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科酿酒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从日本传人的。由于这个技术操作简单,投资少,酒质好,深受广大厂家和消费的喜爱。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尤其是酒中的苦(涩)味物质一直是困扰广大厂家的难题。本着重阐述酒中苦(涩)物质的产生原因。并对苦味物质的控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据新疆的特殊自然条件,对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中微生物消长、物质变化进行研究,初步弄清了酒醅发酵微生物消长、物质变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为全面快速提高浓香基酒的优等品率,利用酸醇酯化的原理,充分运用发酵中的原有物质和传统工艺相结合,使酒中香味物质大幅度增加,酒体醇厚绵甜,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黄水和酒尾是生产白酒(浓香型大曲酒)中的产物。黄水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有益的微生物;而酒尾中含有较多的高沸点芳香物质,酸、酯含量高,还含有高沸点杂质。为使八一酒厂的优质老窖的黄水及酒尾充分利用,我们对黄水、酒尾进行了加曲多酵串蒸试验,其试验、分析与结果如下。 一、黄水的主要成分 黄水是酒醅淋浆得到,其酸度是5.3,  相似文献   

5.
生料酿酒是上世纪 80年代后期从日本传入的。由于这个技术操作简单 ,投资少 ,酒质好 ,深受广大厂家和消费者的喜爱。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尤其是酒中的苦 (涩 )味物质一直是困扰广大厂家的难题。本文着重阐述酒中苦 (涩 )物质的产生原因 ,并对苦味物质的控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获得窖底酒、醇甜酒与窖面酒中的微量香气物质信息,然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如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研究3组酒的差异性香气物质,并利用聚类分析(HCA)验证了差异性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窖面酒、醇甜酒与窖底酒之间的差异性香气物质共有15种,其中准确定性9种,包括戊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十二酸乙酯、糠醛、苯甲醛、戊酸、庚酸。这些差异性香气物质的变化提供了醇甜酒与窖底酒不同的风格与口感特征。  相似文献   

7.
酒竹     
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大森林中,生长着一丛丛青翠蓬松、短小柔美的竹子。这种竹子的皮肉内含有一种奇特的物质,可以自行酿制成酒,因此,被当地人叫作酒竹。  相似文献   

8.
黄酒的非生物混浊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酒中含有丰富的糖、含氮物质、酯类、酚类、醇及多种维生素,这些物质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会使酒产生混浊及沉淀,影响外观和商品价值,对产品(特别是瓶装酒)销售产生不利影响.由微生物引起的混浊,只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杀菌,并密封包装,就能防止;而非生物混浊引起因素很多,已成为当今酿酒行业的一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林南 《世界博览》2013,(21):80-81
关于酒的民族记忆和工艺变化古今中外,人们一直在探索更好的制酒工艺,更丰富的品种和更佳的口感。对于酒的口感,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中丰富和完善。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卷,酒和酒文化更是书写了其中的许多精彩篇章。通过饮酒,人们追求自由、创造艺术,养性怡情、获得享受,增进了解、促进交往……在一次次的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中,酒的种类和口感也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测定白酒蒸馏过程中各种主要有机酸的馏出情况,结合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了白酒中有机酸的蒸馏特性,指出白酒中各种有机酸与总酸的蒸馏规律一致,为酒尾>酒身>酒头。适当摘取酒尾馏分,单独储存可作为调酒时的高酸含量酒,提高白酒质量。  相似文献   

11.
浓香型白酒的酒醅入窖温度对酒醅窖内发酵有重要影响,入窖温度是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重要的工艺控制参数。利用冷风摊凉的方式控制酒醅入窖温度,探究入窖温度发酵过程酒醅的温度变化、物质消耗、产酒率和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风摊凉有利于控制酒醅入窖温度,对出窖酒醅的理化影响不显著,对出酒率、优质率和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有显著影响,获得了试验车间酒醅夏季最佳的入窖温度区间为22℃~23℃,能够提高2.17%的出酒率和2.06%的优质酒率,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增长。利用冷风摊凉控制酒醅入窖温度对浓香型白酒夏季发酵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在高温季节时,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调整浓香型白酒酒醅入窖温度工艺参数的方法,有助于推动浓香型白酒发酵的机械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功能化的石墨烯及纯石墨烯,构建了双层石墨烯修饰电极用于橄榄酒中羟基酪醇类双酚物质的灵敏检测,修饰电极对羟基酪醇类双酚物质的吸附及石墨烯的高导电性使其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活性.电极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羟基酪醇类双酚物质在该修饰电极表面经历了一个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试验条件下,邻苯二酚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10-7~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实现实际样品橄榄酒中羟基酪醇的灵敏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在扫描探针显微镜的AFM扫描图中,国产白酒所含呈香呈味微量物质形成了聚集的颗粒状微观形态。为了观察洋酒微观形态,文章采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对伏特加,白兰地,威士忌和配制酒做了扫描,得到这四种酒的AFM扫描图。从图中观察到了这四种酒的微观形态。  相似文献   

14.
李森 《今日科技》2003,(9):61-61
在啤酒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残次酒这些残次酒一般不宜再经工艺处理变为可饮用的合格啤酒。但若将其直接排放,又非常可惜,一方面是因为残次酒的量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些酒中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成份一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将这些残次酒进行深加工变成营养醋,最大限度地保留残次酒的营养成份,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壮族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酒的踪影,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中心物质.文章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壮族日常生活用酒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壮族酒文化的功能:物语功能;桥梁功能;娱情功能;敬老功能等.  相似文献   

16.
大曲是酒醅中酵母菌的重要来源,酵母菌对产酒、产酯、生香等都有相应的影响。研究大曲中的酵母菌对指导大曲生产、稳定大曲质量、提升白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试验采用传统平板分离法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一株酵母菌,先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并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然后对其固态发酵代谢的挥发性产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 shehatae),其挥发性产物主要为乙醇、异戊醇和苯乙醇等醇类,并含有多种其他香味物质如异戊酸、苯乙醛、辛酸乙酯等。揭示了浓香型大曲中存在休哈塔假丝酵母,其主要作用为发酵产酒和产香味物质。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催陈杨桃强化酒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石湾米酒以不同比例添加到杨桃果酒中,得到酒度不同程度提高的杨桃强化酒,其中以40mL石湾米酒加到100mL杨桃果酒中,得15.8%杨桃强化酒的品质最佳。采用超声波对此杨桃强化酒进行不同处理以促进陈化,杨桃强化酒的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超声波处理2次,每次10min,间隔4h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8.
把《歧路灯》中有关酒的史料与其他资料相互印证可以看出,清代河南流行的酒类可分为本地酒和外省酒,前者主要是民间自酿的各种酒,后者主要有潞酒、汾酒、烧刀子、金华酒、绍兴酒等。这表明,清代河南是酿酒大省,却不是酒业强省。  相似文献   

19.
竹纤维替代糠壳生产清香型大曲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糠壳给酒体带来的异杂味,同时增加竹子特有的风味成分,以竹纤维替代糠壳作为辅料进行固态白酒酿造来制备清香型大曲酒。在传统清香型大曲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研究竹纤维替代糠壳的比例(0%、25%、50%、75%和100%)对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糟醅温度、水分、酸度、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出酒率和白酒感官品质的影响,并运用HS-SPME-GC/MS法检测了白酒的风味成分。研究发现:竹纤维的最佳添加量为50%,此时发酵前后的理化指标变化更合理;出酒率达到最高、为31. 5%;所得白酒酒体清香纯正,醇甜柔和,具有明显的竹子风味;香气成分最丰富,共具有34种(主要含21种酯类物质、5种醇类物质和5种醛类物质),比传统清香型大曲酒新增了14种香气成分,说明竹纤维代替糠壳作为辅料对酒体风味有明显影响;己酸乙酯含量达到3. 3029 g/L。研究为竹纤维替代糠壳酿造清香型大曲酒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遵义科技》2009,37(5):87-87
贵州省仁怀市酒中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仁怀市国酒北路161号,注册资金5442万元,占地面积39864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拥有8条全自动灌装生产线,配备有先进可靠的质量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