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油层组砂岩开展了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分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富含长石、沉积岩碎屑和石榴子石,南部富含岩屑(特别是火山岩碎屑)和电气石,东北部富含石英、变质岩碎屑和锆石。碎屑组分的 Dickin-son 三角图解显示,南部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西部除再旋回造山带外,还有来自基底隆起的物源。西部可能为近物源、坡度较大、沉积物成熟度较低的陡坡型辫状河三角洲,南部可能为远物源、坡度较小、沉积物成熟度较高的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二者大致呈南西-北东向展布,交汇于镇167-庆25-镇268-镇255-西85井一线以东。  相似文献   

2.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张台区主要产油层段长6油层组的岩性以浅灰色、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夹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和物性分析认为,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产物,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大亚相类,有多种微相。油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特征控制,水上、水下河道砂体是最主要的含油部位,但同时局部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甘谷驿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长6储层的沉积特征,储层的分布规律。方法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研究长6油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结合测井相资料,研究沉积相。结果 长6油层沉积为湖泊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沉积。结论 储集砂体为左角洲平原及前缘的分流河道沉积,储层分布受沉积特征控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研究区三叠纪延长组地层的岩性组分、沉积构造、地化特征、电测曲线变化规律和重矿物分布规律的详细研究,并结合地层在横剖面及平面上的变化特征确定了区内长33 油层组属于不同物源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并指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流河道、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是最有利的含油砂体.文中还深入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不同沉积微相及同一沉积微相中砂体内的不同内部结构对油气储集条件和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进而为勘探部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城华地区长3^3油组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研究区三叠纪延长组地层的碉性组分,、沉积构造,地化特征,电测曲线变化规律和重矿物分布规律的详细研究,产结合地层在横剖面及平面上的变化特征确定了区内长3^3油层组属于不同特源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并指出三角注平原亚相的分流河道、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是最有利的含油砂体。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剥蚀区石油成藏条件研究程度较低,石油勘探一直未取得较大突破。为进一步研究延长组剥蚀区石油富集规律,以青平川油田关庄地区为例,通过沉积、储层、盖层的系统研究和对其构造、裂缝发育特征的探索,总结了该区延长组油藏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分析了其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青平川油田关庄地区延长组主要为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沉积微相控制下的优质储层发育对油藏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而盖层发育对延长组油藏特别是长4+51油藏的保存至关重要,构造、微裂缝对油井高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特性与物源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的岩相古地理,寻找砂岩有利岩性储层区带,通过研究区内延长组沉积背景和长4+5-长2油层组的地球化学、岩石组分、沉积构造和层序演化规律等沉积特性,划分了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沉积相带类型及分布规律,指出了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相砂岩是有利的储集体,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北东、北东东和西南三个主要物源方向以及发育机理,并对一个不同物源方向上形成的沉积砂岩的岩性组分、砂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时期沉积体系特征及发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物理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盆地两侧的沉积模式.认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主体为湖泊三角洲环境,沉积体系发育类型多样,主要有三角洲、湖泊及浊流沉积.在沉积过程中,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加积型-进积型三角洲,浊流为南部三角洲前缘垮塌成因.根据研究区南北两侧三角洲发育特点,结合盆地形态,认为北部为浅水型缓坡三角洲,而南部为深水陡坡型三角洲及浊流沉积,长6时期从早到晚表现为一个强烈进积作用过程.沉积体系的研究将有助于盆地今后油气勘探的部署.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长9油气测试产油井分布与烃源岩、地层压力、沉积储层、断裂系统的关系,分析了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提出了油气富集模式。分析结果表明:长7烃源岩不仅是长9油气的物质来源,还为油气向下运移提供动力,控制了油藏的分布范围;断裂、裂缝系统是油气输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油气向下运移的关键;长8、长9砂体的物性条件决定了油气能否充注,而砂体的叠置关系、发育程度、排烃量共同控制了油气在长9砂体中的充注程度。断裂系统、裂缝系统、砂体叠置和源储接触等单一输导系统的自由组合构成了复杂的纵横向沟通的疏导网络体系,决定了红河油田长9油气的不同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综合运用地质研究方法,从沉积微相类型及砂体展布特征、储层砂体物性、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和尚塬区长2油层组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得出长2段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微裂缝对改善储层渗透性贡献不明显,属中低孔、特低渗储集体;受沉积相和沉岩作用控制,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储层的有利相带;压实作用对储层影响较大,其中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性较强,而溶蚀作用为储层建设性的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旗地区上三叠统长2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中部 ,其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以河流和湖泊为主的碎屑沉积 ,可划分为 10个组 .长 2组即是在湖盆消亡时期形成的一套三角洲沉积 .在长 2组早期主要发育有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亚相 ,晚期仅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 .本区构造运动微弱 ,在西倾单斜的构造背景上形成了长 2组储层中的构造 -岩性油藏 ,广泛发育的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是该区的主要储集层 ,其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 ,孔隙度一般为 15 %左右 ,渗透率一般为 10× 10 -3 μm2 左右 ,属低孔低渗型储层 .研究表明分流河道砂体叠置与长 1沉积的泥岩盖层配置以及上倾方向分流间洼地的岩性遮挡是油气在长 2砂体中富集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研究区内12口钻井岩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的综合认识,结合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及连井地层对比,对麻黄山西区块三叠系延长组长61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识别出6种沉积构造,5种沉积微相,总结出6种微相接触样式.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长61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垂向上表现为以反韵律为主伴有短期正韵律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3.
辽河油田茨79断块主要含油气层段为沙三1+2亚段,岩性为浅灰色细砂岩、砾状砂岩和灰绿色、紫红色泥岩的互层,沉积厚度受古地形控制.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沉积层序和砂体展布特征,将该区沉积相解释为河流作用影响的滨浅湖沉积,除了发育障壁砂坝和砂滩砂体外,还受到岸上间歇性或小型河流的影响,但河流作用在该区尚未形成三角洲体系,主要储集砂体类型为湖滨滩坝和水下河道,油气分布受构造和沉积砂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2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2储层主要沉积相为三角洲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为其主要的油气储集层,长2储层岩性主要为岩性以细-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细-粉粒长石砂岩,矿物成熟度低。主要储集空间为由溶蚀粒间孔、原生粒间孔和微孔隙组成的复合孔,以残余的溶蚀粒间孔为主,微孔隙少量。储层主要为中低孔、特低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较强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摘要: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与研究区其他层位相比,目的层长81油层属于新层系,虽经多年资料累积和研究,前人学者仍对其沉积相类型存在较大分歧,研究基础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特征,从而判定姬塬地区罗1井区上三叠统长81油层组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类型包括三角洲前缘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并对其沉积特征和剖面结构进行讨论,进而预测其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研究区内岩心的岩石相特征、沉积构造、录井资料以及电测曲线的综合认识,结合连井地层的对比,对麻黄山西区块长62小层的沉积相类型以及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长62小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识别出5中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是研究区储集砂体的主要沉积类型,并确定了长62油层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为储层有利区块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海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3):3039-3044
沉积相分析是研究沉积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充分利用大量的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等资料,研究结果认为裕民地区扶余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绘制了扶余油层17个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呈南西-北东向展布,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减薄,受河道频繁摆动和多期河道叠置切割影响,河道砂体呈复杂条带状或指状。FII2小层以上的分流河道砂体是研究区主要的油气聚集体,为今后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藏富集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影响长8油藏石油富集的因素,为下一步勘探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等对富县探区长8油藏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富县探区长8油层组储层砂体累计厚度较大,粒度细,沉积相变快,储层物性纵、横向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结论影响富县探区石油富集成藏的储集因素包括岩石学组分、沉积相、砂体展布、成岩作用及物性等;沉积相是最主要的因素,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富县探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应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带上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区。  相似文献   

19.
以胡尖山油田长6、长4+5油藏为例,综合应用地质资料、岩芯分析资料、测井资料以及试油资料,开展了长6和长4+5油藏小层划分和对比、单井相分析,建立测井相识别模式,编制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进而分析沉积相演化规律;探讨储层砂体展布以及物性分布规律,从而深入认识研究区的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然后结合试油资料对胡尖山油田长6、长4+5油藏的储层进行有利区域的预测,为油田待开发区域的合理建产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