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11个测站点30年间三大关键期降水资料的统计,分7个等级,5个标准进行动态分析,找出各关键期旱涝发生的规律。探究发生旱涝的环流背景,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三大关键期降水预报方程。对长治地区三大关键期降水的定量预报作了相关研究,确定出影响降水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刘引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3):221-223
利用宝鸡30年(1971~2000年)夏季(6~8月)降水资料,采用正态化Z指数变换和谐波分析方法对宝鸡降水进行了旱涝等级划分及时间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地区不同级别平涝出现的几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旱涝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周期性以及阶段性和群发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宝鸡夏季旱涝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引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3)
利用宝鸡30年(1971~2000年)夏季(6~8月)降水资料,采用正态化Z指数变换和谐波分析方法对宝鸡降水进行了旱涝等级划分及时间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地区不同级别旱涝出现的几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旱涝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周期性以及阶段性和群发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5.
依据菏泽市气象台47年的观测资料,找出了近20年以来气象要素、农业气候资源以及气象灾害较前27年发生的变化,分析了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提出了菏泽市未来农业面临的气候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对农业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Mann—Kendall法和距平法来分析1957年-2005年万荣县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变化特点,结合农业生产分析其影响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60年来中国农业干旱时空演替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干旱发生越来越频繁,总结我国农业干旱发生的时空演替规律对于指导我国农业抗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近60年来农业干旱受灾、成灾、绝收面积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农业干旱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近60年来我国干旱的发生整体呈上升趋势;6大耕作区中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旱面积占全国干旱受旱面积的69%,为全国的重旱区.全国各省份对干旱的承受能力与各地区经济发展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后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326-330
基于安徽省近554年的旱涝等级资料,首先利用偏度系数、峰度系数、频次、累积距平等计算公式和方法进行旱涝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旱涝等级序列具有不对称分布即涝明显多于旱的非正态分布特征,呈现干燥期、湿润期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以旱为主和以涝为主的现象间隔出现.其次运用旱涝序列分析和滑动t-检验法、Yamamoto法的检验方法都证明1723年、1774年和1913年附近出现序列的突变现象,数种方法都表明序列有基本相同的干湿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依据菏泽市气象台47年的观测资料,找出了近20年以来气象要素、农业气候资源以及气象灾害较前27年发生的变化,分析了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提出了菏泽市未来农业面临的气候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华南地区19#抖~1995年的粮食气象单产和降水量资料,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了华南地区旱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计算了减产率。结果表明,夏涝和春涝对华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最大,所造成的减产率均占粮食气象产量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2.
祝太文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22(6):85-89
本文对玉山县历史水旱灾害的概况进行了记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气候因素、地表环境等自然成因。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其规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生态学、城市地理学为本,在1996-2002年大量基础数据支持的基础上,设置了开封市的四个层次的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按四个层次分别对开封市进行了详细的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最后得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小波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并根据武汉和上海两个代表性测站523年的旱涝资料,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旱涝周期进行了比较和诊断。同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未来的旱涝趋势作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在气候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防汛防旱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充分总结前期典型地区防灾减灾系统研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江苏省防汛防旱决策运行系统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和总体目标,进行了系统软件结构和功能的总体设计,明确各子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区水旱灾害灾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端谦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6(3):234-240
本文根据鄱阳湖区的历史水旱灾害灾情等资料,分析了本区水旱灾害灾情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湖区降水量、江湖洪水的相互作用和人为原因三大因素的影响,指出三峡工程建设将会减轻本区水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18.
百分位方法在安徽旱涝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正态的(或非参数的)γ分布的保证率计算(百分位数),利用安徽淮北、江淮、沿江、江南四个地区1951-2000年4至10月与4月至翌年3月每3个月滑动的季度雨量和年雨量资料,运用百分位方法计算给出第70%-80%、80%-90%和>90%百分位偏旱(偏涝)、旱(涝)、大旱(大涝)降水指标;探讨了各季度对旱(涝)的贡献率、各地区旱(涝)及其旱(涝)程度顺位、旱(涝)频率、以及各地区在全省性旱(涝)中的比重.因为各季度旱(涝)指标是滚动的,这对于实时的季度和全年旱(涝)监测诊断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开封城市的兴衰与黄河变迁关系密切.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溢围困开封洪水事件,是开封城市发展史上黄河7次入城当中仅次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重大城灾事件,亦是距今最近的一次灾害,对开封城市影响深远.结合《汴梁水灾纪略》绘制出多幅黄水决溢围困开封形势图,总结出灾害的发生具有漫水灌城、大溜分股浸城、大溜冲射危及西北城隅和堵御黄河决口等阶段性特征.从水情、地形以及人文因素等探讨灾害发生的原因,虽由天灾,实为人祸,是这场灾害的真实写照.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复原出灾害的地理空间场景,为重新解读灾害事件拓宽了新的学术视角,也可为今日黄河水患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