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华 《世界知识》2012,(14):46-47
北约理想中的"灵巧转型"前不久,美国和北约终于敲定了从阿富汗撤军的方式以及撤军时间表。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近期要完成的三大目标是:使各参战盟国的撤军时间表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使各参战盟国同意在2014年后继续为阿富汗安全部队提供支持;使各参战盟国就提供资金支持问题作出承诺。北约对阿富汗的"安全责任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北约盟国的控制,美国提出了"多边核力量"计划。计划一经提出,法国 表示明显反对,英国也不支持,德国虽然支持,但并不长久,遂使该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北约盟国的控制,美国提出了“多边核力量”计划。计划一经提出,法国表示明显反对,英国也不支持,德国虽然支持,但并不长久,遂使该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4.
“新大西洋主义”的核心是为了保持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控制欧洲的事态。然而美欧新的摩擦和矛盾也可能由此产生。其前景未必如美国所愿。美苏首脑马耳他会晤刚一结束,布什便径直赶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布鲁塞尔,向北约盟国的领导人通报了同戈尔巴乔夫会谈的情况,接着又发表讲话,提出只要美国和北约盟国继续保持力量和团结一致,这种跨大西洋的关系就"可以创造一个新时代和一种新大西洋主义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正>冷战结束后,北约失去"对手",美欧失去"共同敌人",跨大西洋安全纽带亦有松动。在美国推动下,北约打着"转型"口号走出传统防区,频频在全球各地执行"人道主义干预"任务,似乎找到了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及其北约欧洲盟国发现,家门口的危机才是真正可怕的危机,一度积极拥抱西方的俄罗斯仍然是北约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北约开始"重返欧洲",在优化军事部署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已持续一月有余,战争前景仍不明朗,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事态的发展表明,第一,美国和北约实现速战速决的目标已不可能。第二,通过派遣地面部队扩大战争来压服南斯拉夫,不仅难以收效,而且会使美国和北约付出惨重的代价,更何况还有战争失控之虞。第三,美国和北约也不会接受不体面地撤退的完全失败的结局。第四,最大的可能,是战争打到一定程度时,双方重回谈判桌,寻找政治解决的办法。上述第四种可能中提到的战争打到一定程度双方重回谈判桌的方法,如要取得成果,条件是美国和北约要降低谈判的要价。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美国和北约欧洲盟国的反战运动不断升  相似文献   

7.
<正>一叶可以知秋,这表明美土之间的矛盾在加深,美国主导的同盟体系内部的不满声音正以更强硬的方式表达出来。近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表示,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土耳其放弃采购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土耳其今年将接收第一批该型导弹。土耳其欲购买防空系统已有多年,在此过程中波折不断,先是要买中国的红旗-9,后来又要买俄罗斯的S-400。近日S-400交易又生变数。美国方面称,S-400系统与北约标准不符,并威胁如果土耳其执意购买则将  相似文献   

8.
5月1日,时值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登一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突访阿富汗,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签署《美阿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正式宣布美国主导的阿富汗战争将于2014年结束. 根据协议的内容,美国在2024年之前,在社会经济、国防安全、制度建设等方面为阿富汗提供长期帮助;阿方则承诺美国可以在2014年撤军期限之后,继续在阿驻扎部队、训练阿军以及打击"基地"组织.但是,阿方尤为关心的2014年后美国及其盟友向阿富汗提供援助的具体金额问题,协议没有作出明确承诺.据透露,该协议的有效期截止于2024年,阿富汗将成为美国的"非北约主要盟国".目前亚洲的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都拥有美国"非北约主要盟国"地位.  相似文献   

9.
土耳其与伊拉克关系中的一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湾战争中,土耳其政府表现比较克制。作为美国的盟国,土耳其并没有派部队参与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只是允许北约成员国使用其在土耳其的军事基地。随着海湾战争的结束,西方报刊在议论,土耳其与伊拉克的水源之争是否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0.
单极世界:北约新战略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的世界,存在着很多“人道主义灾难”,诸如非洲的内战和大量的难民、饥民,英国北爱尔兰的暴力和恐怖活动,土耳其的库尔德族问题,阿富汗的内战等等。但是,美国和北约没有对这些地区进行军事干预。可见,“防止人道主义灾难”,只是美国和北约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的借口而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要推行美国为北约设计的“新战略”。从设计到实验本来,冷战结束后,北约已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失去了北约,美国就失去了对欧洲和大西洋地区  相似文献   

11.
北约国防部长会议5月29日宣布,因冷战结束,北约“最彻底地修改”了42年来的军事战略,决定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作为构成新北约蓝图的一部分。舆论称,这是自1949年北约成立以来所发生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这支规模较小而机动性较大的北约新军队——快速反应部队是美国国防部长和北约其他各国国防部长在布鲁塞尔经过两天的会谈后批准成立的。该部队将由4个师组成:英国派出两个师,德国、荷兰和比利时组成一个师,第四个师来自包括意大利的北约南部国家部队。另由美国提供一个空军师。每个师约15000人,共约7万人。快速反应部队的指挥由英国承担。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多国参谋部,就具体落实这支部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利比亚之镜照出多面孔的北约萨科齐好不容易找到了"美国总统"的感觉,盟友英国百般不爽,不遗余力地大搞其"黑色幽默"。过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采取军事行动时,法国大多是拖大家的后腿,百般不情愿,千呼万唤始出来。但这次法国是急先锋,  相似文献   

13.
自3月24日起,美国及其北约盟国悍然违反国际法准则,公然践踏《联合国宪章》,使用最先进的武器,对南斯拉夫这个主权独立国家发动了肆无忌惮的野蛮进攻。这一事件的发生首先说明,今天的白宫、唐宁街十号和爱丽舍宫的主人们是暴力迷,他们自恃掌握着先进的杀人武器,以为凭借  相似文献   

14.
时事概览     
<正>北约峰会"建设性"收官12月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闭幕,峰会联合声明最终得以展示为数不多的实质成果。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外交辞令总结,这次峰会开得"积极""有建设性"。军费支出是近年来引发北约成员国争吵的一个主要问题。美国政府要求大幅削减美国在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6国一直强调盟国间要加强武器装备方面的合作,克服在研制上的重复现象和各行其是,以便充分利用研制经费,实现武器装备的标准化。但是,近年来东西方关系出现了缓和,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认为苏联的威胁已经减小,同时北约各国的国防预算也出现了下降趋势,因此一些国家强调对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应采取现实的态度,充分考虑本国的利益。鉴此,北约国家即将取消一些耗资巨大的武器标准化计划。准备取消的规模最大的项目是北约组织的NFR—90驱逐领舰计划。参加该计划的有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和加拿大8个国家。根据这项计划,8个国家将用300亿美元建造59艘驱逐领舰,分别配备到北约组织的主要国家的海军中,  相似文献   

16.
11月13日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取消对苏联天然气管道提供设备的西欧公司的制裁,从而使美国和西欧盟国围绕这个问题长达5个月的激烈争吵暂告平息。里根在解释取消这一制裁的理由时说,美国与其盟国之间已经就天  相似文献   

17.
孔刚 《世界知识》2014,(20):40-42
9月2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上严厉批评美国及西方社会,抨击北约想重建国际秩序,称它们的“冷战基因”很难改变。9月4日~5日,北约首脑们在英国威尔士举行峰会。有西方媒体评论这可能是“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最重要的一次峰会”。首先,如果从1989年苏东地区开始剧变算起,今年恰逢北约迎来冷战后的第25个年头。  相似文献   

18.
<正>4月3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接受采访时称,北约已与瑞典、芬兰领导人进行了对话,如果两国有意,只要提交申请,就将得到所有30个成员国的批准,从而“相对较快地”加入北约。4月1 1日,英国《泰晤士报》援引一名美国消息人士的话称,瑞典、芬兰有望最早今夏申请加入北约。本文单就瑞典的加入北约问题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9.
战后,美国一向对向外出口技术和技术产品实行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它不仅通过巴黎统筹委员会来限制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对尖端技术的出口和转让贸易,而且在本国实行了一套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分级管理。其出口管理条例大致是这样分类的: V组:美国的盟国(如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和与美国有良好关系的非盟国(如印度、南斯拉夫等);T组: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古巴除外);S组:利比亚;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谋划组建护航联盟6月底,随着伊朗危机的不断发酵和海上袭击事件的频频发生,当时还是美国代理国防部长的马克·艾斯珀在北约会议上提出,北约应当制订一份在波斯湾地区保护各国航船的联合战略。7月上旬,随着英国、伊朗在直布罗陀海峡和波斯湾相互扣押油轮,海湾地区紧张气氛迅速上升,美国也开始更加坚决地释放出组建"海上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