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物馆的核心内容就是众多的文物藏品及图片资料,其传统方式的管理是利用手工操作,所以无论是日常保管,还是展览、研究的利用都存在着繁琐以及不利于藏品安全的各种不良因素。因此,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成了博物馆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这项工作富含有各种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含量。这就需要,寻求更多更好的方法去加速数字化、信息化博物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的藏品是国家的科学文化财产,它具有种类复杂,性质各异,数量众多,需长期保存等特点。要做好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工作,不仅要有优秀的保管人员、安全的存放地,更要有科学的保管方法。博物馆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掌握好藏品的科学概念和对其深刻理解,对我们进一步的科学保管打下良好的基础,找到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裕昌 《甘肃科技》2005,21(6):16-18
博物馆的价值在于可以有效地使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所服务。藏品是博物馆的信息资源,博物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是博物馆在信息社会里的未来发展万向。如何搞好文物藏品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好文物藏品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4.
图书资料管理是博物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图书资料的管理和文物陈列展览、藏品保管、导览讲解、古建筑修复和科研工作而进行的图书、文献史料、等工作都是密不可分的.要使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跟上新时期的步伐,就必须搞清图书资料工作的定位,强化知识管理以及改变工作模式等方面入手,对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实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地中小博物馆都进行了改建和扩建。这就需要大范围包装、运输藏品。社会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提升、国际间巡展同样需要运输藏品。此外,馆内藏品展览、换展、业务研究等各方面都涉及藏品的包装运输。藏品也由静态保管变为动态保管,增加了保管难度。因此,在藏品的包装运输的各个环节上都要做好保护工作,确保藏品安全。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这些社会功能的实现,必须依靠藏品实物及其衍生方式进行。藏品是博物馆立足的根本,是推动和开展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科学管理藏品,形成专业化的藏品管理体系,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引言我国的博物馆目前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提起虚拟博物馆多数人会想到的是将博物馆的场馆和文物藏品用三维技术建模Web3D发布的方式展现在网络上,这将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网络数字化博物馆展馆和文物的模型精度、材质纹理贴图、灯光模拟、渲染场景还原等问题.在要尽可能地真实呈现文物本身达到照片级展示效果要承担极其高昂的费用和巨大的工作量,且还存在着文件数据巨大、不利传输交流的问题。通过软件生成的三维文物展品、  相似文献   

8.
张伟 《当代地方科技》2010,(24):139-139
为了保护文物的需要,博物馆经常采用复制品来代替原件,以便达到展览的目的,石质文物作为我国古代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种繁多,各博物馆几乎都有相当数量的石质文物藏品。复制石质文物也是文物复制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西部地区文物系统馆藏文物腐蚀损失原因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开展和加强博物馆藏品保护修复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利用工作一直采用人工管理。从利用的申请开始到藏品出库、送展(或照相、观摩、外借、送修)再到藏品退库,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填写大量的纸质单据,并拿着这些纸质单据到各个职能部门完成繁琐的签批工作。由于人工管理方式的限制,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信息的传递滞后。同时,由于各类文物分属不同的职能科组管理,而各科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因此无法实现各类文物信息的共享,经常出现反复利用某件文物、文物使用档期冲突等情况。另外,由于人工统计方式的局限性,无法获取及时、准确的文物提用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博物馆藏品保存及安全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文物藏品微环境监测保护系统,包括系统各模块的硬、软件设计.该监测系统除了能够根据博物馆藏品微环境下温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进行智能管理与环境调节外,还具有视频安全防盗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博物馆是著名的大型历史艺术博物馆,其前身为1949年7月7日开馆的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辽宁省博物馆藏品总量达11.2万件,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藏品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8类文物,基本上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收藏体系,其中尤以晋唐宋元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资源管理范畴中的一部分,在传播地方历史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否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取决于它有无能力发挥和保护好既又藏品。藏品管理工作在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健康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博物馆建设的"热潮"中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即重建筑轻功能,突出的表现在把博物馆建设列为当地文化性建筑来对待,重点放在了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和远近视角效果,而对馆藏文物的长期存储的重要性及陈列展示的过程中对文物的保护认识不足,这必定会使无数珍贵的文物受损,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因此抓住博物馆文物库房的整体建设,科学地运用当今社会先进的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的理念和技术将会对提升文物库房管理的整体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如果回顾博物馆发展史的话,总要提到瑞典。瑞典开始筹建博物馆,可以追溯到1570年,所以,应该认为,瑞典是博物馆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630年,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为了编纂文物遗存目录,就设立了国立古代文物事务所。1667年,成立古代文物协会。1847年,根据文物保管专家赫第布兰特  相似文献   

15.
藏品数码复制是虚拟艺术馆的一项特色业务,针对藏品必须要进行数字化采集工作,数字化后可以对藏品进行复制印刷,对数码复制品进行包装,最终让用户拥有自己喜爱的数码复制品,对艺术品的传播与教育有重要意义,重点讨论了虚拟艺术馆数码复制品的包装设计问题,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解决主要用户群体的接受问题和应对措施方案,并提出了数码复制品包装的商业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既是保管文物、标本的库房重地,又是供人参观的旅游景点,有着封闭和开放的双重特点。安全工作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已成为博物馆管理者的共识,因此,做好安全工作就成为博物馆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做好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如何将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就成为博物馆领域里一个新的课题,值得管理者和从业者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2000,(9)
1997年5月,卢昂·卡比拉手下的武装叛乱分子占领了刚果民主共和国(现扎伊尔)首都金沙萨。在此之后,扎伊尔博物馆研究院丢失了好几件珍贵的文物,包括这座价值连城的库巴·恩多菩王雕像。那时,扎伊尔博物馆研究院拥有5万余件藏品,是为全世界最丰富多彩的非洲文化宝库。据国际博物馆委员会报告,幸运的是,该院对藏品全都进行了认真的登记注册,而且逐件做了详细记录。这个委员会曾经再三提醒各国博物馆、美术馆以及个人收藏家,切勿购买来自中非的  相似文献   

18.
余健 《科技资讯》2010,(30):186-187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评定的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藏品数量众多、价值珍贵,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因此对博物馆文物馆藏环境的控制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三星堆博物馆馆藏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环境温湿度、光照辐射、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数据调查,分析数据并获得调查结果。参考相关数据标准,寻求解决措施消除不利影响,为博物馆文物的最佳保存环境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主要集中地体现在博物馆藏品管理、文物科技保护、陈列展览展示、观众互动服务中大量高新科技的运用。此外,甘肃省在博物馆安全防范体系、库房管理、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建筑智能化等方面都涉及到高新科技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重庆自然博物馆凤蝶科藏品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对不同年代凤蝶科藏品进行了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馆凤蝶科藏品隶属于20属、61种.1949年10月1日前优势类群有3类;1949年10月1日-1976年优势类群有1类;1977-2000年优势类群有4类;2001年至今优势类群有1类.藏品来源地主要为中国的西南地区,藏品制作方式以干制为主.1949年10月1日前和1977-2000年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不同年代凤蝶科标本的个体数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1977-2000年、1949年10月1日前、2001年至今、1949年10月1日-1976年;类群数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1977-2000年、2001年至今、1949年10月1日前、1949年10月1日-1976年.Jaccard相似性分析表明,1949年10月1日前和2001年至今、1977-2000年和2001年至今达到了中等相似.Motyka相似性分析表明,1949年10月1日前和1977-2000年达到了中等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