息,圈定出了四处找矿有利地段,从而为下一步的矿产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Sentinel-2A影像数据的光谱特征分析,并结合遥感矿化蚀变异常信息的提取理论,选取四川省康定雅拉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羟基蚀变异常信息,通过图像密度分割和蚀变信息面积统计,结合Landsat 8遥感数据提取分析结果和研究区地质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entinel-2A遥感数据进行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并且提取精度高,提取蚀变信息面积广,可为Sentinel-2A新型光学遥感数据在遥感找矿领域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World View-2和ASTER遥感数据,在东昆仑成矿带中段黑刺沟矿区及其外围开展遥感找矿预测研究。在综合分析黑刺沟金矿成控矿要素的基础上,运用制作好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地质构造和岩性地层信息提取,结合Au、Sb化探异常,明确了研究区内矿化严格受到北西向断裂的控制。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在矿区东南延伸地段圈定了1处遥感找矿预测区,通过野外验证,发现了一条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发育,规模较大,具有较大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阿尔沙特位于阿勒泰北部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贵金属成矿区,但由于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较差,对地质找矿工作造成一定难度。通过应用遥感技术提取的地质构造信息、蚀变信息、伟晶岩信息等,基于这些遥感数据的分析对该区伟晶岩矿床圈定了8个找矿远景区,并对其中的两个远景区进行了预测,为以后地质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热资源是一类备受青睐的新型绿色能源,虽研究已久但缺乏结合多源环境因子进行建模研究。以福州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城市热异常越级融合提取算法(UTLFAE)处理由Landsat8反演所得的地表温度消除城市热岛,将燕山期侵入岩划分为早期与晚期两个证据因子作为改进,使用加权信息量模型融合地质背景、地理背景、地球物理3类数据共7个因子进行建模,并结合地热温标对圈定的地热潜力区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城市热异常越级融合提取算法能兼具大窗口与小窗口的提取特性从而尽可能地完整识别出城市热异常区域,主要水系对福州地区地热资源影响最大,燕山早期侵入岩对福州地区地热资源的影响大于燕山晚期侵入岩。ROC曲线评价结果显示,加权信息量模型预测能力优于信息量模型。福州地区地热资源模型表明,高地热潜力地区的分布与主要水系的分布具有明显关联性,市区、县区附近区域的地热潜力均较高并以福州市区、永泰县区、连江县区3处最为突出。永泰县区、连江县区能作为地热生态示范区与地热旅游品牌建设的优选区,未来可以考虑在闽侯光明、闽清汤兜两处开展干热岩远景勘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应用遥感地质解译、土壤氡气测量、地温测量以及地电测试等技术方法,结合现场勘查和相关地质资料,对成都市龙泉驿点状地热异常现象的成因机制进行探讨。龙泉驿断层被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的次级断层切割,断层遥感影像清晰。断层上方土壤中出现极高的氡气浓度异常,从旁侧向地热异常点逐渐升高,显示断层的活动性和良好的渗透性,沿断层有流体上升。断层上方近地表局部填充的块状疏松土壤起到"导热管"的作用。发震于龙门山逆冲推覆造山带的汶川大地震及其余震的剧烈运动,使成都前陆盆地中的岩块沿中三叠统下部滑脱层滑动,产生大量构造热。热流沿滑脱层向远端的前陆隆起——龙泉山传递,通过龙泉驿断层向上溢流,并经"导热管"在地表形成点状地热异常。龙泉驿地热异常的主导因素是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构造热产生的地震地热异常"远端效应"。龙泉山断裂带不可能发生较大的破坏性地震。该地区可能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腾冲水热活动区的地热田及其高温喷气、水热矿化等现象都与火山喷发活动密切相关。本文试图应用板块构造观点来探讨区内热的来源,热能的空间分布,并初步找出构造控热的规律。通过分析若干个地热田的地质背景,热流体特征,热显示与构造控热的关系,认为腾冲水热活动区有着巨大的地热潜能,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地表能量辐射平衡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岩石热传导、土壤热传导以及煤层气储层影响热导率等方面分析了地下热传导,探讨了地球内部热量传递导致地表温度异常的原因。选择河南焦作煤层气富集区作为热红外遥感监测靶区,运用ASTER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温度反演。首先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 4进行大气校正获得大气透过率,然后根据NDVI计算地表比辐射率,最后采用分裂窗简化算法反演地表温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温度反演最低为296.62K,最高为302.67K,部分研究区呈现显著温度异常。通过分析该区域温度异常的不同原因,注意到富含煤层气对应的靶区呈现温度异常,根据地下热传导机理,据此推断该靶区温度异常是由于地下煤层富含煤层气从而导致地下热导率低于周围地层的热导率所致,该结论仍需要应用其他手段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开采在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等快速发展的同时,会对区域地表热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准确和快速地获取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及矿业用地信息,结合迁安市矿业开发过程特点,借助“黄蓝—差值影像法”、叠加分析法和剖面分析法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00―2018年间,迁安市矿业密集区马兰庄镇的地表热环境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贯穿典型矿业用地的4条温度剖面线的波谷(低温区)均位于绿地和水域,波峰(高温区)均位于矿区采场裸岩、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排土场矿渣和尾矿库内尾砂。2000―2018年马兰庄镇的高温区面积占比从2000年的25.11%,上升到2008年的39.93%,再下降到2018年的28.71%;矿业用地占比从2000年的25.78%,上升到2008年的38.78%,再下降到2018年的27.94%;矿业用地和高温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且矿业用地与高温区空间位置基本重合。研究结果将深化矿业密集区地表热环境时空演变特征规律的认识,为制定缓解高温聚集效应策略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区域成矿条件的遥感信息识别方法和地质异常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依据成矿理论和专家知识,构建包括大地构造信息、重力异常信息、构造异常信息、地层展布特征和岩浆活动规律以及遥感异常信息在内的区域成矿条件综合评价模型,对各种成矿因素进行定量化的逐步推理判识和综合筛选,推断成矿有利地域.初步形成从信息识别到综合评价的相对完整的思路和方法,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问题, 基于新型的 Landsat鄄8 热红外遥感数据, 采用大气校正法(RTE: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反演出辽东地热区在 2014 年不同月份的地表温度, 并将反演结果中的高温异常区 与研究区内已知温泉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两组数据在 8、 9 月份时具有很高的空间相关性。 该方法及结果对于探明辽东地热资源的空间分布及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nin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maps of Changbaishan Tianchi volcano area are retrieved from nine thermal infrared images which are taken from 1999 to 2008. In terms of 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we classify the surface cover of the study area into three types, i.e. vegetation (forest), mixture of soil and vegetation (short grasses), and bare rock.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each type of surface covers is calculated first, and then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record from Tianchi meteorological station is subtract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weather variation. Finally, thermal anomalies of three types of surface cover in Changbaishan Tianchi volcano area in the period of 1999 to 2008 are obtained, which is believed to reflect the magmatic activity in the magma chamber under Tianchi volcano caldera.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mperature of the study area increased with an intermittent tendency during 1999 to 2005, but dropped after 2005, and then maintained a relatively stable state from 2006 to 2008. Such a tendency of annual temperature variation possibly caused by magmatic activity is correlated with the results observed by means of seismic monitoring, ground deformation from GPS measurement, and volcanic gas geochemistry monitoring in the same area. It is implied that the upward intrusion of magma may cause temperature increase, and such temperature variation is great enough so that could be detected by using satellite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反演宝鸡市市区的地表温度,定量分析研究近20年来研究区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和分布特征,以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和合理规划未来城市的发展。方法利用1995-2015年Landsat 5TM和Landsat 8TIRS影像数据和气象台站资料,采用GIS和RS技术,实现对渭河阶地型城市——宝鸡市地表温度(LST)的反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热岛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分析LST与NDVI,NDBI的空间对应关系。结果与结论宝鸡市存在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热场分布及延伸与宝鸡市空间扩展布局相一致,热岛范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低温区和次中温区面积减小,相应的次高温和高温区面积增加,热岛强度明显增强。在渭河阶地型城市的空间格局上,地表温度与NDVI呈负相关关系,与NDBI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天津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窗算法对1993年、2001年和2009年3景LandsatTM/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将反演结果进行标准差分类后得到地表温度等级图.通过对不同时期地表温度分布进行时空分析,得到天津地表温度高温区在1993年到2009年期间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滨海新区以及两者之间道路沿线等区域,其中,中心城区高温区不断加剧,滨海新区高温区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变化非常明显.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与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吻合,变化趋势与城市发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