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铁(Ⅲ)催化下的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些高能化学反应可导致电子激发态产物的产生,这些产物本身若能发射光子或将其能量传递给其它发射物质,便产生化学发光(CL)现象。化学发光的首要条件是反应能提供足够的激发能,通常只有那些反应速度相当快的高能反应,其—ΔG介于170—300kJ/mol之间,才有可能在可见光范围内观察到化学发光现象。而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通常在这个范围内,因此多数化学发光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2.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Vc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个利用V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的还原作用将Fe(Ⅲ)定量还原为Fe(Ⅱ)与邻二氮菲显色。在波长510nm处,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Vc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杯[4]芳烃、四对叔丁基杯[4]芳烃、四乙氧基羰基甲氧基四对叔丁基杯[4]芳烃、四乙酰基甲氧基四对叔丁基杯[4]芳烃等4种杯芳烃,研究了这些杯芳烃对铁(Ⅲ)的萃取化学,讨论了这些体系的萃取机理,并求出了它们的萃取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醚萃取分离污泥中的铁(Ⅲ),铝(Ⅲ),以铬天青S(CAS)光度法测定铝的含量。研究了萃取分离条件,萃取率及萃取剂用量,结果表明在(1 1)HCl条件下,乙醚以Fe^3 的萃取率为99.58%,在此条件下不影响Al^3 的测定,该法用于污泥中的铝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用比色法研究了Fe(III_EDTA催化分解H2O2反应,在pH=8.2,离子强度I=0。1,温度T=288,OK的条件下,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H2O2]/dt=k(h2o2][Fe(III)EDTA],速率常数k=30.38dm^3.mol^-1,min^-1,反应的活化能En=43.15kJ.mol^-1,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铬-溴酸钾-偶氮氯膦(Ⅲ)体系测定水中痕量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稀硫酸介质中,铬能灵敏催化溴酸钾氧化偶氮氯膦(Ⅲ)的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铬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02-1.0μg/mL,检出限0.005μg/mL.测定方法具有准确、灵敏、简便,且体系稳定,用于水样中微量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K3[Fe(CN)6]和抗坏血酸反应体系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建立了反应速率方程,并对其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K3[Fe(CN)6]和抗坏血酸其反应级数均为一,并由此提出适宜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9.
合成了铁钨硅杂多酸盐的4个异构体(TMA)_5[α-,β-SiFe(OH_2)W_(11)O_(39)]·nH_2O(βi中的i=1,2,3),并测试了它们的IR、UV光谱,循环伏安谱和极谱,X-射线粉末衍射谱。结果表明,β-异构体内的三钨组的旋转和铁的不同位置都影响这些性质。实验得出4种阴离子异构体的氧化序为β_1>β_3>α>β_2,,O_(b/c)→W荷移跃迁能顺序为α>β_2=β_3>β_1。  相似文献   

10.
基于硫酸介质中,抗坏血酸作活化剂,铁(Ⅲ)催经氯酸钾氧化鸡冠花红褪色的反应,建立了催化光度测定痕量铁(Ⅲ)的新方法,研究了影响反应速率的最佳条件.线性范围为0~0.15mg/L,检出限为1.0×10-5g/L.应用于天然水及食品中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铬(Ⅲ)离子催化铈(Ⅳ)离子氧化甲酸的反应动力学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性介质中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研究了铈(Ⅳ)离子在铬(Ⅲ)离子催化作用下,于30C~45℃区间氧化甲酸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铈(Ⅳ)和甲酸为一级,准一级速率常数kabs随催化剂[Cr(Ⅲ)]增加而增大,亦随[H^ ]增加而增大,而随[HSO4^-]增加而减小,在氮气保护下,反应引发丙烯酰胺聚合,说明在反应中有自由基产生,提出了催化剂,底物和氧化剂间的反应机理,通过kabs与HSO4^-的依赖关系,并结合Ce(Ⅳ)在溶液中的平衡,找到本反应体系的动力荤活性物种是Ce(SO4)2,还计算出一些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在酸性条件下,铁对溴酸钾氧化酸性铬蓝K反应的催化作用,利用极谱仪器作为监测手段,测定酸性铬蓝K在0.08mol/LNH3H2O~0.01mol/L(NH4)2SO4介质中的极谱波,建立了催化动力学极谱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0ng/mL,检出限为0.15ng/mL,应用于天然水及食品中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用凝胶法合成了18—冠—6、氯化铁与硫氰酸钾、硫氰酸铵、硫氰酸钡的三个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1HNMR波谱分析、热分析和质谱分析等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4.
Fe(Ⅲ)-茜素红-PVPK-30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宁莉 《广西科学》2003,10(4):282-283,295
研究 p H值为 4 .5的 NH4 Ac- HAc缓冲液中 ,在表面活性剂 PVPK- 30存在下 ,铁 ( )与茜素红生成可溶性有色络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 6 0 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6 0 0 =2 .93× 10 4 L.mol- 1 .cm- 1 ,铁的浓度在 0~ 1mg/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把拟定的分析方法用于发样和水样中微量铁的测定 ,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与β-环糊精反应,生成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并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该物质与显色剂二甲酚橙作用,络合成包结树脂。用该村服富集水中痕量Fe(Ⅲ),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用N-苯基-3-羟基-2-乙基-4-吡啶酮(HL)为配体合成了Fe(Ⅲ)型配合物,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6767(5)nm,b=1.219(3)nm,c=1.730(1)nm;β=93.31°;V=3.530(8)nm^3,Z=4,Dc=1.382g/cm^3。结构分析表明Fe处于三个N-苯基-3-羟基-2-乙基-4-吡啶酮的6个氧原子的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磷酸盐浓度对微生物铁还原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铁还原过程对淹水稻田中水体富营养化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高浓度磷酸盐对氧化铁的微生物过程是否产生抑制尚不清楚.为此采用土壤泥浆厌氧培养、接种水稻土浸提液混合培养和铁还原菌纯培养等方法,探讨了磷酸盐浓度对微生物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水稻土泥浆培养过程中,Fe(Ⅲ)还原速率随磷酸盐浓度增加而降低,淹水后期高浓度磷酸盐处理中的Fe(Ⅱ)累积量呈下降趋势;磷营养为4~16mmol/L时,四川水稻土中的微生物群落能较好地利用葡萄糖和丙酮酸盐进行Fe(OH)3还原反应,江西水稻土中的铁还原微生物群落对葡萄糖的响应时间有所延迟,2种水稻土浸提液的微生物群落对乳酸盐的利用较差,反应40d后才有明显的Fe(OH)1还原现象在接种铁还原茵的纯培养试验中,磷酸盐浓度在小于1mmol/L或大于16mmol/L时均不能进行铁还原反应,表明铁还原过程对磷酸盐的调控存在浓度阂值.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法用于铁形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菲咯啉为配位剂,将毛细管电泳与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成功的分离并检测了Fe(II)和Fe(III).在该体系中引入邻菲罗啉有以下优点:(1)有效的防止了Fe(II)被空气氧化的可能性.(2)提高了Fe(II)检测灵敏度.(3)提高了Fe(II)和Fe(III)的分离效率.在pH4.3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不到8min的时间即可实现Fe(II)和Fe(III)的分离.此法对Fe(II)检测的线性范围是1nmol/L~200nmol/L,对Fe(III)的线性范围是10nmol/L~330nmol/L,它们的检出限分别是Fe(II)68amol(3.4×10-9mol/L)和Fe(III)460amol(2.3×10-8mol/L).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硫酸介质中,草酸存在下,痕量铁(Ⅲ)催化氯酸钾氧化番红花红T褪色的新指示反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动力学直接测定痕量Fe3+的方法.方法的灵敏度为3.3×10-10Fe3+/ml,测定范围0~0.4μg/ml,操作简便、快速.用于测定人发中的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基于铁(Ⅲ)与维生素B6形成棕黄色配合物,本文利用分光光度法探讨了一种简便、快速测定药物中维生素B6的方法。其回收率可达963%—10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