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兴凯地裂运动与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勘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兴凯地裂运动对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成藏的影响。以兴凯地裂运动观点为指导,分析四川盆地早寒武世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的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形成过程可分为拉张孕育阶段——隆升剥蚀期(灯影组沉积末期)、拉张初始阶段——初始发育期(麦地坪组沉积期)、拉张高潮阶段——壮年期(筇竹寺组沉积期)、拉张衰弱阶段——萎缩期(沧浪铺组沉积期)、拉张消亡阶段——消亡期(龙王庙组沉积期)。其形成演化对于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灯影组优质喀斯特孔洞型储层和下寒武统优质储层的形成与保持,以及断裂输导体系的形成等,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拉张槽内及其两侧可能成群地分布有震旦系灯影组和下古生界(如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大气田及丰富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  相似文献   

2.
兴凯地裂运动对四川盆地灯影组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寒武世兴凯地裂运动形成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通过拉张槽东西两侧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的对比研究,发现拉张槽对灯影组风化壳喀斯特、埋藏溶蚀、热液作用和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靠近拉张槽,风化壳喀斯特作用强,灯影组储层溶蚀洞穴发育,储层沥青含量高,有机质酸埋藏溶蚀作用和热液作用强,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储层物性好。拉张槽东侧由于断裂裂缝系统更发育,灯影组的埋藏溶蚀作用、晚期硅质热液活动和热液溶蚀作用强度要大于拉张槽西侧。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拉张-挤压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全球构造着眼,动态地从时间-空间四维阐述了拉张-挤压构造动力学环境的辩证关系,指出了不同构造动力学环境对应于不同的构造变形系统。结合四川盆地地质演化历程,从9个方面论证了四川盆地自其形成以来,构造动力学环境曾经历了早期拉张、中期过渡、晚期挤压的过程,相应地在对四川盆地进行构造分析时,要注意早期伸展构造、中期反转构造、晚期挤压构造的识别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四川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喷发事件,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玄武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玄武岩喷发事件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垂向上具有多旋回的特征,最多可识别出10~11个旋回;平面上不仅在川西、川南大面积分布,在川东北也有分布。玄武岩油气地质意义表现在:玄武岩经过后期改造发育有效储集空间,可以构成油气储层;玄武岩喷发前玄武岩浆呈柱状上侵过程中形成的隆升系统,对后期的生物礁和颗粒滩沉积体系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下二叠统茅口组古岩溶储层发育创造了条件;隆升同时发育拉张系统,为下伏茅口组灰岩白云岩化深部Mg~(2+)来源提供了运移通道;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亦受控于此。  相似文献   

5.
构造活动对雪峰山邻区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厘定雪峰山活动带大地构造属性的基础上,据湘鄂西地区和湘中地区原始油气地质条件及后期破坏、次生成藏特点,探讨了显生宙以来雪峰山活动带对邻区海相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研究表明:加里东运动和燕山运动是雪峰山地区最强烈的两期陆内造山事件,构造变形的区域不均一性导致两侧邻区海相油气地质特征和分布各异。湘鄂西地区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烃源岩均已高过成熟,以干气为主,主要聚集在复向斜内封堵条件好的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内;而湘中地区海相油气赋存在上组合内,烃源岩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龙潭组煤系盖层以下古背斜及相邻向斜内的次级背斜对油气聚集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根据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为深化对四川盆地基础地质的认识开展相关构造演化研究。通过震旦系顶界古构造恢复,对比分析拉张槽分布范围与各期川中古隆起分布范围,研究了古隆起演化与拉张槽的关系。以拉张槽和古隆起为主体可将四川盆地划分为12个区域。认为川中地区的隆起是伴随着早寒武世拉张槽由隆起转换为凹陷演化形成的,川西南地区在晚震旦世拉张槽隆升剥蚀阶段已具有雏形。拉张槽东西两侧是相互独立的构造区域,印支期(晚三叠世)古隆起与拉张槽具有北东向联合古隆起特征。此后演化特征仍具有差异性,特别是喜马拉雅期至今的演化过程中,川西南地区的隆升幅度远大于川中地区,致使现今构造特征表现为震旦系顶界构造川西南与川中分别位于同一隆起构造的高点和斜坡位置。因此,绵阳-长宁拉张槽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原生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和川中古隆起对震旦系-下古生界古今油气藏的形成、调整和保存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桥梁工程上部梁的预测逐步向窄而矮的预应力钢筋砼构件方向发展,这样做既省时、省力、省材料,又使梁美观,便于运输和安装。但在施工中也往往会因为钢丝束的张拉工艺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因此,施工人员除应具备一般的钢筋砼施工技术外;还应掌握钢丝束张拉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下面就预应力张拉问题做如下探讨:一、预应力孔道成型问题一般标准图中预应力管道定位筋一米一道,施工中我们就发现太少,保证不了成型胶管的挺直不变形,所以应在原来的定位筋间距中间又加密一…  相似文献   

8.
大跨度张弦桁架预应力张拉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通过对模拟千斤顶升温的模拟千斤顶法实现拉索预应力,提出了张弦桁架预应力的实用确定方法.将使用状态下计算得到的千斤顶温度荷载加到施工状态的计算模型即可求出施工需控制的索力、控制点位移.二次张拉需考虑张拉对相邻桁架的影响,施工控制难度大,本文结合哈尔滨会展体育中心支座跨度128m的超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桁架结构的深化设计计算,提出了单榀张弦桁架下弦拉索胎架一次张拉法施工方法,通过对张拉阶段胎架与张弦桁架间摩擦力的计算研究,定量索力下跨中位移法考虑摩擦力影响,以跨中竖向位移作为预应力张拉的主要控制指标,成功地完成了该工程预应力张拉施工.  相似文献   

9.
有关油气生储盖组合的研究,国内外石油勘探学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分类方案,并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常见的以孔隙型油气通道为前提并已达成共识的是下伏式、上覆式、互层式、侧变式、封闭式等组合类型。但对以构造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的四川盆地震旦系-中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来说,这种生储盖组合分类方案是有所不及的。针对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现状,应实施以储层为中心的、动态实用的生储盖分类方案,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0.
空间系杆拱桥吊杆张拉控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空间系杆拱桥吊杆张拉控制问题提出倒装法和影响矩阵法两种计算方法.倒装法采用逆序法计算结构的阶段内力,利用温度应力模拟吊杆张拉力,并用间隙单元精确模拟了结构脱离支撑的过程.影响矩阵法以每根吊杆应该施加的初始张拉力为基本未知值,根据吊杆的张拉顺序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求出单位力作用下的吊杆内力矩阵,建立典型方程,通过简单的回代方法求出每根吊杆张拉控制力,从而使得最终吊杆的预张拉力达到规定的设计值.这两种方法计算简便易行,两者计算结果一致,精确可靠,可为同类桥梁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下组合张性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拉张断裂在地震资料中的识别研究,印证了晚元古-早古生代盆地处于张性构造作用环境。结合川中地区新老探井地层对比,提出存在早寒武世拉张槽的观点。使用四川盆地钻至寒武系和震旦系的探井约束解释覆盖全盆地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后,以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和沧浪铺组3套地层总厚度展布特征,揭示了拉张槽在平面上为近南北走向;确定了四川盆地早寒武世拉张槽两侧边界(断裂)东陡西缓的特征,中段呈箕状拗陷构造形态。以其展布中线区域,命名为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烃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嘉陵江组中具有较大天然气储量的气井在天然气组分上与储量较小的微气井有明显差异,前者天然气以高成熟的甲烷为主.烃类碳同位素特征证明天然气来源于深层二叠系高熟-过熟的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反映出嘉陵江组基本不具备生成大量烃类的条件.作者将向下断达二叠系或更深、向上断达嘉陵江组的断层称为嘉陵江组气藏的"烃源断层".烃源断层为二叠系或更深层烃源岩中的天然气向嘉陵江组储层中运移提供了通道,是嘉陵江组天然气富集的关键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探讨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膏盐岩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对成烃和成储的影响。在岩心、薄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雷口坡组膏盐岩的岩石学特征、岩性组合特征和测井特征等开展研究发现,雷口坡组膏盐岩层系发育云岩+膏盐岩、膏岩+云岩、灰岩+膏盐岩、膏盐岩+灰岩4种组合类型,以及潮上塞卜哈、潮上小型蒸发盐盆、潟湖和蒸发盐盆4种成因模式。雷一段-雷二段面状展布的膏盐岩以塞卜哈成因为主,龙岗地区雷一段发育环带状展布的小型蒸发盐盆;雷三段发育以川中为中心、呈水滴式展布的潟湖成因膏盐岩;雷四段在川西南-川西地区发育牛眼式展布的蒸发盐盆成因膏盐岩。川西地区雷四段膏盐岩层系中发育有品质较好的烃源岩和以膏溶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岩溶储层,具备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叠合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和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是学术界和油气勘探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是中国叠合盆地最老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之一;中伊朗盆地第三系库姆组是世界上极具特色的含陆源碎屑火山碎屑的碳酸盐岩混积地层.四川盆地震旦系较古老,所经历构造演化、成岩过程复杂;而中伊朗盆地库姆组则时代较新,所经历构造演化、成岩过程相对简单.通过对四川盆地丁山1井灯影组碳酸盐岩和中伊朗盆地Arn 1井第三系库姆组碳酸盐岩的比较性研究,发现两者在碳酸盐岩储层和油气藏的形成演化方面,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就储层而言,共性表现在均为裂缝孔隙型,原生孔隙基本消失殆尽,基质孔隙度较低,非均质性较强;特殊性表现在使灯影组早期储层空间保留至今和使早已致密的碳酸盐岩再次变为优质储层的作用和机理.就油气成藏而言,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形成均需要基本的油气地质条件,同时也均较复杂;不同的是,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的成藏过程更加复杂,主要表现在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变迁和耦合.在中国叠合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应充分引用国外碳酸盐岩的有关成果,研究碳酸盐岩的共有特征;同时,还应重视中国叠合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和油气藏形成演化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评价川中—川西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第三段暗色碳酸盐烃源岩的生烃能力,预测雷口坡组天然气新的勘探领域.在典型钻井岩心和岩屑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测井解释TOC技术,刻画出27口井的有效烃源岩厚度,并且应用有机质热模拟参数法对各井烃源岩的生气强度进行定量计算.研究表明:暗色碳酸盐烃源岩的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6.
<正>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hydrocarbon inclu-sions, K-Ar dating of authigenic illites and oil/gas-watercontact retrospection as well as other methods, the marineprimary reservoirs in the cratonic region of the Tarim Basinare found to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late Caledonian toearly Hercynian, late Hercynian, and Himalayan, and oil andgas adjusted and redistributed in the Yanshanian (Jurassic toCretaceous) and Himalayan (Tertiary). The analyses alsoshow that the remaining primary oil accumulations aremostly formed in the late Hercynian, and the secondary oilreservoirs resulted from the adjustment and redistribution ofthe earlier accumulations during the Yanshanian and Hima-layan (especially late Himalayan), of which the Himalayan isalso the major stage of gas accumulation. The primary oilreservoirs formed in the late Hercynian mostly occur withinthe Paleozoic formation, whereas the secondary reservoirsformed in the Himalayan in the Mesozoic. The late adjust-ment and re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s in the craton region ofthe Tarim Basin is ubiquitous because of the intensified tec-tonic movements since the Mesozoic, especially Cenozoic andintrusion of the high- to over-mature gas. Furthermore, thelower amplitude of reservoirs in the craton region also makesthem easier to be adjusted and redistributed. Therefore, theremaining paleo-uplift and palaeo-slope developed in rela-tively stable tectonic regions are the main potential areas forthe middle-large marine reservoirs in the Tarim Basin.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天然气远源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钻探和开发成果为基础,分析了嘉陵江组气藏的烃源、储层、盖层和圈闭条件等成藏要素,研究认为烃源断层是二叠系和更深层烃源层中天然气进入嘉陵江组的重要输导条件,烃源断层不发育的构造因为嘉陵江组自身烃源条件差难以形成气藏.嘉陵江组天然气藏为依靠喜马拉雅期断层输导的远源成藏模式,成藏控制因素可概括为:烃源断层控制了气源;沉积成岩相带、中三叠世末期古隆起剥蚀作用和裂缝发育控制了储层分布、储层渗透性与连通范围;古隆起剥蚀作用和断层作用同样控制了圈闭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西部海相碎屑岩-陆相碎屑岩的转换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是一个叠合盆地,经历了海相碳酸盐岩到海相碎屑岩、海相碎屑岩到陆相碎屑岩的转换和变迁.这两个转换过程最终结束均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海相碎屑岩到陆相碎屑岩的转换发生在晚三叠世末,相对应的地层单位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通过对须家河组厚度和沉积相变化,以及龙门山前砾岩的分布特征研究,认为这一转换主要发生于须家河组沉积末期(T_3x~4-T_3x~6),时间上随地区不同而不同,空间上具有由北往南的先后顺序.这揭示龙门山造山带的造山隆升过程具有由北往南的特点.这一转换过程导致川西前陆盆地内南、北段油气地质条件存在差异.寻找河口沙坝、三角洲平原河道砂等形成的优质储层应是须家河组油气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川中地区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的相态演化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川中地区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中相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勘探前景.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和Easy Ro化学动力学模型联合计算了寒武系烃源层、震旦系储层所经历的热史和寒武系烃源岩的生烃史.寒武系烃源岩具有明显的二次生烃的特征,从而导致震旦系储层多期次的油气充注.震旦系储层的烃类流体相态因温度、压力的变化发生了从油→凝析油和湿气→油裂解成因的天然气→液态甲烷(水溶态)→气态甲烷等一系列的相态变化.其中对成藏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因温度变化导致油裂解为天然气过程中所形成的异常高压致使水溶气的形成,并因后来构造隆升所引起水溶气的脱溶过程.该区寒武系烃源岩生烃强度大,震旦系古构造的形成和发展与生烃过程配置较好,表明川中地区震旦系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